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病虫害及其防治(七)

2011/3/7 19:47:52

症状发病初期病部表皮失去光泽,以后患部渐呈皱缩,粗糙龟裂,出现很多突起我瘤状物,在主干随着龟裂的扩大、加深,部分皮层翘起或剥落,严重时病害向深层扩展,延及木质部,木质部变成褐色,使患部以上枝条枯死,叶片脱落,全株树势衰退,甚至死亡。如主干不受为害,主枝、侧枝受为害,树势衰弱。
病原本病的病原不详。
发病规律病菌靠风雨、昆虫传播,病菌从伤口入侵,在高温多湿天气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
①耕作时尽量保护好树干,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入侵机会。
②主干或主枝发现受感染,要及时刮除病部,然后涂药,药剂可用氧氯化铜浆,或75%百菌清加50%瑞毒霉(1:1)50~100倍液,或用69%安克锰锌加75%百菌清(1:1)50~100倍液等。每隔15~20天涂1次,连涂3次或多次涂药直到病状消失。
③发现侧枝染病要及时喷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40%灭病威悬浮剂600~800倍液,保护新枝不受为害。
④剪除或短截发病大枝,并集中烧毁。较荫蔽的树冠要疏枝,使通风透光,减少发病。
⑤加强对处理后的病树的肥水管理,做好松土培肥及根外追肥工作,使树势逐渐恢复。
1.2.2一般传染性病害
(1)叶斑病
荔枝、龙眼成叶或老叶上常见的叶斑病,有灰斑病、白星病、褐斑病、叶尖焦枯病等。在我国荔枝、龙眼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严重的可导致落叶、使树势衰退,影响产量和品质。
症状
灰斑病也称多毛盘孢灰斑病、叶斑病。病斑多从叶尖向叶缘扩展。初期病斑圆形至椭圆形,赤褐色,后逐渐扩大,或数个斑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后期病斑变为灰白色,病斑可见针头大小黑色粒点,不会出现朱红色液点。
白星病也称叶点霉灰枯病。初期叶面产生针头大小圆形的褐色斑,扩大后变为灰白色,边缘褐色,斑点上面生有数个黑色小粒点。叶背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明显,病斑周围有时出现黄晕。
褐斑病也称壳二孢褐斑病,初期产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叶面病斑中央灰白色或炎褐色,边缘褐色。叶背病斑淡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常数个斑台成不规则大病斑,蔓延至叶基,引起落叶。
病原3种斑病的病原均是真菌。其中灰斑病的病原是(Pestatotiasp.);白星病的病原是(Phyllostictasp.);褐斑病的病原是(Ascochytasp.)。
发病规律以分生孢子器、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借风雨传播,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后侵入叶片为害。此病以夏秋发生较多。严重的可引起早期落叶。
老果园,栽培管理差,排水不良,树势衰弱以及虫害严重的果园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质肥,及时排除果园积水,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对衰老果园要更新修剪,同时注意抓清园,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②对有发病史的果园,夏秋要经常检查,发现有病害发生,及时喷药防治。有效药有: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夜,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咪鲜胺锰络合物可湿性粉剂1500倍,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藻斑病
藻斑病是荔枝、龙眼叶片常见的病害,各产区均有发生。发生严重时,叶片密布藻斑,影响光合作用,使树势衰弱。
症状主要发生在成叶或老叶上。叶片受害初期灰绿色,后期转为紫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斑边缘多不整齐,斑面有时有橙褐色的绒状物,是藻类的子实体,后期转为暗褐色。
病原荔枝、龙眼的藻斑病是一类绿藻(CephaleruosvirescensKunze),属弱寄生性,以营养体和子实体在病叶上越冬。
发生规律果园太密,郁蔽,通风透光性差,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越冬的绿藻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传播,侵入寄主内,在表皮细胞和角质层之间生长蔓延,并伸出叶面,形成营养体,随后产生子实体,散出的游动孢子借雨水再次侵染寄生,使病害扩大蔓延,在多雨季节有利于藻类繁殖,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
防治方法
①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质肥,及时排除积水,合理修剪,使树体既健壮又不互相荫蔽,减少病害发生。
②发病初期以及清园后喷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煤烟病
本病为害荔枝、龙眼的枝、叶、果时,形成一层黑色霉层,阻碍光合作用,影响树势,降低果实品质。
症状叶片受害,初期表现出暗褐色霉斑,继而向四周扩展成绒状的黑色霉层,严重时全叶被黑色霉状物覆盖,故称煤烟病。严重的在干旱时部分自然脱落或容易剥离,剥离后叶表面仍为绿色。后期霉层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或刚毛状突起。
病原龙眼、荔枝煤烟病病原是一类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属半亚菌亚门,其种类多达10余种,其中除小媒怠菌(Capnodiumxpp.)等。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部越冬,第二年,温湿适宜条件下,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借风雨及昆虫活动而传播。由于多数煤烟菌以昆虫分泌的蜜露为养料而生长繁殖,故其发生轻重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为害关系密切,因此,凡介壳虫、蚜虫、粉虱等发生严重的果园煤烟病发生严重。此外,花期的花蜜散布在叶片上可诱发煤烟病,荫蔽和潮湿的果园,树势衰弱的果园亦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①适当修剪,开天窗,使树冠通气透光。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减少发病。
②及时防治介壳虫、粉虱、蚜虫等害虫。
③选用合适农药进行防治。40%速扑杀乳油700~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治虫,30%氧氰化铜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防治煤烟病。
(4)菟丝子
菟丝子是一年生攀缘性草本寄生性种子植物,失管龙眼苗圃及果园发生较多,为害轻的影响生长,重的可导致植株死亡。
症状苗木受害,枝条被菟丝子缠绕可生缢痕,生长不良,苗木质量差,严重时可枯死。果园植株受害,菟丝子繁殖快可覆盖树冠,影响枝叶生长,造成叶片黄化脱落,枝梢干枯,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
病因常见的有日本菟丝子(CuscutajaponicaChoisy)和中华菟丝子(CuscutachinesisLamb)两种。
发病规律菟丝子靠种子繁殖传播,当种子成熟后落入土中,休眠越冬,翌年3、4月间温湿适宜时萌发,种子的胚根伸入土中,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菟丝,在空中来回旋转,遇到适宜的寄主就缠绕在上面,当吸根伸入寄主后,从寄主中吸收养分和水分,不断生长,可覆盖树冠。夏末开花,秋季陆续结果,成熟后蒴果破裂,散出种子,落地越冬。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有菟丝子发生的果园,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埋。
②已发生过的果园,春末夏初一经发现要及时连同寄主受害部分一起剪除,由于其断茎能发育成新株,故一定要清除干净,以免再传播。
③在菟丝子生长季节,掌握在开花结籽前以及新梢老熟后4~6月在树冠上喷6%草甘膦水剂200~250倍液,5~8月用250倍液,9~10月气温较低时用200倍液。
(5)地衣和苔藓
地衣和苔藓管理粗放、低洼潮湿的荔枝、龙眼园,尤其是荔枝、龙眼老树上常见的病害,植株枝干受害后,树体营养被夺取,新梢生长受阻。
症状地衣是一种低等植物,它以青灰色或灰绿色的地衣叶状体组织附生在树体枝干上,吸取树体的水分和养分,导致植株生长差,树势衰弱。苔藓是一种低等植物,它以淡绿或绿色的苔藓假根附在树体枝干或叶片上吸取树体或叶的水分和养,受害严重时枝干部分或大部分被苔藓覆盖,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使树势衰退。
病原荔枝、友眼树上常见的地衣有(Alectoriaspp.和Parmeliaspp.),苔藓有(Bardellaspp.、Frullaoiaspp.和Meteoriumspp.)三类。
发病规律老产区,或失管果园和低洼潮湿、密蔽的果园繁殖蔓延快,晚春初夏的4~6月为害最多,高温干旱,低温少雨的繁殖蔓延缓慢。
防治方法
①过密果园要适当间伐修剪,剪除过密枝、阴枝、枯枝,以利通风降湿。
②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质肥料,增强树势,减轻发病,平地果园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③严重发生果园,冬季进行树干涂白,春季雨后,用竹片或刷子刮除,并涂10%~15%石灰乳或喷1%波尔液或30%氧氯化铜500倍液。
(6)鸭头绿
“鸭头绿”是荔枝果实受害后,近果蒂到果肩附近暗绿色,并有黑色小点分布果面,农民称为“鸭头绿”或冠于“胡须”桂味。受害果品质变化不大,但商品价值比较差。
病因不详。
发病规律
老的桂味荔枝树,比较荫蔽且瘿螨为害严重的果园比较常见。
防治方法
①老树要回缩更新使枝条生长健壮,过密枝要疏删使树冠通风透光,可以减少“鸭头绿”发生。
②喷药防治瘿螨害虫,也可减少“鸭头绿”发生。
1.2.3非传染性病害
(1)裂果
荔枝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裂果现象,容易裂果的品种一般年份裂果率达20%~30%,严重年份裂果率达70%~80%,给生产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症状多数情况果皮纵裂,也有横裂,由于裂果的果肉露出,易感染一些腐生的细菌或真菌,使果肉很快变质腐烂、脱落,不脱落的也失去商品价值。
病因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及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研究认为,裂果与品种有关,糯米糍、甜岩、桂味易裂,妃子笑、淮枝等少裂;裂果与矿质营养元素有关,特别与钙、钾元素有关,用量要合适;与内源激素有关,果肉含有较高的激素水平,刺激果肉异常猛长,果皮生长素含量较低,果皮生长受阻,导致裂果;裂果与水分与有密切关系,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和大气湿度过大,是促使荔枝裂果的重要因素。果实发育前期,正是果皮细胞分裂和增长时期,如遇干旱,阻碍细胞分裂速度,单位面积细胞总数减少,果皮发育不良,且果皮细胞较早木栓化,使果皮的延伸性降低,会引起果实发育后期严重裂果;当果实进入果肉迅速增长期,如遇久旱骤雨或台风,常造成大气压降低和湿度增大,植株吸收大量的水分而叶片的蒸腾能力下降,果肉的渗透压力降低,而导致果肉突发性增长,超过了果皮的承受能力而引起裂果;与病虫为害也有关系,病虫为害使裂果增加。
发生规律据邱燕萍等对糯米糍荔枝裂果规律的调查,荔枝的裂果有3个相对集中时期:幼果期果皮与种子生长期,约在雌花谢后25~30天,出现第一次裂果高峰,这期裂果可见种子、果皮生长速度不一致,果皮发育慢或果皮质量差,种子生长速度较快,冲破果皮纵向猛长导致裂果,常见种子突出果皮;第二次裂果高峰于雌花谢后50天左右,果肉进入纵向猛长时期,此期可见开裂的果肉长出果壳;第三次裂果高峰出现在雌花谢后65~70天,即果肉横向猛长期,此时的裂果主要从果肩两边开裂,果实即将成熟仍不断有裂果出现。
防治方法防止裂果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办法,但采取一些综合措施可适当减少裂果发生。
①合理施肥果实发育期需要大量的营养,除了按氮:磷:钾为1:0.5:1,按结果量多少决定施肥量外,要及时补充与果实发育密切相关的钙、硼、锌等元素。
②科学用水在果皮生长发育期及果肉迅速生长期保持比较稳定的土壤湿度和大气温度,天气干旱时要及时灌水,并注意树冠喷水。果实发育中后期可适当盖地膜或用杂草覆盖,以免因久旱骤雨或台风雨天气,使土壤、大气湿度急剧变化,引起果肉果皮的生长失去平衡而引起裂果。
③适当采用物理调控技术果实发育中后期适当断根、环割,削弱根系的活力,降低吸水吸肥能力,可减少易裂品种的裂果。
④适当采用化学调控技术谢花后果皮发育阶段喷广东省果树研究所研制的护果使者1号,每包对水20千克,隔10~15天再喷1次;果实发育中后期,喷1次护果使者2号,每包对水20千克,隔20天再喷1次。可抑制果肉突发性生长,使果实正常发育。
⑤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炭疽病、霜疫霉病的防治,减少中后期裂果。
(2)不亲和
不亲和主要见于龙眼,荔枝不明显。
症状在主干上嫁接口以下砧木生长比较口以上的接穗生长慢,形成下小上大的主干,或嫁接口部肿大变得粗糙。叶片稍增厚,黄绿色,枝梢短缩,植株生势弱,甚至不能正常生长结果,结少量果也无商品价值。
病因是生理病害,是龙眼苗在接口处输导组织不畅通,光合产物向下输送受阻引起的生理失去平衡的结果。据调查在广东品种中:储良龙眼的砧穗不亲和最严重,果园植株不亲和率可达20%~30%,其次是石硖龙眼和古山龙眼。
防治方法
①选用表现亲和的砧木。建议采用大核的龙眼种子作砧木。
②采用低位嫁接。
③苗木出圃时剔除不亲和的嫁接苗。
④轻度不亲和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并在接口处用刀纵向刻伤处理,或靠接亲和的砧木。
⑤严重不亲和的应及时挖除。
(3)缺素
荔枝、龙眼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元素有碳、氢、氧、氮、钾、磷、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铁、硼、锰、锌、铜、钼等微量元素,其中碳、氢、氧需要量最大,占树体干重的95%左右,这三种元素来源于空气和水。其次是氮、磷、钾、钙、镁、硫,占树体干重的4.5%左右,这些元素从土壤中吸收,其中氮、磷、钾需要量最大,要通过施肥来补充,称为“肥料三要素”,如果缺乏会出现缺素病。微量元素虽需要少,但缺乏也会引起缺素病。
A、缺氮症
症状当氮素不足时,新梢抽生短,转绿慢,叶片黄而薄,严重时主脉黄化,叶龄缩短,造成早落叶和加重生理落果,或果实小,品质差。长期缺氮树体抗逆性降低,造成早衰和死亡。
病因因缺乏氮元素引起,属生理性病害。长期失管或结果过多的树易出现此病。
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作基肥。
②根据生长发育需要,按农业部制订的无公害食品《荔枝、龙眼生产技术规程》推荐的标准:荔枝幼龄树N:P2O5:K2O=1:0.3~0.5:0.4~0.8,结果树为1:0.3~0.6:1~1.5,龙眼结果树为1:0.38~4.5:1~1.5施用氮肥。
③每次抽梢期至叶片转绿前,进行分次、适时适量喷施0.3%~0.5%尿素,补充氮素。
B、缺镁症
症状多发生在老叶上,由于老叶上的镁向新梢转移,因此老叶表现从叶尖开始,叶脉间的叶绿素褪色,形成人字形黄化带,仅叶基部保持三角形的绿色区,严重时三角形很小,最后叶片全部黄化脱落。
病因因缺乏镁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酸性强的土壤或砂质土壤,镁易流失。容易出现缺镁病。
防治方法
①增施有机质肥。
②酸性土、砂质土施用适量石灰。
③避免过量施用磷、钾肥。
④适当补充镁肥,每株0.75~1千克,也可与堆肥混施。在新梢抽出前后喷0.1%~0.2%的硫酸镁可逐渐减轻缺镁症。
(4)冻害
症状荔枝、龙眼是热带、南亚热带果树,喜温怕冻,当气温下降到0℃时嫩叶、幼苗受冻害,-1.5℃老熟叶片也受冻害,-2℃当年生枝条受害干枯,-3℃持续3小时,连续2天以上2~3年生枝条受害枯死,-4℃以下持续3小时连续4天以上,树龄5~10年生的主干,主枝受害,甚至整株死亡。-5~-6℃持续3小时连续5天以上,几十年大树也会枯死。
冻害程度分级:
一级枝条不受害,叶片受害轻的主、侧脉变红褐色或仅叶面变白色,严重的叶片干枯。
二级当年生和二年生枝条受冻害,枝条的形成层组织受冻坏死变褐,并渐干枯,叶片干枯。
三级三年生以上枝条受害,枝条形成层坏死变褐,逐渐干枯,有的裂皮,枝上叶片干枯。
四级二级以上主枝受冻害,枝条逐渐干枯,并有皮层爆裂,叶片全部干枯。
五级一级主枝及主干均受冻害,整株枯死。
病因由于北方强冷空气南下,使气温骤降,产地白天气温5℃以下,天空晴朗无云无风,傍晚后辐射散热快,使温度继续下降至0℃以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
发生规律冻害的发生与气温降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也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方位、树龄树势、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有关。同一产区地域愈北的受害严重,愈南愈轻;果园地势向南、周围有水体的冻害较轻,向北冻害严重;谷地、低洼地冷空气易积聚的果园、苗圃比高山、坡地或有大水体依托的果园受害重;一些平地果园,有同一株龙眼树的南向树冠比北向冻害重,南向叶片干枯,北向叶片青绿。幼苗、幼年树、新梢受害重;同果园由于晚上气温降,雾水在枝叶上结一层冰,早上太阳高升,受阳光直射的枝叶表面温度急升,细胞壁破裂失水枯萎受害重,直射面小的受害轻,果园管理差,没有控冬梢的受害重。
防治方法
①荔枝、龙眼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果树,对气温要求严格,种植地不能随意北移。
②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培育壮健的结果母枝,控制冬梢抽出,并做好树盘培土覆盖,树干涂白等。
③寒潮来临时,每100平方米安排一个熏烟火堆,晚上10时后熏烟。或喷防冻药剂防冻。第二天早上及时向树冠喷水洗霜。
④受害轻,在寒潮过后地面施速效肥,树冠喷叶面肥和核苷酸等,以利恢复生长。
⑤受害较重的(2~3级)及早剪除冻害枝。大剪口用薄膜包扎,树干、大枝最好用稻草包扎保暖,减少水分散失,并加强淋水施薄肥,待新梢抽出后,要做好保梢工作。受害严重的(4级)锯掉受害部分,保护好主干,适当淋水和施速效腐熟的水肥,待长生新梢后要保护好新梢,然后选留3~4条作主枝重新培养树冠。如锯到砧木部位,待长出新梢后,保护好新梢,并删疏过多枝梢,保留2~3条(树小保留1条),新梢老熟后可以选择良种嫁接,培育新植株。受害特重的(5级)可及时挖除,补种新树。
(5)水害
荔枝、龙眼幼苗及幼树遇积水容易烂根、枯死。大树积水或浸水时间过长会引起烂根,甚至枯死,要及时排除积水。结果树果实发育过程中,久旱遇骤雨,会造成裂果或引起落果,在果实发育中后期为了避免久旱骤雨,土壤干湿悬殊,生产上可采取地膜覆盖地面,使土壤保持均衡的温度,防止裂果。
(6)风害
广东台风发生次数较多,荔枝龙眼在果实发育中后期遇台风,轻则果皮受伤,重则落果裂果。嫩梢期遇台风,叶缘和叶尖损伤而干枯,严重时叶片破烂、脱落。或全株吹倒、拔起。建园时应注意不选当风之地,台风过后有歪倒的树应及时扶正加固基础,加强管理,受害轻的要加强根外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7)日灼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干旱、太阳猛烈照射或成熟期暴雨后遇强阳光暴晒容易出现日灼。树势衰弱、叶片少的树易发生。要加强管理,使树势健康,果穗套袋,遇干旱适当灌水可减轻日灼病。
(8)药害
在栽培过程中,使用农药或生长素以及微肥过量时都会造成药害,一般是对水时药剂浓度过高或混合药剂不当。因此,生产者在使用药剂时应按说明配制农药,不得随意加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