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苗木供应
最新供应
普通供应
苗木求购
最新求购
会员求购
最新报价
产品图片
苗木黄页
资源专题
站务指南
注册
登录
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果树苗木
>> 详情显示
苗木供应
苗木求购
苗木报价
苗木企业
产品图片
苗木栽培
苗木行情
花卉养殖
相关资讯
苗木品种
果树苗木
供应热搜:
法桐
白蜡
国槐
雪松
樱桃苗
核桃苗
连翘苗
苹果苗
桂花
•
今日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0
条
•
手机访问:www.hm160.cn或搜索天天苗木网
•
手机也可以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五)
2011/3/7 19:47:50
1.1.22蝉类
为害荔枝、龙眼的蝉类有同翅目蝉科的黑蚱蝉,蛾蜡蝉科白蛾蜡蝉、青蛾蜡蝉,广翅蜡蝉科有八点广翅蜡蝉,沫蝉科的有白带沫蝉。此外还有小绿叶蝉、红蝉,以及蜡蝉科的龙眼鸡等。分布于我国柑橘、苹果、葡萄、龙眼等果树产区,为害果树枝干、嫩梢、花穗、果梗,产卵于小枝条,造成枝条枯死。
(1)黑蚱蝉(CryptotympanaatrutaFabricius),又名蚱蝉、知了等。
为害状成虫刺吸枝条上的汁液,并能用产卵器插入一年生或当年枝梢木质部造成“爪”状卵窝,从枝梢外表可看到很多小伤痕,排列较整齐,由于破坏了水分养分的正常输送,致使枝梢上部逐渐干枯。若虫吸收根部的汁液。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8~48毫米,体黑色,有光泽,被金色细毛。复眼突出,淡黄色。触角短小,刚毛状。头部有红黄色斑纹,中胸背板发达,突起。前后翅透明,翅脉金黄色。雄蝉腹部1、2节腹面有鸣器,能鸣叫。雌蝉腹末有产卵器,有听器,无鸣器。卵长椭圆形,微弯,长2.4~2.5毫米,乳白色有光泽。若虫末龄若虫体长35毫米左右,黄褐色或棕褐色。前足发达,形似成虫,具翅芽,缺鸣器和听器。
生活习性数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和若虫在土中越冬。越冬卵随着枯枝落土后开始孵化,若虫在土中蜕皮5次,吸取树根汁液,潜居土中。老熟若虫在广东5月上中旬破土而出,多数在傍晚以后,从树干基部爬上主干或主枝或分枝上或叶背蜕皮羽化成虫。成虫喜在楝科树上群集栖息和鸣叫,5~9月可见成虫,6月是成虫盛发期,6~7月是产卵盛期。产卵主要是树冠外围1~2年生枝,每一产卵枝平均有卵146粒,卵期10月个左右,成虫寿命60~70天。
防治方法
①秋冬翻土,杀死部分若虫。5~6月发现枯枝及时剪除。采果后及冬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②若虫羽化出土前,用塑料薄膜包扎树干,阻止老熟若虫爬上树蜕皮。
③5~7月田间粘捕成虫,或夜间灯光诱杀。
④虫口密度较大的果园,在成虫盛发期,早上喷洒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⑤人工捕捉成虫。夜间在成虫栖息处,举火把并摇动树枝,成虫受惊扑火,可捕捉之。
⑥保护天敌。
(2)白蛾蜡蝉(LawanaimitateMelichar),又名青翅羽衣,俗名白鸡。
为害状成虫、若虫群集在较荫蔽的枝干、嫩梢、花穗及果梗上刺吸汁液,有大量白色棉絮状物覆盖枝条并排出蜜露易诱发煤烟病,影响正常生长。为害果实使品质变劣,受害严重造成落果。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20~21毫米,雄成虫体长16~20毫米。初羽化时为黄白色至绿色,体被白色蜡质。头部向前尖突,复眼灰褐色。前翅略成三角形,粉绿或黄白色,外缘平直,顶角尖而突出,翅上有1个大白斑及几个小白点。后翅白色或黄白色或粉绿色,半透明。后脚发达,善跳。卵长1.5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白。卵块长方形。若虫体长8毫米,长椭圆而略扁平,被白色棉絮状蜡质物,翅芽发达,腹部及翅末端平截,腹端有成束白色粗长蜡丝。
防治方法
①剪除过密枝、枯枝,以利通风,防止产卵,减少虫源。
②用小竹扫把若虫扫落捕杀,或用捕虫网捕杀。
③严重发生果园,若虫盛发期,喷洒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500~3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乐斯本)1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1000倍液加YZ-910展着剂3000倍喷雾防治,也可结合防治蝽象、蒂蛀虫进行。喷药时要均匀喷洒到枝梢及树冠内膛枝,或直接喷在若虫群集处。
(3)青蛾蜡蝉
青蛾蜡婵(SalurnismarginellusGuer)为害状同白翅蜡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1毫米,淡黄绿色。胸背有3条隆脊。前翅近后缘端部1/3处有明显的红褐色钮斑。翅上有自基部向翅后放射状的淡黄绿色斑点。卵长椭圆形,淡黄白色。若虫淡碧绿色,2龄以后有翅芽,腹部第6节背面有成对橙色圆环,腹末有2大束白蜡丝。
生活习性与白翅蜡蝉相似,5月上旬若虫发生,6月上旬成虫盛发。但无群集性,多为分散取食。
防治方法参考白翅蜡蝉的防治方法。
(4)八点广翅蜡蝉
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speculumWalker)又称八点蜡蝉、八斑蜡蝉。属同翅目,广翅蜡蝉科。为害龙眼、荔枝、柑橘、苹果、板粟等果树和多种农作物及花卉、树木等。
为害状成虫、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枝条汁液,排泄物易引起煤烟病。雌成虫产卵时将产卵器刺入枝茎内,使被害枝枯黄、势弱。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8~27毫米,头、胸黑褐色至淡污褐色,足和腹部褐色,复眼黄褐色;额区中脊明显;触角黄褐色。前胸背板具中脊1条;前翅具灰白色透明斑5~6个,外缘2个斑较大。翅斑常有一定变化。后翅煤褐色,翅脉明显。卵长卵圆形,乳白色,长1.2~1.4毫米。若虫近羽化时背部出现褐色斑纹,体形菱状,腹末有白色蜡丝3束,散开如屏。
生活习性湖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若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孵化,群集于嫩枝上取食汁液,4龄虫分散为害,7月上旬开始成虫羽化,9~10月仍可见成虫为害。每头雌成虫一年可产卵4~5次,数十粒到150余粒。产卵时雌虫将产卵器刺破当年生梢皮层直达木质部,将卵产于其中卵粒排成卵块,外被白色絮状丝。虫量大时被害枝上刺满产卵痕。若虫共5龄,约40~50天;成虫25~50天;卵期270~330天。
防治方法
①冬季结合修剪,剪除被害产卵枝条集中烧毁,以减少虫口基数。
②虫量多时,在若虫羽化期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喷雾24%万灵水剂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此外,有少量发生的绿叶蝉、红蝉、白带沫蝉等,防治方法参考白翅蜡蝉的防治方法。
(5)龙眼鸡
龙眼鸡(FulgoracandelariaLinnaeus)为害荔枝、龙眼、橄榄、芒果等果树。其中以龙眼受害最重。
为害状若虫和成虫刺吸树干或枝梢的汁液,发生严重时,可使枝条衰弱、干枯,还会导致落果,其排泄物可引起煤烟病。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7~42毫米,体橙黄色。头额伸长向上弯如长鼻。额突背面红褐色,腹面黄白色,散生白色小点。胸部红褐,有零星白点。腹面黑褐色。前翅绿色,基部有带状黄纹数条,外半部有横排列的圆形白或黄斑。后翅橙黄色。卵倒桶形,近白色,将孵化时灰黑色,卵块上被有白色蜡粉。若虫初孵若虫酒瓶状黑色。腹部两侧淡灰色。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静伏于枝条分叉处的下侧越冬。翌年3月成虫开始活动、取食,5月中旬为交尾盛期,交尾后7~14天开始产卵,卵多产在2米左右高的树干上或径粗5~15毫米的枝条上,每雌虫产卵一块,每块60~100粒,数行纵列成长方形,并被有白色蜡粉。卵期19~30天,6月中旬为若虫期。低龄若虫有群集性,善跳跃。9月出现新成虫,成虫善跳能飞,一旦受惊便弹跳逃逸。
防治方法
①在越冬成虫产卵前进行人工捕捉。在产卵期,结合修剪或疏枝,剪除或刮除卵块。若虫期扫落若虫灭之。
②保护天敌。
③在若虫低龄期喷药防治,可参照防治白蛾蜡蝉的药物。
1.1.23天牛类
为害荔枝、龙眼的天牛较常见的有龟背天牛、星天牛、蔗根天牛等。均属鞘翅目、天牛科。
(1)龟背天牛
龟背天牛(AristobiatestudoVoet)龟背天牛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区。主要为害荔枝、龙眼、番荔枝等果树。
为害状幼虫蛀害主干和枝条,孵化出的幼虫在皮层下蛀食,后蛀入木质部,形成扁圆形的坑道,每隔一定距离咬一小孔与外界通气并排出虫粪。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导致树势衰弱,严重的枝干被钻空,使大枝枯萎,甚至全株枯死。成虫咬食枝梢皮层,致枝梢干枯。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35毫米,长形,鞘翅上满布橙黄色斑块,每一鞘翅上有十多个黑色条纹将黄白斑围成龟状斑块。雌成虫触角与鞘翅等长,雄成虫触角超过鞘翅端2~3节。头部、触角第1、2节,体躯腹部、足均为黑色。触角第三节起黄黑相间,黑色为为绒毛。卵长椭圆形,长4.5毫米,初期乳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60毫米,扁圆筒形,白色带浅赤,前胸背板黄褐色,并有黄褐色“山”字形纹。胸足退化。无腹足,代以各体节腹面和背面突起的移动器为坑道内的行动器官。蛹体长约30毫米,裸蛹,初期乳白色,后期黑色。
(2)星天牛
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r)星天牛分布于国内各省(自治区)。主要为害荔枝、龙眼、柑橘等多种果树及苦楝等树木。
为害状幼虫蛀食树干基部和主根皮层,使皮层遭受破坏,影响水分、养分的输送,致使叶片枯黄脱落。严重时树皮开裂,全株枯死。成虫咬食细枝皮层,也咬食叶,被害处呈球状剥皮,导致枯梢,影响树势。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39毫米,体漆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有3个瘤状突起,侧刺突粗壮,鞘翅表面有白色细毛组成斑点,形成不规则5横行。触角第3~11节各节基部具淡蓝黑色毛环。雌成虫触角略长于体长,而雄虫角则超过体长1倍。卵长圆筒形,乳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5~67毫米,扁圆筒形,乳白色至淡黄色,前胸背板前半部各有一个黄褐色飞鸟形纹,后半部有一块“凸”字形的黄褐色大斑。胸足退化,代之以腹部、背、腹两面有突起,称为移动器的行动器官。蛹长30~40毫米,黄白色,近羽化时黑褐色。触角细长,卷曲,形似成虫。
生活习性一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蛀道内越冬。4月中旬化蛹。5~6月为成虫羽化盛期,刚羽化的成虫在蛹室停留6~7天,然后爬出,飞向树冠,咬食嫩枝皮层和叶片。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成虫飞翔力不强。一般黄昏交尾后产卵,交配10天后开始产卵。卵多产在主干直径7厘米以上,离地面5~10厘米的树干皮层内。产卵前雌成虫先在树皮上咬一船形伤口,然后产卵其中。产卵处皮层稍隆起,呈“⊥”或“L”形裂痕。一头雌虫产卵20~80粒,卵期9~14天。幼虫孵化后先蛀入皮层,逐渐向下,当达地平线以下后即横向迂回蛀食,约经2个月才蛀入木质部成隧道,初入木质部时直入蛀食,至一定深度再向上蛀食,虫粪在地面附近的蛀孔排出。每株树头部常有数条幼虫,常造成树头附近环状蛀损,严重会使整株枯死。幼虫期约10个月。老熟幼虫爬到近地面的蛀道用粪便和木屑紧塞上、下端,作成蛹室,在蛹室顶咬一羽化孔,然后头部向上静伏在蛹室化蛹,蛹期20~30天。
防治方法
①4~7月白天中午捕杀成虫。
②5~6月,每隔一星期检查一次,发现主干头部附近有裂痕和胶状物,刮除虫卵和初孵化的幼虫。
③发现树头附近有木屑状虫粪用铁丝钩杀或药杀幼虫。或找到孔口蛀入90%敌百虫50~100倍液或用棉球蘸80%敌百虫乳油50~100倍液塞入蛀孔,并用黏土堵封口,熏杀幼虫。
(3)蔗根天牛
蔗根天牛(DorysthenesgranulosusThomson)为害荔枝、龙眼、甘蔗、椰子等幼苗。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4~63毫米,棕红色,头部和触角基部棕黑色,雄虫触角稍长于体,雌虫触角仅达鞘翅的一半,第3~7节外端角突出,前胸背板两侧各具3枚刺突,中刺突最长。鞘翅表现具纵隆起线。卵乳黄色,具纵纹。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0~90毫米,乳白色,腹部第1~4节具侧盘,第9腹节最长,肛门3裂片。蛹体长30~40毫米,乳白色,翅芽达第3腹节中部。
生活习性在我国南方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3~5月化蛹,蛹期15~31天。4~6月出现成虫,出土后当晚或次晚交配,交配后次晚产卵,散产1~2厘米深土中,每雌平均产卵250余粒,卵期11~18天。初孵幼虫咬食嫩根,长大后蛀食根茎及苗木基部,在20~30厘米深处土中活动。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
凡前作是甘蔗、竹子、桉树等荔枝、龙眼果园,刚定植不久,常被此虫咬食致死。
防治方法
①利用蔗地作果园或作苗圃,要多次犁耙,杀死部分幼虫或蛹。
②4~6月捕捉成虫。
③蔗根天牛较多的新垦果园,种植前每株用5%米乐尔(氯唑磷)果粒剂100克或10%克线丹(硫线磷)颗粒剂与基肥混拌后施入穴中,然后再种植果苗。
1.1.24蠹蛾类
为害荔枝、龙眼的蠹蛾类有荔枝拟木蠹蛾、咖啡豹蠹蛾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四川、台湾等省(自治区)。属鳞翅目、本蠹蛾科。为害荔枝、龙眼、柑橘等多种果树。
(1)荔枝拟木蠹蛾(ArbeladeaSwinhoe)
为害状幼虫咬食枝干皮层,并吐丝将虫粪和树皮屑缀合成隧道,覆盖住躯体,白天藏匿其中,夜间钻出,沿隧道啃食隧道前端的树皮,稍大后多钻蛀枝干上锯去或砍掉枝条的伤口愈合处或枝桠木质部处形成坑道,坑道深8厘米左右。削弱树势,严重可使枝干干枯,幼树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20~37毫米,体灰白色,胸、腹部的基部和腹末黑褐色,腹部末端鳞片长达4~5毫米。前翅密布灰褐色横向斑纹,灰棕色斑块,中室及臀区中部各有一黑色斑纹,翅的边缘有成列的灰棕色斑纹。后翅有灰色波纹,边缘有成列的灰色斑纹。雄蛾11~12毫米,体和翅色较暗。卵扁椭圆形,乳白色,卵块鳞片状,外被黑色胶质物。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6~34毫米,漆黑色。体壁大部分骨化。蛹体长14~17毫米,深褐色,头顶各有1对分叉的突起。
(2)咖啡豹蠹蛾
咖啡豹蠹蛾(ZeuxeracoffeaeNietner)。
为害状幼虫蛀食枝条、枝干以及苗干的木质部,致使被害处以上黄化、干枯,易被大风吹折。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8~26毫米,展翅约40~50毫米,触角丝状。雄成虫体略小,触角基部、羽状端部丝状。雌、雄体被灰白色鳞毛。胸部背面有6个青蓝色斑点。前翅灰白色,翅脉间间密布青蓝色短斜斑点,翅外缘在翅脉端部有青蓝色斑点,后翅斑点较淡。卵长椭圆形,浅黄色,孵化前紫黑色。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7~35毫米,红色,体上有稀疏白色细毛。前胸背板深褐色或黑色,近后缘有4行向后呈梳状的齿列。腹足趾钩为环状双序。臀板黑褐色。蛹体长16~27毫米,长圆筒形,赤褐色,有光泽,头部有一个突起。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第1代成虫4~6月出现,第2代成虫在8~10月初出现。成虫黄昏后活动交尾产卵,卵单粒散产在小枝嫩梢顶部或腋芽处。也有成块产于树干缝隙或孔洞中,初孵幼虫从枝条顶端或腋芽蛀入取食,然后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绕枝蛀食一圈,当被害处以上部位枯萎,幼虫钻出枝条外,向下转移为害多次。幼虫长大沿枝干的髓部向下继续蛀食,并相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圆形排粪孔,常有黄赤色椭圆状虫粪排出洞外。幼虫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停止取食,在蛀道内吐丝缀合虫粪木屑封闭两端静伏越冬。
防治方法
①成虫盛发期,可用黑光灯诱杀。
②发现枯枝,及时从为害部位下方剪除,集中烧毁。
③用铁丝刺杀坑道幼虫或药棉或药水塞灌蛀道,杀死幼虫。
1.1.25茶材小蠹
茶材小蠹(XyleborusfornicatusEichhoff)属鞘翅目,小蠹科。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为害荔枝、龙眼等果树。
为害状成虫、若虫在长势衰弱的枝干上钻蛀为害,被害的枝干形成环状坑道,阻碍水分、养分的输送,影响正常生长,严重者枝条枯死。如遇强台风易在枝干蛀道处折断。也影响果实品质,果实小而畸形,果肉薄,味淡。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2.4毫米,黑褐色,圆柱形。头部延伸成短喙状。触角膝状。前胸背板前端较圆,后缘方形,前缘圆钝,呈盾形。鞘翅舌状,翅面有刻点和茸毛,排成纵列。雄成虫体长1.3毫米。黄褐色,鞘翅表面稍粗糙,刻点和茸毛排列不很清晰。卵长椭圆形,初产乳白色,将孵化时淡共黄色。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2.4毫米,乳白色。肥大有皱纹,具微细刚毛,头部黄褐色,胸、腹足退化。蛹初期乳白色,后变黄褐色。
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②及时剪除虫枝,集中烧毁,并喷一次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杀死散落外出的成虫。
③2月中下旬以及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时喷药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灭百可)乳油2000~3000倍液。
1.1.26大青蝗
大青蝗(ChondracrisrosaeDeGeer),属直翅目、斑腿蝗科。分布较广,几乎全国各地有发生,杂食性,为害荔枝、龙眼、柑橘、芒果等多种果树和农作物。
为害状成虫、若虫(蝗蝻)咬食新梢的皮层,导致枝梢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62~81毫米,雄成虫45~57毫米。草绿色或黄绿色,头短而宽,头顶钝圆,复眼红色,触角24节,丝状。前翅发达,透明。后翅基部红色。后足胫节红色,沿外缘和内缘各具刺8根和11根,刺的端部黑色,其余为黄白色。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每年8~9月成虫交尾产卵。卵为块状。多产在阳光充足,土质坚硬干燥的土中,一生可产1~3块、每块120粒。1~2龄若虫常群集为害,3龄以后分散为害。8~9月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①严重发生可在早、晚人工捕捉。
②虫口密度大果园,在若虫盛发期用90%敌百虫结晶8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防治有效。
1.1.27螽斯
螽斯(PseudopsyrabilobataKarny),属直翅目、螽期科。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自治区),为害荔枝、龙眼等果树。
为害状若虫、成虫咬食新梢嫩叶,也可咬食幼果。雌成虫产卵在小枝组织内或叶缘组织内,影响正常生长。在广东为害不严重。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35
39毫米,体鲜绿色或黄绿色。头短、顶端区较窄。复眼突出,倒卵形。触角丝状,长于后翅末端。背中央中线突起,前翅长叶形,后翅与前翅等长,尾端尖。后足股基部宽,胫节长于股节,呈方形,各方上有小齿。腹部侧扁,腹面黄绿色,尾须状如剑,黄色。产卵器瓣状如镰刀向上弯,基部黄褐色,端部黑褐色,雄虫与雌虫基本相同,但个体较小,体长22毫米,前胸背片中线前半部隆起较明显。卵卵块长8~12厘米,卵粒扁长形,茶褐色。若虫体形与成虫相似。低龄若虫无翅,高龄若虫具短翅,大若虫鲜绿色或黄绿色。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5月孵出若虫,初期群集在嫩梢取食,大龄咬食幼果,6月下旬至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7月是羽化盛期,8~9月为产卵期,雌成虫多于晚上8~10时产卵在小枝上,产卵时先用产卵器插入枝条组织,深达髓部,造成卵槽,然后将卵产在其中,单产,并单一纵行排列成块,每块30~74粒卵。卵块外表有木屑覆盖。产在老叶上的先用产卵器把叶缘分成两半,并把卵产在其中。每雌虫产卵期6~10天,一生可产2~3块卵。
防治方法
①剪除产卵的枝和叶。
②捕捉成虫、若虫。
③严重发生果园,在低龄若虫期喷药,可选用除蝗虫的药物进行防治。
1.1.28同型巴蜗牛
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similariaFerussac),为软体动物,属柄眼目,巴蜗牛科。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性杂,为害柑橘、荔枝、龙眼、桃、李等果树。
为害状成体与幼体均可啮食嫩叶嫩茎。并在移行的茎叶表面留下一层光亮的黏膜,严重的影响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5毫米,体软,黄褐色,头上有长短各1对触角。背上有一个黄褐色的螺壳,呈扁圆球形,有5~6层螺层,壳上散生灰黑色斑纹,壳口马蹄形。卵球形,乳白色有光泽,孵化前土黄色。幼螺形如成体,较小,螺壳1.5~4层螺层,贝壳淡黄色。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2代,以成螺在落叶、树皮下或土石块下越冬。第一代4月中旬5月下旬发生,第二代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发生。该蜗牛为异体受精,交配后4~30天开始产卵,卵产在疏松潮湿的土壤中也有产在石隙及落叶中。
雌蜗牛一生产卵3~5次,1年可产卵150~274粒,堆产。其交配、产卵期分别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下旬,卵经5~20天孵化,再经3~4个月即长为成螺。幼螺以取食土中腐殖质为一。成螺则为害多种植物地上部分,也可取食腐殖质。阴雨天整天在外活动,白天躲在草丛或土缝里,一般在晚上7时后上树为害。全年中以5~7月、9~12月为害较重。天敌有鸡、鸭、青蛙、蚂蚁等。低洼潮湿,树冠密蔽的果园发生严重。
相关信息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五)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七)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六)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四)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三)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二)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一)
2011-3-07
□
无花果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0-12-26
□
荔枝主要病虫害防治
2008-6-22
□
树菠萝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2-9-01
□
六月份荔枝主要病虫害防治
2011-1-21
□
柿子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1-1-20
□
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1-1-20
□
甜柿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0-12-28
□
荔枝酸腐病防治方法 火龙果病虫害
2014-1-14
□
荔枝藻斑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
荔枝叶枯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
荔枝炭疽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
荔枝霜疫霉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
荔枝灰斑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最新苗木资讯信息
苗木种植后的养护
栽植后回填土应尽量多填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
苗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反季节种植的苗木起挖前的准备工作
苗木属地对比
今日苗木求购信息
0条
河南求购胸径10公分乌桕
江苏求购胸径14公分银杏树
山东求购17公分速生白蜡
江苏求购地劲14公分美人梅
江苏求购12公分樱花
广东求购栾树15分 全冠10分腊肠
平台指南
入员注册
苗木求购信息
平台更新
通知公告
站点导航
二维码汇总
会员服务
苗木求购
管理登录
最新报价
认证展示
店铺布置
苗木价格
使用帮助
证照认证
登录答疑
注册流程
配图上传
微信访问指南
二维码设置
站务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发展历程
手机访问
注册条款
扫码访问
站点地图
天天苗木网
:中国绿化苗木信息服务网站欢迎您!
Copyright@2021-2022
天天苗木网
QQ
客户端
手机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