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的繁殖与栽培

2011/3/25 11:27:10

形态特征

株高20—60厘米,叶基生,叶柄长10—20厘米,叶片矩圆状匙形,羽状浅裂或深裂,叶背被绒毛。花序梗高出叶丛,总苞盘状,头状花序。花色有红、粉、桃、橙、黄、紫、白及复色等,还有花心黑、黄绿、红褐等色。栽培品种甚多,有粉后、奥林匹克、白雪、红管、粉爵士、恋人、热带草原等等。

生态习性

性喜冬暖夏凉,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低于10℃和高于30℃生长不好,低于7℃停止生长,耐寒性差。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深厚土层和pH值在6—6.5的沙质壤土。对日照长度无明显反应,在强光下花朵发育最好。略有遮阴,可使花茎较长,对切花更为有利。在云南亚热带无霜地区生长良好,昆明在有冬季保温条件下可周年栽培。

繁殖方法

由于非洲菊为异花传粉植物,自交不孕,其种子后代必然会发生变异。变异类型普遍表现为花梗变细、变软,花形变小,切花价值大大降低,因此非洲菊必须采用无性方式加以繁殖。通常采用分株繁殖,但每年每株仅可分出5个~6个新株。为了加速繁殖,还可采用扦插和组织培养。

(1)分株繁殖:4—5月间将春季盛花后的老株掘起,每丛分切成几株,株从大的可多分几株,每株须带4—5片叶,另行栽植即可。

(2)扦插繁殖:挖起健壮母株,截除部分粗大肥根,剪去叶片,切除生长点,保留根颈部,经药物消毒后种于栽植床。床温保持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以后将逐渐长出扦插用插条。当芽条在4—5片叶后带叶切下,蘸生根粉后,扦插于插床,控制室温2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3—4周生根即可移栽定植于大田。

(3)组培繁殖:有些非洲菊品种可用种子繁殖。种子播种后,在21—24℃条件下十余天就可发芽,但播种苗有发生变异的风险。

栽培技术

(1)土壤及栽植地:非洲菊根系发达,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以微酸性为好。做成一垄一沟形式,垄宽40厘米,沟宽39厘米,然后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

(2)定植:定植前1—2天在垄面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栽苗时植于垄上,双行交错栽植,株距25厘米。栽植时,根颈部露于土面,浇水。

(3)管理:

①非洲菊生长的适宜温度较高,但不宜过高,保持在20—25℃,根部温度维持在16—19℃最有利于生长发育。若冬季能维持在12℃以上,夏季不超过28℃,可以终年开花。

②冬季应有强光照,夏季则应适当遮荫和降湿,才能保持夏季不休眠和终年生产优质花。

③苗期适当控水蹲苗,旺盛生长期又要及时供水。浇水勿使叶丛中心沾水,以免引起花芽腐烂。最好用滴灌方式浇水。

④非洲菊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应注意追肥补充,其氮、磷、钾需用量比例为5:4:8:4,春秋季每周追一次,冬夏季每10天一次,若使用滴灌浇水的,可配成营养液,水肥同施,施用浓度在0.3%左右。

⑤注意栽植地卫生管理,枯叶病株及时清除,拔出病株后,植穴应进行土壤消毒。

(4)主要病虫害:叶斑病、枯萎病、白粉病、红蜘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