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赤团子病

2011/10/24 13:04:44

竹赤团子病又称竹肉病(下图)。已发现为害刚竹属及刺竹属等竹种,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贵州等地区荷有发生。
竹赤团子病发生在小枝上。春天小枝叶鞘膨大破裂,出现灰白色小块,质软,颜色也逐渐变黄至赤灰色。以后继续膨大,成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块状物,直径2~4cm,表面肉质,粉红色。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Shiraria bambusicala P.Henn)病菌通过抱子经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1)竹赤团子病多半发生在生长过密的小竹上,应适当疏伐,减少竹林密度,加强抚育管理,促使竹林生长旺盛,可减少发病机会。发病后剪下病枝烧掉。
(2)喷石硫合剂。

相关信息
  • 竹赤团子病 2011-10-24
  • 竹赤团子病(竹黄、竹肉病) 2011-1-20
  • 刚竹赤团子病防治 2011-7-05
  • 竹子病害之竹赤团子病防治 2011-1-20
  • 竹黑痣病 2011-10-24
  • 白皮松赤落叶病防治 2011-3-11
  • 竹柳溃疡病防治 2011-7-05
  • 竹类烟煤病防治 2011-7-05
  • 竹丛枝病(竹扫帚病)防冶技术 2010-8-26
  • 松树腐烂病病防治 2011-6-02
  • 木荷褐斑病病防治 2010-8-25
  • 苏铁病毒病 2011-10-24
  • 竹丛枝病竹扫帚病 2011-10-24
  • 毛竹苗麻点病 2011-10-24
  • 葡萄枝蔓病防治 2011-8-07
  • 白蜡褐斑病 2011-7-15
  • 槭树黑痣病 2011-7-15
  • 柳树黑痣病 2011-7-15
  • 合欢溃疡病 2011-7-15
  • 广玉兰褐斑病 201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