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树柳毒蛾防治

2011/1/21 17:54:11

杨树柳毒蛾学名:Stilpnotia salisis Linnaeus 别名:雪毒蛾。分布:河南全省。寄主与危害危害杨、柳、槭、白蜡、榛等,是杨树的重要食叶害虫。形态特征成虫:雄成虫翅展35~45mm,雌成虫45~60mm。头、胸、腹部白色微带浅黄色,触角干白色,栉齿灰褐色;下唇须、复眼外侧和下面黑色;足白色,胫节和跗节有黑环。前翅白色,稀布鳞片,微透明而带光泽,前缘和基部微带黄色;后翅白色。卵:扁圆形,直径0.8~1mm,每卵块有50~500粒,最多达1000粒,绿色至灰褐色,卵块上被泡沫状白色胶质分泌物。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50mm;头部灰黑色有棕白色毛;体黄色,亚背线黑褐色,气门上线和下线由黑点组成;体腹面和胸足暗黄色,腹足灰黑色;瘤棕黄色有黄白色刚毛;翻缩腺粉褐色。蛹:长15~25mm,灰褐黑色带黄白色斑,气门棕黑色;刚毛黄白色。生物学特性 1年2代,以幼虫在树皮缝中越冬。来年3-4月开始活动为害,5月中旬幼虫老熟,潜伏于树皮裂缝内吐丝结黄褐色薄茧并于其中化蛹。6月越冬代成虫大量出现,7、8月间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直到9月底。成虫有趋光性,羽化后产卵于枝干皮上,堆积成大的灰白色卵块。1~2龄幼虫有群集性,可吐丝下垂借风传播,幼虫夜间上树取食,白天喜隐伏于树皮缝、树洞等隐蔽处。第二代幼虫危害至10月间,陆续钻入树皮缝中潜伏越冬。防治措施参考杨毒蛾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