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

2011/2/3 0:00:00

菌核病是我国向日葵种植区发生最广,为害最重的真菌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两种,一为立枯型,幼苗期为害茎基部,也叫根腐型;二是烂盘型,花期为害花盘,也叫烂头型。病害无论发生在茎还是花盘上,都会造成褐色水浸状软腐,潮湿环境下会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因此也称白腐病。

茎部的腐烂会影响到养分运输,使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甚至脱落,最终使整个植株枯死或遇风雨倒伏。花盘腐败,使籽粒不能成熟,籽仁腐烂或籽烂自行脱落,受害种子变苦,品质变坏,并影响发芽率。

病害发生后期,病菌的白色菌丝密集形成菌核,病菌就以土壤、病残组织及种子中的菌核越冬,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2~5年。第二年在向日葵出苗和幼苗期,菌核萌发,以菌丝侵染,形成立枯;菌核还可以长出6~7厘米长的子囊盘柄,将一种叫做子囊盘的繁殖器官送出地表,能产生子囊孢子,经风雨传播,侵染花盘,造成花盘腐烂。通常,多雨年份,特别是七八月份连阴雨天气,发病十分严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好和重茬或迎茬地块发病率也较高。

防治向日葵菌核病首先要注意实行轮作倒茬和清除病残体。提倡向日葵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与豆科、茄科连作。轮作年限至少3~5年。秋收时尽量清除秸秆,刨出根茬并深翻10厘米以上。

其次是化学防治。包括用2.5%适时乐种衣剂包衣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小时;防治立枯型可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公斤拌适量砂土,结合播种均匀撒入播种机开沟内;田间发病初期用速克灵或菌核净对水逐株灌根防治,每穴2~3两药液,每隔7~10天灌防一次,至少两次。防治烂盘可用40%纹枯利(菌核净)800倍~1000倍液、乙烯菌核利或50%速克灵500~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或多菌灵500倍液在盛花后间隔7天,连喷2~3次。

另外种植抗病品种、进行覆膜种植、变等距为大小垄种植、调节播期、建设无病留种基地、实行统一供种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