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食心虫防治

2011/2/26 10:23:16

李小食心虫又名李子食心虫、李小蠹蛾,在黑龙江省各地分布很广,危害性极大。李子食心虫为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害虫(北纬40一50゜地区较多),是危害李子果实最严重的害虫,常常被害率达80%一90%。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被害果实不能继续发育,渐渐变成紫红色而脱落。被害果虫道内积满了红色虫粪,老乡称"豆沙馅"。
 李子食心虫成虫体长4.6mm~6mm,灰褐色,无光泽,翅展10.5mm~15mm,前翅前缘有10组大小不等的白色斜纹,翅上密布白色磷毛,翅中端部有一明显的小白点。幼虫体长10mm~13mm,淡黄或粉色。蛹黄褐色,体长6.8mm~7.4mm。
发生规律
在黑龙江每年发生二代,以第二或第三代老熟幼虫在土下、草根附近或石块下做土茧越冬,在距主干30cm~90cm的地方,土下1cm~5cm处虫量最多,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末出土5月下旬陆续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第一代幼虫5月末、6月初始见,幼虫期为15~40天,6月中旬开始老熟,陆续脱果,入土做茧化蛹,蛹期7~8天。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成虫期为1个月,盛期集中在1周左右。整个过程完成约1个月,慢的约1个半月,产生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羽化当时就可产卵,卵期三四天。第二代成虫8月上旬陆续羽化、产卵,直到8月下旬、9月上旬第三代幼虫陆续老熟入土,做土茧越冬。越冬幼虫出土前有做二次茧的习性。越冬成虫在终花期产卵于叶面或叶柄,以后两代成虫产卵在果实胴体部,产卵量渐增大。第二代卵,在有的果实胴体上产2~4粒,第三代则达到5~6粒。幼虫孵化后有在果上爬行的习性。第一代幼虫为害率为18%,第二代幼虫为害率为60%,第三代幼虫为害率为80%以上。
  防治方法:
李子食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各代成虫盛期和产卵盛期及第一代老熟幼虫入土期。
1.在各代成虫和产卵盛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进行防治。
2.在李子生理落果前,可采用在树冠下土壤普遍喷洒1次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的方法,进行地面防治。
3.在落花末期(95%落花)小果有麦粒大小时,喷第1次药,用敌敌畏、敌杀死、速灭杀丁、来福灵均可,每隔7一10d喷1次。
4.从综合防治的角度考虑,可用生物制剂进行树冠下土壤处理,如白僵菌等。秋后应把落果扫尽,减少来年虫源。或在果园里放小鸡进行防虫。
5.经常保持园内卫生,将落果扫净,以到减少翌年虫源的目的。另外,在一个地区统一防治,这是决定防治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