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苗木供应
最新供应
普通供应
苗木求购
最新求购
会员求购
最新报价
产品图片
苗木黄页
资源专题
站务指南
注册
登录
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果树苗木
>> 详情显示
苗木供应
苗木求购
苗木报价
苗木企业
产品图片
苗木栽培
苗木行情
花卉养殖
相关资讯
苗木品种
果树苗木
供应热搜:
法桐
白蜡
国槐
雪松
樱桃苗
核桃苗
连翘苗
苹果苗
桂花
•
今日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0
条
•
手机访问:www.hm160.cn或搜索天天苗木网
•
手机也可以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六)
2011/3/7 19:47:51
防治方法
①为工捕杀
②在果园内,每株树头附近堆杂草一堆,引诱成螺、幼螺,每日清晨捕杀之。
③种养结合,果园内养殖鸭群或鸡群,可啄食蜗牛,减轻为害。
④每株树头附近撒施石灰、茶麸粉、草木灰和磷肥等,有忌避作用。
1.1.29白蚁类~~~
白蚁在我国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发生较多,是果树、甘蔗、林木的重要地下害虫。为害荔枝、龙眼的白蚁一要有土白蚁和家白蚁。
为害状白蚁啃食荔枝、龙眼老树以及幼树和苗木的根、茎部,或在树干、树枝上修筑泥被,在其中咬食树皮,也可从伤口处侵入木质部为害,导致树势衰退,幼树严重受害会枯死。
形态特征
①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属等翅目、鼻白蚁科。有翅成蚁体黄褐色,头褐色,翅透明,淡黄色。兵蚁头椭圆形,黄色,上颚发达,如镰刀状,黑褐色。腹部淡黄色。工蚁头圆形,淡黄色,腹部乳白色。蚁后无翅,头、胸、腹部红褐色,腹部发达筒状。
②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a(Shiraki)]属等翅目、白蚁科。有翅成蚁体和翅黑褐色,腹面棕黄色,足淡黄色。兵蚁头卵形,橙黄色,上颚镰刀状,左右各具一个齿,胸部淡黄色。工蚁头近圆形,黄色,胸腹部灰白色。蚁后无翅,头、胸部棕褐色。腹部膨大,淡黄色。
生活习性家白蚁属土木两栖白蚁,常在阴暗潮湿、树龄较大、树干较粗、生长衰弱的植株内,或在较潮湿的高坡、沟边筑巢。巢巨型,一巢的蚁群体有500多万只,在泥路保护下,取食活动。每年5~6月为有翅繁殖蚁向外飞翔繁殖期。有翅成蚁有趋光性,下大雨天常有翅成蚁飞向有光的房屋里面。
黑翅土白蚁多在地下筑巢,每巢有蚁100万~200万只。冬季在一巢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为害,工蚁在土中咬食果树根或出土沿树干筑泥路,在内咬食树皮。4~6月,当天气闷热或雷雨前后的傍晚,有翅成蚁飞出后短期群飞天空,然后落地配对,脱翅钻入土中筑新巢,成为新蚁群的蚁后和蚁王。新建的一巢在地下60~90厘米深处,周围有菌圃,是蚁的食料。一巢与菌圃之间都有蚁路相通。有翅成蚁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①新植果园,在植穴放入适量石灰,草木灰、火烧土可减少为害。
②4~6月用灯光诱杀。
③利用白蚁互相舐吮以及工蚁喂饲蚁王蚁后的习性,找到白蚁路,揭开一个洞,用蚁灵或砷剂灭蚁粉或用亚砷酸8.5份、水杨酸1份、红铁氧0.5份,混配成药粉。喷在白蚁身上或土坑中的诱饵上让其食后互相舐食或喂饵蚁王、蚁后致使整群死亡。
1.1.30蝙蝠
蝙蝠[Rousettusleschenaultia(Desmarest)],俗称飞鼠、果蝠,属翼手目、狐蝠科。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自治区)。为害荔枝、龙眼、香蕉、枇杷、木瓜等多种果树。
为害状成蝠和幼蝠咬食近成熟至成熟的果实,使果实不能形成产品,造成减产减收。
形态特征成蝠体长140~145毫米,翼展450毫米左右,体重约100~110克。雄蝠翼展340~380毫米,体重约80~90克。头部和体背的毛为棕褐色,体侧与腹面的毛为灰褐色。翼膜淡褐色。吻长,形似犬吻。犬齿发达。幼蝠初产幼蝠体重约5克,全身无毛,鲜红色。
生活习性果蝠是寿命较长的哺乳动物。冬天气温低,常在山洞或岩窟中冬眠,翌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交尾,7~8月产仔。果蝠白天在隐蔽处栖息,傍晚至次晨4~5时飞出觅食。其中最一要觅食时间是晚上8~10时和次晨3~4时。它喜食荔枝、龙眼成熟的果实。一头雌蝠1小时可食下自身重量2~3倍的果实。地处山区的果园、成熟期不一致,在雨后或闷热无月无风天气,果蝠为害严重。
防治办法
①果蝠发生严重的果园,冬天可在周围山洞,我工捕捉越冬果蝠。
②果实近成熟期,在果蝠入园方向,拉挂尼龙丝网捕捉。
③果穗套袋。近成熟的荔枝、龙眼果穗可用塑胶网纱缝制成束口袋套穗。
1.1.31胡蜂
胡蜂(AmmophilaXanthopteraCameron),属膜翅目、胡蜂科。常见为荔枝、龙眼的胡蜂有黑蜂(Vespasp.)和黄蜂(Vespasp.)等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自治区)。为害荔枝、龙眼、枇杷、梨、桃等果树。
为害状成虫咬破成熟的果皮,取食果肉,被害果实的伤口易感染细菌和真菌,引致伤口腐烂,使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形态特征黑蜂成虫头部橘黄色,体黑褐色,腹、背有数条黄色横纹,触角黄褐色。翅黄褐色,基部黑褐色,属膜质翅。黄蜂成虫体黄褐色,有黄色短毛,触角黄褐色。膜质翅,黄褐色。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蛹在蜂巢或树冠浓密处或瓦隙或杂物缝中越冬。5月中旬可见成虫,6~8月咬食成熟的荔枝、龙眼果实,为害时先咬破果皮,继而咬成一圆形孔洞,啮食果肉,留存果核。过熟果或裂果多果园发生更严重。
防治方法
①适时采收。
②做好防裂措施,减少裂果,断绝胡蜂食物诱源。
③果穗套袋可防蜂害。
④在荔枝、龙眼开始转色后结合防治蒂蛀虫防治胡蜂。可选用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氯氰菊酯(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喷杀。收获前7~10天不能喷药。
1.1.32柑橘小实蝇
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又称东方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为国内检疫对象。2002年10月我国与乌拉圭签订贸易协定,要从中国进口荔枝、龙眼规定果实中不能有橘小实蝇。
为害状成虫产卵于果皮下,幼虫孵化后即钻入果肉锉吸取食,引起腐烂,造成大量落果。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8毫米,全体黄色与黑色相间。前胸肩胛鲜黄色,中胸背板大,中胸背黑褐色,两侧有黄色纵带。后胸背黄色。翅透明,翅脉黄褐色。前缘中部至翅端有灰褐色带状斑,雄成虫腹部由4节组成;雌虫5节,1~3节各有一黑色横纹;第三节以下有一黑色纵纹直达腹端,并与黑色横纹构成T形斑。颜色与雌成虫相似。卵长约1毫米,棱形、乳白色,一端细而尖。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0毫米,圆锥形,前端细小,后端圆大,黄白色,由大小不等11节组成,口钩黑色。蛹长5毫米,椭圆形,淡黄色,身体两端具前、后气门的痕迹。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3~5代,无明显的越冬现象,世代重叠,田间各虫态常同时存在。可终年活动,一年中以3月、9月为两个成虫高峰期,尤以9月,虫口密度大,为害重。天气晴好、温度较高时,从早上到中午都有成虫羽化出土,以8时前后出土最多。羽化后,成虫在叶阴凉处或树密枝丛中活动。羽化后经一段时间,性成熟后才交尾,一生交配多次,交尾后产卵,并多在果实蒂部附近产卵,产卵时以产卵器刺破果皮,产卵于果肉部分,每孔产卵5~11粒,每虫产卵200~400粒。卵期夏季1天左右,春秋季2天,冬季3~6天。幼虫期夏季7~9天,春秋季10~12天,冬季13~20天。幼虫蜕皮2次,幼虫在果实为害果肉,外表看完好,但果肉已变质。老熟幼虫以弹跳方式或随落果掉在地上,然后入土化蛹。蛹期夏季8~9天,春秋季10~14天,冬季15~20天。
防治方法
①实行检疫,禁止被害果实及带土苗木外运,以防传播蔓延。
②果园及周边减少中间寄生。
③是果实开始转色后,成虫开始在果实产卵前,用带有性引诱剂甲基丁香酚的诱捕器,诱杀成虫。或以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加3%红糖点喷树冠,5~10天1次,连喷2~3次以上(果熟前7天禁喷),诱杀成虫。
④成虫发生季节,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喷杀成虫。
⑤扫集虫果,深埋或烧毁。冬春进行翻土,杀灭虫蛹,减少早害发生。
⑥推广果实套袋,减少为害。
1.2荔枝病害及其防治
1.2.1主要传染性病害
(1)荔枝霜疫霉病
荔枝霜疫霉病又名霜霉病、疫病。是华南荔枝产区最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近成熟及成熟的果实,贮运过程病害仍继续扩大发展,会造成严重损失。也为害花穗、幼果、果柄、结果小枝、叶片等。
症状果实受害,多从果蒂处先出现不规则褐斑,逐步扩大到全查,使全果呈褐色,病部遇潮湿,会长出白色霉状物,果肉糜烂发酸并有褐色的法液渗出,病果易脱落。花穗受害,受害后变褐腐烂,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果柄和结果小枝受害,病部变褐色,病部与健部的界限不清楚。
叶片受害,嫩叶发病,叶片上有不规则的淡黄色或褐色的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霉状物;较老熟叶发病常在中肪处断断续续变黑,沿中脉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淡黄色不规则的病斑;完全老熟的叶片不受害。
病原病原是一种真菌,称为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litchiChenexKoetal.),孢囊梗近似树枝状,不对称分枝,小枝末端稍尖,其上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柠檬形,顶端乳头状突出,无色至淡黄色,成熟后释放游动孢子。有性阶段产生卵孢子,球形,无色至淡黄色,壁光滑,内有一个卵质体。
发病规律本病在11~30℃均可发生,最适温度22~25℃,在25℃下,从病菌的侵入到症状表现不到24小时。超过28℃病害的发展受到抑制。病害在侵染过程各个时期都要求高湿度,否则有适宜的温度也不会造成为害。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部组织中越冬。也有卵孢子落入土壤越冬。4~6月当温度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由风雨将孢子传播到叶片、花穗、幼果、果柄和结果的小枝上。并萌发形成游幼孢子,或直接萌发为芽管,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病菌初次侵入后2~3天即可发病,病部再生孢子囊,继续为害。
5~6月在果实近成熟到成熟期,遇4~5天雨,且是南风天气,病害发生严重。
一般情况下,土壤比较肥沃,施氮肥过多,或园地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严重;同一株树,树冠下部荫蔽处,发病早而重;近成熟的果比不成熟的果发病较重。早、中熟品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向阳之地建园;现有的果园要修好排灌系统,防止果园积水,降低荔枝园的湿度;采收后抓紧把病虫枝、弱枝以及过密的枝剪去,做到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并喷1次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灭病威500倍液,减少病源;9月前清除地面上的落果、烂果、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卵孢子形成落入土中越冬;冬季果园要松土、培土、施肥,使树势长势壮健,增强自身抗病能力;3~4月上旬在卵孢子萌发时期用1%硫酸铜溶液加0.1%洗衣粉溶液,也可用30%氧氯化铜300倍液喷洒荔枝园地面,并加撒石灰。
②抓准时机,喷药保护。上年发病严重的果园,根据测报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近成熟期各喷药1~2次,特别是近熟期和成熟期,遇多雨要抢晴天喷药保护。
有效药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0%乙磷铝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2)荔枝炭疽病
本病是华南荔枝、龙眼产区采前和贮运期间果实的重要病害,也为害幼叶、花穗、幼果以及幼苗。
病状叶片受害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褐色小病斑,迅速向叶基扩展,呈烫伤状圆形或不规则病斑,斑面可呈明显或不明显的云纹,病健部界线分明,后期叶面呈灰色,叶背褐色。嫩梢受害,顶部呈萎蔫状,后枯心,病部呈黑褐色,严重时嫩叶枯焦,整条嫩叶枯死。花枝受害,花穗变褐枯死。近成熟的果实及采后的果实受害,在果面出现黄褐色小点,后变成近圆形或不定形的褐斑,边缘与健部分界不明显,后期果实变质腐烂发酸,湿度大时在病部上产生朱红色针头大液点。
病原本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称炭疽菌(Colle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分生孢子盘生于病部表皮下,成熟时突破表皮。分生孢子梗圆柱形,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病害在13~30℃均可发生,最适温度22~29℃,并要求高湿,因此,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病特别严重。病菌靠风雨传播,树势衰弱、细果期、嫩枝叶、果实过熟、伤口我有利病菌入侵,发病严重。荔枝品种中,桂味、糯糍、淮枝等品种易感病,而三月红、黑叶、水东等品种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要注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还可喷施0.5%~1%尿素加75%百菌清600~800倍混合喷施,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雨季果园及苗圃要搞好排除积水工作;冬季清园,修剪病枯枝、扫集落叶、落果,并烧毁或深埋;清园后喷1次0.5~0.8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喷1次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
②适时喷药保护。春、夏、秋梢抽出后叶片初展时,花蕾期,幼果(5~10毫米)期,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大雨后加喷1次。4~5月结合防虫进行混合喷药,可收到防病治虫的效果。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500~1000倍液,灭病威4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500~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加25%瑞毒霉锰锌(1:1)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效果甚佳。
(3)荔枝、酸腐病
本病在全国荔枝产区均有发生,是荔枝、龙眼常见病之一。果实受害腐烂变质。
症状为害成熟果实,多从有伤口处开始发病,如受蒂蛀虫、椿象为害,从果蒂开始发病,初期病部呈褐色,后期渐变为近圆形或不定形的暗褐色病斑,且病部逐渐扩大至全果,使全果变褐腐烂,果肉腐烂酸臭。潮湿时病部上着生白色霉状物,此病的白霉紧贴于果皮,细粉状,而霜疫病形成的白霉较细疏,似白霜。
病原病原是一类真菌,如白地霉荔枝酸腐病菌(GeotrichumcandidumLK.exPers.)等。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无明显区别。分生孢子梗极短、无色。分生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孢子间有短颈相连。孢子无色透明。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病部越冬,病菌在高温多湿情况下,分生孢子靠风雨和昆虫传播,病菌我侵到果肉吸取养分,并分泌酶分解熟果的薄壁组织,致使果肉腐烂,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在果实近熟期注意防治荔枝椿象、蒂蛀虫,采果前喷70%托布津加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采收及贮运要尽量减少果实损伤;冬季清园时清除地下落果,减少病源。
②浸药护果。采果后荔枝果实用500~700倍双胍盐或用1000~1500倍75%的抑霉唑加0.02%2,4—D浸1~2分钟,对防治本病有较好的效果。
③贮藏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砸伤和压伤。
(4)鬼帚病
别名:从枝病、秃枝病、扫帚病、胡芽病、麻风病、鬼穗病、虎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龙眼春梢与花穗,荔枝也有发生,在福建为害较严重,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为害较轻。
症状嫩梢受害,幼叶变狭小,淡绿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严重的全叶呈线状扭曲。成叶受害羽状复叶的小叶柄常扁化变宽,叶片凹凸不平,卷曲皱缩,叶尖叶缘向叶背卷曲,叶脉淡黄绿色,呈明脉现象,脉间呈不规则黄绿色斑驳。发病严重的畸形叶容易脱落,成为秃枝,这些秃枝节间短,所生的侧枝节间也短,成为一丛无叶的枝群,像扫帚一样,果农称为“扫帚病”、“鬼帚病”等。
花穗受害,节间也缩短,致使整个花穗丛生成簇状,花蕾多且畸膨大,多数不开花结果,病穗干枯后常悬挂在枝梢上。
病原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研究病原是一种线状病毒,称为龙眼丛枝病毒(Longanwitchesbroomvirus),病毒大小为12纳米×1000纳米。只存在于寄生筛管内,此病人工接种还可侵染荔枝。有报道螨类和亥麦蛾为害也会引起相类似的症状。
发病规律本病主要通过嫁接传播。用二年生砧木嫁接病枝,约经7~8个月就可发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接穗的调运。自然传播的媒介是荔枝椿象和龙眼角颊木虱、橄榄星室木虱等。管理粗放的果园,荔枝椿象、木虱为害严重的果园,树势衰弱的果园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实行检疫。禁止从病区采购苗木、接穗和带病种,以防此病传入新区,新区如发现病株及早挖除烧毁。
②培育无病苗木。从无病母树上采种子做砧木,从无病、品质优良的母株采接穗进行嫁接育苗,不能在病树上采接穗和圈枝育苗。
③加强栽培管理。施足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④加强虫害防治。嫩梢期及时喷药防治荔枝椿象和木虱,减少传病媒介。
(5)荔枝、溃疡病
又名:干癌病、粗皮病。
本病福建、广东等省山坡地老荔枝园发病严重,据福建漳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调查,当地以乌叶品种受害最重,不单为害主干及大枝,连直径1厘米的小枝也受害。笔者在广东揭阳市惠来葵潭农场荔枝园以及湛江市、惠州市博罗一些老荔枝园调查有类似情况。有的老荔枝树仅一年生枝条完好不受害。
相关信息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六)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七)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五)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四)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三)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二)
2011-3-07
□
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一)
2011-3-07
□
无花果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0-12-26
□
荔枝主要病虫害防治
2008-6-22
□
秋冬防治果树病虫害抓好六措施
2008-6-21
□
树菠萝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2-9-01
□
六月份荔枝主要病虫害防治
2011-1-21
□
柿子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1-1-20
□
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1-1-20
□
甜柿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0-12-28
□
荔枝酸腐病防治方法 火龙果病虫害
2014-1-14
□
荔枝藻斑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
荔枝叶枯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
荔枝炭疽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
荔枝霜疫霉病 荔枝病虫害
2012-9-0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最新苗木资讯信息
苗木种植后的养护
栽植后回填土应尽量多填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
苗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反季节种植的苗木起挖前的准备工作
苗木属地对比
今日苗木求购信息
0条
河南求购胸径10公分乌桕
江苏求购胸径14公分银杏树
山东求购17公分速生白蜡
江苏求购地劲14公分美人梅
江苏求购12公分樱花
广东求购栾树15分 全冠10分腊肠
平台指南
入员注册
苗木求购信息
平台更新
通知公告
站点导航
二维码汇总
会员服务
苗木求购
管理登录
最新报价
认证展示
店铺布置
苗木价格
使用帮助
证照认证
登录答疑
注册流程
配图上传
微信访问指南
二维码设置
站务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发展历程
手机访问
注册条款
扫码访问
站点地图
天天苗木网
:中国绿化苗木信息服务网站欢迎您!
Copyright@2021-2022
天天苗木网
QQ
客户端
手机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