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树培育技术(三)—栽培技术

2011/1/17 13:57:27

第三章 栽培技术 第一节 造林规划与档案管理 一、造林规划 各级管理部门、各单位或造林户在造林的前一年,就要做好造林规划,但规划的目的和重点各有不同。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规划的重点是调查林业用地现状,确定宜林地面积、地点和下一年度发展规模,制定本级下一年度造林目标任务,下达下级下一年度造林任务。造林单位的规划重点是明确造林规模、造林地点及经营管理形式,根据林种和培育目的,制定具体的造林技术方案。无论单位造林还是个人造林,造林前都必须制定详细的造林技术方案,包括整地方式、造林季节、造林品种、造林密度、苗木来源、苗木规格、管理措施、投资预算等。 二、档案管理 从整地开始到林木采伐为止,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一个轮伐期每项经营管理活动都要有记录,建立造林档案。建立造林档案是林业集约经营,提高造林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林木生产周期长,给林业科研和技术总结带来一定困难,只有加强档案管理,林业工作才会有连续性,才能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和营林水平。档案管理要专人负责,专柜保存。人员变动时,要做好交接手续。营造林档案,主要记录:造林规划、品种选择、造林整地、林木栽植、抚育管理(施肥、修枝、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林间套种)、采伐更新、新技术应用等,以及在上述营林活动中发生的投入费用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便于总结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杨树品种生长规律、栽培技术,进行营造林成本、利润核算。 第二节 栽植时间 为了保证杨树苗木顺利成活,需要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杨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确定适宜的栽植季节和时间。具体地说就是应选择温度适宜,湿度较大,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小,符合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栽植省工、省力、省投资的季节进行造林。杨树的造林时间主要选择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一、春季造林 北方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日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风多,风大。但初春土壤墒情相对较好,而后又变得干旱。树木在此时开始发芽生长,根系因发育所要求的温度较低,开始活动的时间比地上部分要早,因此,春季栽植应尽量提早。全国各地春季的气候差异很大,因此栽植适宜时间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春栽从土壤解冻后,气温达到10℃时起开始,至苗木发芽前结束。最佳时间是苗木发芽前一周内。栽植时间过早,苗木受到风吹、日晒,经历时间长,失水较多,不利于成活;栽植时间晚了,苗木已经发芽展叶,根系吸收功能未恢复,吸收的水分满足不了蒸腾需要,苗木身内水分平衡受到破坏,也会因失水而死亡。栽植时间一般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春季土壤疏松,栽后发芽快,不需要采取防寒措施,是杨树的主要造林季节。 二、秋季造林 进入秋季以后,全国气温由北向南、自西向东依次降低,降水量明显偏少,土壤仍较湿润,杨树生长缓慢过渡到进入休眠,但根系停止生长稍迟。杨树从开始落叶至霜冻来临前均可进行秋栽,时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这期间,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已经停止,但根系活动仍再继续进行,苗木生活力较强,杨树栽植后,根系可以恢复一部分功能,抗旱能力强,翌春发芽早,当年生长量大;其次是秋季土壤墒情好,地下土温高,特别是春季干旱地区,秋季造林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三是秋末处于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便于安排生产,降低造林成本;四是秋季造林苗木充足,供选苗木多,选择余地大,可以选择良种壮苗造林,苗木价格相对较低。但秋季造林从栽植到发芽时间较长,苗木一方面受风雨、冰雪、霜冻等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人畜破坏的威胁,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风大风多、风蚀严重的北方沙地和冻拔害严重的粘重土壤,则不宜进行秋栽。对于如何选择造林季节和造林时间,要具体分析当地气候、土壤特点和造林品种的特性,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找出限制性因子,因势利导、避重就轻,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节 整地 造林地整地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重要工序。造林地整地是人工林培育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和造林地的土壤翻垦两个方面。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一、造林地整地的特点和作用。 造林地整地与农业整地、苗圃整地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但它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是因为造林地的土地种类多,条件差,多为未经耕作过的自然状态,这就决定了整地任务和方法的多样性、艰巨性。其次是造林地自然条件复杂,很大一部分处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这就决定了造林整地只能更多地采取局部整地的方式。最后是由于人工林的培育周期长,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而同一地块在造林后又不可能年年进行整地,往往培育一个世代只进行一次,所以希望整地效果大些,其作用的持续时间长些。这就对整地的规格、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整地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改善立地条件 首先是改善小气候。造林地上一般都生长着灌木、杂草等天然植被,整地后,由于植被局部或全部清除,光线可直达地面,反射率减少,空气对流加强,因而,近地表层气温、地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另一方面,整地后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增强,含水量增加,水分、空气比例协调。由于水的比热小于空气,干燥的土壤增加含水量,可使其升温慢,温差小,而过湿的土壤排除多余的水分,可使其升温快,地温高。近地表层气温、地温的增高,可使春季土壤提早解冻,有利于苗木生长。其次是调节土壤水分。造林整地清除植被后,雨雪直接降落地面,不会被灌木、杂草等植被茎叶中途截阻,避免蒸发重返大气,相对增加土壤水分来源;植物本身的蒸腾减少,节约土壤水分消耗。另一方面,整地后土壤变得疏松多孔,渗透性增强,有利水分迅速下渗到深层,并加以保蓄。再次是增加土壤养分。造林整地对土壤养分状况是影响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空气条件产生作用的。清除植被除可以减少灌木、杂草等植物对养分的直接消耗,其残体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低洼的微地形能够大量地积聚肥沃细土。整地后造林地小气候和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可以加速土壤的风化过程,促进可溶性盐类的释放,还可以加快腐殖质及生物残体的分解,增加速效养分的供应。最后是调节土壤空气状况。清除植被后,造林地的空气对流加强,加之整地后土壤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的及时排除。 2、保持水土 造林整地是坡面治理的简易工程措施,具有一定的积水容积,可以把一时渗透不及的降水贮蓄起来。整地作为一项工程措施,其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通过下述途径取得的:首先是把坡面整出无数个小的平地、反坡或下洼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形成条件,防止其过分汇聚,流量过大,流速过快;第二是坡面上出现大量“小水库”、“小水盆”,可以分散地积聚水流;最后是经过整地的土壤,渗透性强,水分下渗快。 3、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造林地经过认真清理和细致整地,可减少造林时的障碍,便于进行栽植及抚育管理,有利于加快造林施工速度。造林整地质量对造林质量影响很大,整地质量高,可为提高造林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整地质量差,又往往经造林带来困难,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如造林中存在的窝根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不重视栽植技术,而经常由于整地没有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造林地经过整地其立地条件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栽植的苗木可以迅速发出新根,顺利成活。整地后的最初几年,由于近地表层的气温、地温升高,土壤湿度增大,春季树液流动、发芽、展叶等物候提早,秋季叶变色、叶脱落等物候期推迟,使林木的生长期略有延长。同时,整地后土壤疏松,土层增厚,灌木、杂草等天然植被及石块、采伐剩余物被清除,苗木根系生长发育受到的机械阻力减小,因此,主根扎得深,侧根分布广,吸收根密集。造林整地促进幼林生长的效果,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有关。也就是说同一种整地方法用于立地条件不同的造林地上,其收效明显不同,一般是条件好的地方不如条件差的地方收效显著。因此,造林地立地条件越差,越需要细致整地,相反,则可适当放松对整地质量的要求,甚至允许不进行整地直接造林。 二、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翻耕土壤前,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杂木、竹类等植被,或采伐迹地上的枝桠、伐根、梢头、站杆、倒木等剩余物的一道工序。清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卫生状况,并为随后进行的整地、造林和幼林抚育管理创造便利条件。造林地清理方式,有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三种,可根据造林地天然植被状况、采伐剩余物数量和散布情况、造林方式及经济条件的不同分别选用。 三、整地 (一)造林整地的方式造林整地的方式有全面整地(全垦)和局部整地两种。 1、全面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的整地方法。这种方式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显著,清除灌木、杂草彻底,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及进行林粮间作,苗木容易成活,幼林生长良好,但花工多,投资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在使用上受地形条件(如坡度)、环境状况(岩石、伐根)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较大。全面整地幼林生长较好,但水土流失严重,用工量较高。全面整地主要用于平原地区,秋冬季节全面耕翻,耕深30-40厘米,经过一个冬季的冻融、风化,翌春造林前耙平。全面整地应用范围:北方土壤质地疏松、植被稀疏的地方,限定在坡度8°以下应用;南方泥质岩山地或灌木杂草丛生地,限定在坡度25°以下应用,花岗岩类限定在坡度15°以下应用。如坡度超过规定的标准,须在全垦后修筑水平阶。 2、局部整地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方法。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土壤,并在翻垦部分之间保留一定宽度原有植被的整地方法。这一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预防土壤侵蚀的能力较强,便于机械或畜力耕作,也较省力。山地进行带状整地时,带的方向可沿等高线保持水平。平原进行带状整地时,带的方向一般可为南北向,如害风严重,可与主风方向垂直。块状整地是呈块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块状整地灵活性大,可以因地制宜地应用于各种条件的造林地,整地比较省工,成本低,同时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险性较小,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差。块状整地时,块状地的排列方向应与种植行一致:山地沿等高线或顺坡成行;平原呈南北向。块状整地可用于山地、平原的各种造林地,包括地形破碎的山地、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地区的坡地、伐根较多且有局部天然更新的迹地、风蚀严重的草原荒地和沙地,以及沼泽地等。平原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坑状)、块状、高台等。(1)穴状 为圆形坑穴。穴径0.7m --0.8m,深度0.7m --0.8m 。穴状整地可根据小地形灵活选定整地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岩石裸露山地土层较厚的地方和采伐迹地伐根间土壤肥沃的地方,整地投工数量少,成本比较低,但其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其它方法为差。无树根、石块等异物的造林地,可使用直径0.7m --0.8m的挖坑机施工,工效高,成本低,减轻劳动强度。(2)块状 为正方形或矩形坑穴。边长0.8m --1.0 m,深0.8m --1.0 m。一般粘重的土壤树穴标准大一些,沙壤土树穴标准可以小一些。块状整地有较好的改善立地条件作用和一定的保持水土效能,并且定点灵活,比较省工。一般可用于植被较好、土层较厚的各种坡度,尤其是中缓坡。主要是采用人工开挖方式,表土和心土可分别堆放,便于造林回填土。也可使用挖掘机施工,工效高,能保证起土量,但树塘不规则,土壤冻融风化不彻底。(3)高台 为正方形、矩形平台,台面高出原地面。高台整地排水良好,但投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一般用于水分过多的迹地、沼泽地,以及某些地区的盐碱地等。通常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洼地,按照预先确定的行距,平行开排水沟,沟两侧筑埂,埂上植树。(二)整地方式的选择对于不会由于整地引起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可以采取秋冬季全面耕翻,耕深30-40厘米,并按株行距开挖1米×1米×1米树塘,翌春杨树栽植后,行间复耕、耙平,间种农作物。也可以全垦于秋季种植冬小麦,冬季在麦田按株行距开挖树塘,翌年3月栽植杨树。这样整个造林地土壤结构疏松、通气、透水,土壤肥力高,有利于幼树生长。对于坡地可采用块状整地,整地规格1米×1米×1米,局部改善杨树栽培的立地条件,避免全垦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沼泽地土壤透气性差,树木生长不良,宜用高台整地方法,改地适树。常见的整地规格为:行距7米,株距3-4米;也可以结合林粮(经)间作,做成宽窄行,实施林农复合经营。常见规格为:窄行行间距7米,株距3米,林带间距30-50米。间套种方式主要有:小麦--水稻、浅水藕。还可以在林带间进行河蟹养殖,或实施稻田养蟹。林农复合经营是沼泽地综合开发一种比较好的发展模式。其主要优势为:1、解决了造林地排灌水系问题;2、与常规稻麦两熟种植模式相比,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不减少,或边行遮阴胁地影响很小;3、由于发挥了树木的边行效应,林带内可密植,按整体面积计算,每亩植树可达11-13株,且林木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4、年年有收益,以短养长,克服了林木生长周期长的缺点;5、实行立体种植,充分利用环境的光热水气土壤资源,综合经济效益高。 四、造林密度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某一值时达到最大,尔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上蓄积量逐渐减小;林分密度越大,林木直径的平均值越小,单株材积也就越小。林木个体或群体生长与林分密度紧密相关的现象,反映出林分密度对林分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作用,称为密度效应规律。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是杨树集约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林分的生长、培育及最终收获量都能产生重大影响。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要考虑到造林地形状、造林地面积、土壤条件、经营条件、树种特性、造林技术、经营目的。尤其是经营目的,培育大径材与小径材造林密度差异很大。对于面积较大的成片造林,按照经营目的,造林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1、短伐期经营模式。短伐期经营是为生产传统大小的木材而设计的,一般不进行间伐。主要培育锯材、建筑材、胶合板材、人造板材用大径材,一般来说采用6米×6米、7米×7米、8米×8米的株行距;农田林网、四旁树等单行栽植,株距应在4米以上,公路防护林带双行栽植株行距可设置3米×6米“品”字型栽植。一般成片造林采用5米×6米、6米×6米,速生丰产林采用6米×7米、7米×7米、8米×8米株行距。林粮间作株行距可以采用4米×10米、5米×10米、6米×10米。更新主要采用重新造林的方式,很少用萌芽更新的方式,这种经营模式的林分年蓄积生长量在18-30立方米/公顷,胶合板材出材率约为50%左右,效益成本比在3.5-9.0之间。 2、中短伐期模式。主要培育纤维板、纸浆用材,以及其它的非传统利用方式如能源林、提炼蛋白质、替代石油化学产品、制作饲料等,一般造林密度在1000-4000株/hm2,轮伐期为4-8年。生物量通常在种植后5年左右收获,可采用植苗造林或扦插造林。林分收获后采用萌芽更新,萌芽更新林分一般也在5年左右收获,可连续收获3-5次。林分的年生物产量多在10-15吨/ hm2之间。 3、超短伐期经营模式。超短轮伐期经营是指高密度、集约经营、轮伐期1-3年,并采用扦插造林和萌芽更新经营的林分。造林密度一般在6667-35000株/ hm2之间,株行距为0.3×0.9m、0.5×0.5m、1.0×1.0m、1.0×1.5m。第一次产量收获是在造林后的2-3年。萌芽更新的林分(萌芽林),也可在1-3年收获,约共可收获5次左右。对于面积较小、带状、零星的造林地植树称为四旁植树。农村沟旁、路旁、水旁、宅旁称为四旁。在四旁及坟地、料场等不足1亩的零星非耕地上植树纳入四旁植树。四旁植树通常栽植1-2行树木,单行植树其株距一般3-4米,双行植树其株行距一般采用行距3米,株距6米的耙齿行交叉配置。造林密度及其配置方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单行、双行植树,受边缘效应影响,每株树木都可以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可以适当密植。三行及三行以上植树,树木之间竞争激烈,如果密度过大,边缘以内的树木受光不足,生长不良,同时由于竞争的关系也影响到边缘树木的生长,因此要适当稀植,按成片林密度标准设计。 五、种植点配置 种植点的配置,是栽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它与造林密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同一种造林密度可以由不同的配置方式来体现,而且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意义及经济意义。种植配置方式有行状和群状(簇状)两类。 1、行状配置。是单株分散有序排列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树冠和根系发育较均匀,有利于速生丰产,便于机械化造林及抚育施工。行状配置又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等配置方式。正方形配置时,行距和株距相等,相邻株连线成正方形。这种方式比较均匀,具有一切行状配置的典型特点,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较为常用的配置方式。长方形配置时,行距大于株距,相邻株连线成长方形。这种方式在均匀程度上不如正方形,但有利行内提前郁闭和行间进行机械化中耕除草、间套种。品字形配置强调相邻行的各株相对位置错开成品字形,行距、株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样的配置有利于防风固沙及保持水土,也有利于树冠发育更均匀。正三角形配置是最均匀的配置,要求各相邻植株的株距都相等,行距小于株距,为株距的0.866倍。这种配置方式在不减少单位营养面积的情况下,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从而得到高产,但这种方式的定点技术较复杂。当行距明显大于株距时,还有一个行的走向问题。实践证明,在高纬度的平地上,南北向更有利于光合作用进程,可提高生长量15%左右。在山区,行的方向有顺坡行和水平行两种。水平行有利于蓄水保墒、保持水土,而顺坡行有利于通风透光及排水。在风沙地区营造片林,一般都使行向与害风方向垂直。 2、群状配置也称簇状配置、植生组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而群间距离很大。这种配置方式的特点,是群内能很早达到郁闭,有利于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因子的危害(如极端温度、日灼、干旱、风害、杂草竞争等)。随着年龄增长,群内植株明显分化,可间伐利用,一直维持到群间也郁闭成林。群状配置在利用林地空间方面不如行状配置,所以产量也不高,但在适应恶劣环境方面有显著优点,适用较差的立地条件。 第四节 苗木保护 苗木从圃地到造林地,需要经过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苗木常常会因风吹日晒而失水,因装卸不慎折断苗木或碰伤顶芽,包被过于密实影响通风而发霉。特别是路途遥远时更是如此。这些都会降低苗木成活率、延长缓苗时间,因此要抓好每个环节的保护工作。 一、装卸 装车和卸苗一定要轻拿轻放,摆放整齐,避免碰伤顶芽、折断苗木、刮伤树皮。装车过程中可以分层浇水也可以装完车后再浇水,然后对苗木进行覆盖,用雨布蒙好,避免风吹日晒而使苗木大量脱水,保持苗木新鲜。再用绳子刹紧,绳索下面要用草或柔软的物品铺垫,加以保护,防止绳索勒伤苗木。 二、运输 天气温暖季节运输苗木要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避免太阳直射,应在早晚、夜间或阴雨天运苗。裸根苗和截根插干苗在运输中,如果是短途运输可以直接装车运输,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如果是长途运输,裸根苗的根部和截根插干苗的截口上要用稻草、苔藓等湿润物进行保护。运输期间要经常检查雨布内苗木的温度和湿度,如雨布内温度过高,要打开雨布进行通风,并及时进行浇水,保持苗木湿润。 三、假植 已挖掘的苗木因故不能及时栽植下去,应将苗木进行临时假植,以保持根部不脱水,但假植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较短的假植称为临时假植。凡秋后起苗当年不造林,需要假植越冬的,称为长期假植。假植场地应选择靠近种植地点、排水良好、湿度适宜、避风、向阳、无霜害、近水源、搬运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假植应开掘假植沟,沟东西向,沟深视苗木大小而定,沟一边成45°斜坡,将苗木单株或扎成小捆摆在假植沟中,苗梢朝南、壅土踏实,一层苗木一层土将根部埋严实,直到苗木放完为止。如苗木较干,应将苗根用水浸一昼夜后再假植。如土壤干燥,假植前应灌溉,但不宜太多。假植应掌握“疏排、深埋、踩实”的原则。面积较大的假植地要分区、分品种、定数量(每一定数量做一标记),并在地头插标牌,注明品种、苗龄、数量、假植时间等。假植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覆土下沉时要及时培土,并加强养护管理,防止人为破坏,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水量不宜过大,注意防治病虫害。早春如苗木不能及时栽植,为抑制苗木萌发,可进行遮荫。 四、浸苗 春季风多、风大、气候干旱,苗木容易失水,需用清水浸泡,让其充分吸足水分,以增加苗木栽植后的抗旱能力,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具体做法是在造林地附近挖一个或几个浸泡苗木的坑,规格为:宽1.5米,深0.8米,长度以容纳栽植所需苗木来决定,坑中最好铺设塑料布,注入清水,水量以淹没苗根为准。也可以选用自然沟、塘浸苗。同时还可以结合肥料、杀菌剂、生根粉处理,以达到增强抗性、杀灭病原菌、提高成活率,加速幼苗生长的目的。浸苗方法有以下几种: 1、清水浸苗 将苗木根系放置在清水中浸泡,使根系吸足水分,提高苗木的含水量,增强抗旱能力。刚调运到的苗木,立即放到坑中浸泡,为保证苗木吸足水分,浸泡时间至少在12小时以上,一般48~36小时,最长时间不超过1周,浸泡时间较长的要及时进行换水。 2、泥浆蘸根 根据浸泡坑中水量多少,按照1:10:30的比例将磷肥、细黄土、水搅成浆状,栽前将苗木根系在泥浆中浸蘸一下,然后再进行栽植,可防止苗木失水干枯,促进幼苗产生新根,提高成活率。 3、生根粉蘸根 采用生根粉3号50~100ppm溶液进行浸根,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具体方法是:取生根粉3号1克,先用50毫升酒精溶解后,再加1千克凉开水,最后用较大的容器再加水10~20千克,将苗木浸入其中,浸泡30分钟后再行栽植。 4、杀菌剂蘸根 造林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75%百菌清1000倍浸泡苗木根系15~30分钟。定植时从坑中取出苗木,要随栽随取,尽量减少取苗到栽植的时间,以减少苗根在空气中的裸露时间,防止因风吹日晒而导致苗木失水。 第五节 栽植方式 一、造林类型 杨树造林方法很多,扦插(接穗)、插干、植苗都可以,但主要有植苗造林和插干造林两种。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的造林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植苗造林是杨树栽植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平原、丘陵和山区等地。植苗造林所用的苗木,一般具有比较完整的根系和发育良好的地上部分,栽植后对不良外界条件的抵抗能力强,能够较快地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条件;但是,植苗造林花费劳力多,造林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造林成本高。插干造林,又称插木造林或栽干造林。利用杨树易萌芽生根的特性,采用粗枝或幼树树干和苗木茎干,直接插植于宜林地的造林方法,为分殖造林法的一种。其方法与“插条造林”相似,但其所用插穗规格长而粗,多用2-4年生粗枝或苗干,干长视立地条件而定,需深栽至地下水位。此法用于“四旁”绿化、绿篱、河滩造林及薪炭林,为保证不失水,顶端切口可涂蜂蜡或沥青。有直接插入地下和用钢钎打洞后再将苗干插入地下两种方法。插干造林主要适用于河湖淤积土壤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疏松沙质土壤造林。插干造林技术目前已在杨树造林中得到推广应用,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起苗、运输、挖塘、栽植成本,减轻了造林劳动强度,淤积土、沙质土上造林成活率较高,但不宜在丘陵、山区以及地下水位低土壤板结的地方应用。 二、栽植方法 1、植苗造林。我国杨树产区栽培品种主要以美洲黑杨、欧美杨及其家系、无性系为主,根据这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在植苗造林中主要推广 “四大一深”科学栽培方法。所谓 “四大一深”栽植方法就是:“大塘”就是树塘要达到一米见方;“大株行距”就是株行距要达到6米×6米以上;“大苗”就是苗木高度达到4米以上,地径达到3.5厘米以上;“大水”就是要用大量的水把栽下的苗木浇足浇透;“一深”就是栽植深度达到0.8米-1米。在水源紧张、排灌不便的地方,栽植一株杨树苗至少应该浇三桶水:栽之前在树塘内先浇一桶底水,让树塘周围土壤吸水湿润,放入树苗回填一些表土后浇一桶定根水,继续边培土边踏实,至培土量达到90%时再灌水一桶,然后再抚正、培土踩实直至一株苗木栽植结束。干旱缺水的地方还可以进行打浆栽植。先将少量表土填入树塘,倒入1-2桶水,用铁锹充分搅拌成泥浆,放入树苗并扶正,在树塘周边填入心土,迫使泥浆沿树干上升,再沿苗木周围填入表土,填土高度达到树塘高度1/3时,将树苗往上轻轻提一下,促使苗木根系舒展,然后继续抚正、填土、踏实,填土至距离塘口20厘米时,再进行浇水,然后继续填土、踩实至塘口,上面盖上一层疏松土壤,以减少水分蒸发,确保造林成活率。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大面积造林,可以采用机械灌水栽植。具体方法是:用水泵先将树塘逐一灌满水,然后组织人工栽植,前面灌水,后面植树,同步进行。栽植时,先将树苗放入树塘的水中,依次填入表土、心土,树塘被填平后,水分一部分向下、向周围渗透、一部分被填入土壤所吸收,不会溢出树塘而影响造林工作进行或造成水分损失。如果先植树后灌水,受已植树木障碍的影响,水管移动困难,工作效率低,操作不方便。先灌溉后植树,由于采用机械灌水,水分充足,能够满足苗木对水分的需求,造林成活率高,对于春季干旱的地区应大力推广。栽植过程中,如遇苗木上端稍有弯曲,可在栽植时,将不垂直地面的苗木梢部转向北面,利用杨树苗木的向光性,逐步把苗木梢头调直。 2、插干造林。选用一年生或二根干的苗干(不带根),要求苗高4米以上,地径3.5厘米以上。造林前将苗干放在清水中浸泡2-3天,让苗干充分吸足水分。栽植前还可以再用生根粉蘸根,方法同前所述。疏松潮湿土壤可以直接扦插,插干深度0.6-0.8米。其它土壤造林,先用钢钎打眼。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栽植点先用揪挖一小坑,坑中到入清水,再用钢钎打眼,打眼深度0.8米,然后插入苗干,覆土踩实,使树干和土壤紧密结合即可。 第六节 栽植技术 一、选苗 实现杨树速生丰产必须选择良种壮苗造林。林木良种是经人工选育,通过严格试验和鉴定,证明在适生区域内,在产量和质量以及其他主要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当地主栽树种或栽培品种,具有生产价值的繁殖材料。目前林业生产实践中,林木良种包括经审定、认定的优良品种、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以及优良种源内经过去劣的正常林分和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种子。使用林木良种要选择经过审定的林木良种。经过半个轮伐期的引种试验,证明确实优良的林木品种才能大面积推广使用。对于具体的造林地块,要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分等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遵循选树适地的原则。选择好品种,还选择健壮的苗木。一般杨树造林选择:高度4m以上,地径3cm以上,主干通直,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相对完整的苗木。栽植时,要将太长的侧根截短,以防栽时窝根,影响生长。同时要将伤、断根及机械损伤严重的根系清除,以免发生腐烂、感染病害。选用良种壮苗造林是杨树速生丰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杨树一个轮伐期一般要十多年,苗木选择不当,影响十多年的木材产量,损失巨大,因此要十分重视良种壮苗的选择。 二、施基肥 为了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或改善其质量,直接或间接地供应给林木吸收利用的一切有机或无机物质称为肥料。施肥就是将含有一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的肥料输送到土壤中、土壤上或植物上的过程。杨树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多种的营养元素,如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棚、铜、锌等,其中碳、氢、氧由大气供给,林木较容易获得,而其余元素一般均有土壤提供。在这些元素中,氮、磷、钾需要量最大,而土壤中这三种元素的含量较低,需要及时补充。(一)施肥的作用施肥是造林时和林分生长过程中,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人工林营养状况的一项主要措施。实现杨树速生丰产必须抓好施肥,这是由于:1、用于造林的宜林地大多比较贫瘠,肥力不高,难以长期满足林木生长的需要;2、多代连续培育杨树纯林,使得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极度缺乏,地力衰退,土壤理化性质变坏;3、受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归还土壤的森林枯落物数量有限或很少,以及某些营养元素流失严重;4、森林主伐(特别是皆伐),造成有机质的大量损失。施肥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提供林木生长的营养元素;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施肥后土壤结构疏松,水、肥、气、热状况得到改善,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3、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施肥可以调节土壤的化学性质,如pH值、盐碱度,减少养分的淋洗和流失,促进某些难溶性物质的溶解,提高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二)基肥施用方法基肥是在栽植时或栽植前施用的肥料。目的是在于长期地、不断地给林木提供养分以及改良土壤等。用作基肥的肥料以肥效期较长的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料,是由植物的残体或人畜的粪尿等有机物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腐熟而成的肥料。有机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和提供营养元素的双重作用。林地中常用的有:堆肥、厩肥、绿肥、人粪尿、饼肥和腐植酸肥等。有机肥料的特点是含有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而且肥效长,可以满足林木生长周期中对养分的需求,还能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水、气、热状况和土壤结构,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林木根系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但有机肥通常肥效较慢。杨树栽植时期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做到改土与供养结合、迟效与速效互补。施用的化肥要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不宜施用过多的速效氮肥,否则会影响苗木成活率。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配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条件、苗木大小、栽培方法等情况而定,一般每株苗木施用有机肥20-30千克、磷肥0.5-1千克、钾肥0.1-0.2千克。在确定基肥的品种和数量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防止造成肥料浓度障碍。如果使用过量的化肥作基肥,能造成局部的高浓度肥料障碍。而有机肥缓效,缓冲性大,即使大量施用,也很少发生浓度障碍。因此,杨树幼苗基肥施用总量不足时,一般通过增加有机肥的数量来满足。造林时大水浇灌,一般只施用有机肥,不施速效肥,否则速效肥溶解,栽植穴内肥料浓度过高,容易导致烧苗现象,影响造林成活率。 2.少用硝态和铵态氮化肥。硝态氮化肥施入土壤不易被土壤吸附,易被雨水或灌溉淋失,故不宜大量作基肥;铵态氮化肥施得太多会影响杨树对钙、镁肥的吸收,也不宜大量作基肥。因此,如果确实需要施用氮肥,应施用酰胺态氮肥(尿素)为好,而且施肥量不能太多。 3.磷肥应作为重要的基肥。磷肥对林木生长的效果很显著,土壤中缺磷时,树叶会变成深绿紫色或紫色而影响林木生长。(三)接种菌根菌施基肥的同时,可以接种菌根菌。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它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菌丝与苗木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联合体,具有强化苗木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磷和氮的吸收。树木接种菌根菌的方法有:森林菌根土接种、菌根真菌纯培养接种、子实体接种、菌根菌剂接种。森林菌根土接种:在与接种苗木相同的老林中,选择菌根菌发育良好的地方,挖取根层的土壤,而后将挖取的土壤与适量的有机肥和磷肥混拌后,开沟施入接种苗木的根层范围,接种后要浇水。这种方法简单,接种效果非常明显,菌根化程度高,但需要量大,运输不方便,也有可能带来新的致病菌、线虫和杂草种子。菌根真菌纯培养接种:从菌根菌培养基上刮下菌丝体,或从液体发酵培养液中滤出菌丝体,直接接种到土壤中或幼苗侧根处。这种方法还没有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子实体接种:各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子实体和孢子均可作为幼苗和土壤的接种体。特别是须腹菌属、硬皮马勃属和豆马勃属等真菌产生的担孢子,更容易大量收集,用来进行较大面积的接种。一般将采集到的子实体捣碎后与土混合,或直接用孢子施于栽植穴内,或制备成悬浮液浇灌,或将苗根浸入悬浮液中浸泡,或将子实体埋入根际附近。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子实体混合接种,其效果更好。菌根菌剂接种:用人工培养的菌根制剂进行浸根处理或喷叶处理。 三、深栽 树根是树木的重要营养器官,没有树根树木不能存活。根的功能之一是将树木整体固定于土壤中,使整个树体维持重力平衡;功能之二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矿质营养;功能之三是有些树木的根可形成不定芽而具有繁殖作用。树木个体全部根的总体,称为根系。根据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状况,分为深根性树种和浅根性树种两类。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深入土层,垂直向下生长。浅根性树种主根不发达,侧根或不定根辐射生长,长度超过主根很多,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杨树属深根性树种,根系垂直分布深达4米,主要集中在0—90厘米深的土层内,占根系总量的80.2%。杨树栽植采用大塘深栽法,一般塘深不得少于1米,苗木栽植深度要达到80厘米。大塘深栽可以促进苗木生根,并且吸收地下较深处的水分、无机盐,增强抗旱能力,有利于苗木成活、生长。但夏季地下水位过高或经常积水的地方不宜深栽。 四、灌水 在我国杨树主要分布区,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是促进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保障水分供应,因此杨树造林能否成功,主要看能否浇足水。为保证杨树栽植浇足水分,一般说要保障三水:一是底水。栽植前,在树塘内浇上底水,让树塘周围、底层土壤充分吸足水分,给苗木营造湿润的土壤环境。二是定根水。苗木培土三分之二时浇足定根水。以减少土壤孔隙度,让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根际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满足根系吸收水分需要。三是透水。培土基本结束时,浇透一次水,补足苗木所需要的水分,缓解自然蒸发导致的水分损失。 五、培土 土壤是苗木生长的基础,一是固定苗木,二是提供水分、养分,因此栽植时要把握好培土这一环节。培土时先培表土,表土结构疏松、营养丰富,有利于苗木生长。后培心土,心土板结,团粒结构差,养分含量低。心土放到上层,可以通过自然分化、耕作、施肥等作用得到改良。细土、融土填放在苗木根系周围,块状的土壤尽量远离根系,促进苗木根系伤口愈合,恢复生理机能以及不定根的萌发、生长。在培土过程中,要保证苗木根系舒展、不窝根,还要边填土边踩实,使根土紧密结合。培土高度依不同情况而定,春季干旱地区,培土高度低于地平面,在苗木周围做成杯状浇水穴,便于定期浇水;其它地区,培土高度可以高于地平面,有利于固定苗木,增加土层厚度,排除雨水。培土浇水之后,最上面的表层要覆盖一层干土,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提高成活率。 六、修枝与涂白 1、修枝春季空气相对湿度低的地区,移植大苗时,为减少水分损失,应将侧枝全部修去。为了防止苗干产生更多的萌条,也可以对部分较大的侧枝进行短截,保留长5-10cm短桩,1-2年后再从基部截去。苗木栽植完成后,多余的侧枝、破损枝、病虫枝要进行适当修剪,以降低苗木的蒸腾作用。有的地方,栽植后还进行涂漆,主要作用是给苗木做标记,以利于被盗窃、破坏后,便于查找。 2、涂白有的地方新栽树木,甚至成材树木有涂白的习惯。涂白一般应用于道路两侧树木,其主要作用:一是作为交通标志物。道路两侧树木涂白,夜晚行车,容易辨别路面、转弯及交叉路口等,有利于行车安全;二是美化环境。树木涂白后整洁、明亮,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杀灭有害生物。涂白结合杀虫剂、杀菌剂使用,可以杀死病原菌和害虫,起到防病治虫的作用。涂白方法:取少量生石灰,加水溶解,再加水稀释配制成石灰水(有的还要根据病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杀虫、杀菌剂,添加在石灰水中),用排笔将石灰水涂抹于树干上,位置从树干基部到胸高,涂干高度一般1-1.5米。涂白注意事项:一是涂干高度必须一致,包括所有树木及树干四周;二是涂抹必须精细,树皮裂缝内也要精心涂抹到;三是涂干一周,不得半边脸,向路一侧涂,背路一侧不涂。 七、新技术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植树造林上。主要有:保水剂、菌根剂、生根粉、杨树专用肥等新材料的应用。 1、保水剂保水剂是一种无毒、不会燃烧和爆炸、无腐蚀性的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能吸收自身重量100-250倍的天然水,易于降解,降解物对土壤有益。所吸收水分不能被简单物理方法挤出,有强烈的保水性,好似微型水库,供植物根部缓慢吸收,本身可以反复释放和吸收水分。保水剂如与农药、微量元素、生根粉和肥料等结合使用,还可使它们缓慢释放,提高利用率。使用方法是:(1)拌土:以耕作层干土(容重1.25-1.35)重量的0.1%拌匀,再浇透水;或让保水剂吸足水成饱和凝胶,以土与饱和凝胶体积比10%-15%拌匀。再覆盖至少5厘米的表土,以免保水剂在阳光下过早分解。(2)蘸根:让40-80目的保水剂以0.1%比例放入盛水容器中,充分搅拌和吸水约20分钟后使用,裸根苗浸泡30秒后取出,最好再用塑料薄膜包扎。1公斤保水剂可以处理2000棵幼苗。保水剂蘸根可以防止根部干燥,延长萎蔫期,便于长途运输,提高造林成活率15-20%。使用效果:拌土使用保水剂可节水50-70%,节肥30%以上。保水剂还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板结,并有一定的保温效果,能有效地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保水剂并非造水剂。首次使用时一定要浇透水,少雨地区以后还要定期补水。一般地区使用,树木不必再浇水,秋水春用。含盐较高地区,保水剂吸水能力和寿命会有所下降。不同地区应根据土质、植物特点和雨水情况科学使用。 2、菌根剂菌根剂是具有多元作用的生物制剂,是根据植物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形成菌根帮助成活和生长的原理而研制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产品,能诱发和促进植物形成其自然生活的供养体系——有效菌根,提高植物吸收和利用水肥的能力,分泌多种植物生理活性物质,调节植物生理活动,改善体内养分状况;分泌多种植物激素和各种酶,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对土壤养分(尤其磷)的利用率;增强植物抗病、抗逆性,提高土壤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等。菌根化造林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促进“优质、高产、高效、稳定”林分的迅速形成,同时节约补植和森林抚育费,缩短育林周期,降低育林成本。该项技术实施,将传统落后的挖森林土接种的粗放经营方式转变为先进的菌根化造林的集约经营方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森林资源,减少甚至完全避免使用生长调节剂、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 3、生根粉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王涛研究员研制成功的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广谱高效生根促进剂。ABT生根粉系列经示踪原子及液相色谱分析证明,处理植物插穗能参与其不定根形成的整个生理过程,具有补充外源激素与促进植物体内内源激素合成的双重功效,因而能促进不定根形成,缩短生根时间,并能促使不定根原基形成簇状根系,呈暴发性生根。该成果于1993年完成重点推广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ABT生根粉系列包括ABTl号--10号, ABT3号适用于杨树苗木栽植,用它处理苗木根系,能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促进根系发育,加速幼苗生长,增强抗逆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造林和移栽成活率17-31%。使用方法是:苗木栽植前,取1gABT 生根粉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加水 20kg ,浸根 1.5-2 小时即可。1克生根粉可处理500-600株苗木,投入产出比为1:6-20。 4、杨树专用肥杨树专用肥,是南京林业大学杨树专家陈金林教授,根据杨树生长过程中吸收养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以及肥料性状和利用率,通过对不同配方和实验效果比较后而筛选出来的。其养分含量高、肥效长、释放均匀,可以提高杨树的生长速度,促进杨树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并增强杨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杨树专用肥主要用于追肥。 第七节 管护 苗木栽植结束,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主要覆地膜、支撑固定、浇水、管护等,以保护苗木,促进其发芽、生根,直至成活。 1、覆地膜 在苗木基部1平方米范围内土壤上覆盖地膜,达到保湿、增温的作用,从而促进苗木提早生根、发芽。但需要定期浇水新栽苗木不宜覆地膜。 2、支撑固定 苗木高大或风速较大的地区,苗木容易被刮歪,造成根基晃动,根土分离,使根系周围土壤水分散失,导致苗木干枯死亡,这种情况需要对新栽苗木进行支撑固定。固定方法:在苗干下半部用草绳缠绕,保护树皮,再用三根木棍做支撑,使苗木呈垂直状态。 3、浇水 苗木栽植后,要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杨树栽培区,春季天气干燥,雨水少,浇水是保证杨树成活的关键措施。每次浇水,必须浇足浇透。浇水间隔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干旱少雨,风速较大,间隔期宜短一些;雨量充沛,土壤墒情较好,浇水间隔期应长一些,甚至于不浇水。春旱严重地区,浇水后栽植穴土壤下沉不均,会造成苗木倾斜,应立即扶正踩实。如栽植后发现苗木地上部分已经干枯,成活无望,但苗根还存活时,应立即平茬,部分苗木可以从根部萌发新梢,长成完整植株。 4、管护 我国人口稠密,部分地方还有散放牲畜的习惯,为防止人畜破坏,需要加强管理。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林护林教育,禁止在林内放牧。行道树、四旁树木在树干上涂漆,作为标记,便于盗窃、毁林案件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