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树柳天蛾防治

2011/1/21 17:53:23

杨树柳天蛾学名:Smerinthus planus Walker 别名:蓝目天蛾分布:广泛分布于河南及东北、西北、华北各地。寄主及危害危害杨、柳、苹果、桃等多种果树。形态特征成虫:翅展85~92mm。体、翅黄褐色,胸部背面中央有1深褐色大斑;前翅外缘翅脉间内陷成浅锯齿状,缘毛极短;亚外缘线、外横线、内横线深褐色;肾形纹灰白色;基线较细、弯曲;外横线、内横线下段被灰白色剑状纹切断。后翅淡黄褐色,中央有1个大蓝目形斑,斑外有1灰白色圈,外围蓝黑色,斑上方为粉红色。卵:椭圆形,长径约1.8mm,黄绿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0~80mm;头较小,绿色,近三角形,两侧淡黄色;胸部青绿色,各节有较细的横褶,前胸有6个横向排列的颗粒状突起,中胸有4个小杯状突起,每“杯”上端左右各有1个大的颗粒状突起,后胸有6个杯状突起,每“杯”上端各有1个大的颗粒状突起;腹部黄绿色,l~8节两侧有淡黄色斜纹,最后1条直达尾角。气门淡黄色,围气门片黑色,前方有1块紫色斑。胸足褐色,腹足绿色。蛹:长28~35mm,暗褐色,翅芽短,端部伸达第三腹节的2/3处。生物学特性 1年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来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第一代、第二代成虫分别出现于6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上旬。第一代幼虫5-6月间为害,第二代幼虫6-7月间出现,第三代幼虫8月中旬大量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中旬陆续钻入5-8cm深的土中化蛹越冬。成虫夜间活动,具趋光性,飞翔力强,卵单产,一般多在枝条及叶背,粘着牢固。初孵幼虫食卵壳,1~2龄幼虫取食嫩叶,5龄幼虫取食量极大,常将树枝吃成光秃。老熟幼虫下树入土营土室化蛹越冬。防治措施 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捕捉幼虫 天蛾幼虫体较大,地面也易于发现其虫粪,酌情人工捕杀幼虫,可收到一定效果。 3.结合翻耕等清除越冬蛹或幼虫,于土室内越冬的蛹或幼虫,当土室被破坏后,死亡率很高,可酌情采用。 4.于幼虫3龄前,喷25%灭幼脲Ⅲ号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8000倍液。

相关信息
  • 杨树柳天蛾防治 2011-1-21
  • 柳天蛾 2011-7-14
  • 杨树柳毒蛾防治 2011-1-21
  • 榆绿天蛾防治 2011-1-20
  • 葡萄天蛾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 夹竹桃天蛾 2011-7-14
  • 葡萄天蛾 2010-8-29
  • 红叶柳病虫防治 2011-1-20
  • 榆绿天蛾 2011-7-14
  • 刺槐天蛾特征 2011-1-21
  • 葡萄车天蛾 2008-1-25
  • 竹柳溃疡病防治 2011-7-05
  • 竹柳天牛虫害防治 2011-1-20
  • 杨树天牛防治技术 2011-7-11
  • 杨树枝瘤病防治 2011-6-02
  • 杨树白粉病防治 2011-5-13
  • 杨树叶锈病防治 2011-5-13
  • 杨树皮层溃疡防治 2011-4-22
  • 杨树皱叶病防治 2011-3-07
  • 杨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