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溃疡病

2011/1/21 16:15:52

杨溃疡病
英文名Cankerofpoplar
分布河北永年,陕西、江苏、天津、安徽、吉林、北京、河南、辽宁、山西、山东、上海等。
症状危害杨、柳、核桃、刺槐、苹果、梧桐等的苗木和大树的干部和主枝。初期在皮孔边缘形成小泡状溃疡斑,圆形,极小。随后,小泡变大鼓起,大小不等,泡内充满褐色液体,破裂后液体流出,遇空气变为铁锈色。继而病斑干缩下陷,中间有一纵裂小缝。后期病斑上有针头状小黑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子囊腔。一般光皮树种水泡明显,粗皮树种仅皮下变褐色、腐烂,可流出铁锈色液体。
病原真菌,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目聚生小穴壳菌DotyiorellagregariaSacc.,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茶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ribis(Tode)Gross.etDugg.,我国省见。
发病规律病菌在枝干的病斑内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为当年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在侵染中远不如分生孢子重要。潜育期10~30d。分生孢子成活期60~90d,萌发适温13~38℃。干旱脊薄地、林分密度小、四旁树、移植苗、树势弱的发病重。加杨、沙兰杨、健杨、波兰15A、I-214抗病,而大关杨、北京杨、青杨等发病重。同一病株,阳面病斑较阴面多。
防治方法
选栽抗病树种,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树势。
加强出圃苗木检查,病苗应烧毁,不准进入造林地。
起苗后及时假植、运输、栽植、减少定植前的水分散失。栽后立即浇水,缩短缓苗期。或起苗后立即浸入水中24h,栽前根部蘸生根粉。
干旱缺水地区造林,剪除大部分枝条或截干栽根。
在发病高峰4~5月及8月初,主干上喷洒2:2:100波尔多液、40%多菌灵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倍液。发现病斑后,树干涂抹浓度为10%的碱水(碳酸钠)。

相关信息
  • 杨溃疡病 2011-1-21
  • 意杨溃疡病防治 2011-3-11
  • 合欢溃疡病 2011-7-15
  • 板栗溃疡病 2011-7-15
  • 广玉兰溃疡病防治 2011-7-07
  • 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 2011-6-13
  • 榆树溃疡病防治 2011-6-02
  • 柳树溃疡病 2011-4-20
  • 油桐枝干溃疡病 2011-3-28
  • 法桐枝干溃疡病 2011-1-21
  • 无患子溃疡病防治 2011-1-21
  • 合欢溃疡病防治 2011-1-21
  • 泡桐溃疡病防治 2011-1-21
  • 国槐溃疡病防治 2011-1-20
  • 桉树溃疡病防治 2011-1-20
  • 樟树溃疡病防治 2011-1-09
  • 杨树溃疡病 2010-8-29
  • 西府海棠枝溃疡病 2010-8-29
  • 桉树溃疡病 2009-12-28
  • 香樟的溃疡病 200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