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桂花 >> 详情显示

桂花树病害诊断及防治

2011/3/28 11:27:20

一,桂花枯斑病:又称叶枯病、叶斑病、灰斑病或赤斑病,属于真菌病害,严重时全叶枯死。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安徽等地;我国华北、华南、西南等地也都有发生。同时危害其他木犀属植物。
(1)症状:大多初见叶尖和叶缘,淡黄绿大多初见叶尖和叶缘,淡黄绿色,向叶内发展,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至红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可联合达叶片面积一半以上。后期病斑呈灰褐色,散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干枯易碎,有时卷曲。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10~33℃,最适温度为27℃左右。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滴传播。5月可见新叶发病,7~11月为病害高峰期,这段时间内雨水多或天气高湿会促进病害加重危害,引起大量落叶,开花不正常、减产显著。在肥料不足、树势衰弱或遭受冻害和机械损伤时易受病害。发病前期气候炎热又未及时浇水时,会加重病情。通常树冠下部叶片比顶部受害重,老叶比新叶受害重。
(3)防治方法:
A,用真管用、禾甲安1000倍液进行交替喷雾,进行预防,每15…20天一次,能杜绝此病发生。
B,当病害发时,及时用真管用与禾甲安1000倍混合液喷雾,治疗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二,桂花炭疽病
(1)症状:叶片病斑初期为褪绿小点,扩大后呈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3~10mm,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至红褐色,后期散生小黑点,也有排列成轮文状,是病菌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小黑点上分泌出粉红色黏液,是病菌分生孢子与黏液混合物。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和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南方梅雨季节和北方雨季是病害高发期,广州地区一般以春末夏初和秋季多雨时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A,增施有机肥,控制N肥、提高P、K肥。
B,冬季落叶、春季芽前都用好润500…1000倍液对树体及地面进行彻底灭菌。
C,发病初期,用好润与禾甲安的1000倍混合液喷雾,在一天内控制病情,二天正常生长。
三,桂花褐斑病该病是桂花的一种常见病害,由半知菌亚门真菌感染而引发,地栽、盆栽的桂花植株都有发生,发病时轻者影响观赏效果,重者造成植株死亡。
(1)症状多发于叶片,大多从叶尖和叶缘向整个叶片发展。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块在病叶和病落叶上越冬,次年在温、湿度适宜时即侵染发病,并产生分生孢子,然后再侵染发病。病菌以气流和水滴传播。此病在4~10月均有发生,以多雨季节和年份发病严重,并以7~8月病害蔓延最快。老叶发病娇嫩叶为重,生长衰弱和当年移栽的植株容易发病。桂花不同品种对褐斑病的抗菌力互有差别,丹桂类抗病力强于金桂和银桂类品种。
(3)防治方法:
A,修剪、整形后及时使用禾甲安1000倍液喷雾,促进愈合、增强抗病。
B,发病初期,及时用真管用与禾甲安1000倍混合喷雾,治疗效果显著。
四,桂花紫纹羽病又名紫根病,危害桂花、杨、柳、桑、刺槐等100多种植物。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并以潮湿多雨地区危害较为严重。近年来在贵州部分地区的苗圃造成毁灭性灾害,在上海、苏州、杭州、桂林等桂花产区也颇为常见。
(1)症状地下的幼根先受害,逐渐蔓延至粗大的侧根及主根、直至根颈,引起全株死亡。初期根皮失去光泽,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形成黑褐色,根皮组织腐烂,表面有裂纹,内部呈黑色粉末,易从木质部剥离。病根表面缠有紫色线状菌索和菌核,多雨季节菌索密集增厚,成毡状菌膜包围根部,直至蔓延到地上根茎成紫色鞘套,还可蔓延至周围土表形成紫色菌丝层。病树初期地上部位症状不明显,待根皮变黑腐烂后,顶端叶片开始向下变色、干枯,直至全树死亡。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菌索和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冬。早期感病的病树成为中心病树,并向四周扩展。病菌通过病树与健康树之间的根系接触和菌索延伸传播。也可随水流、病土和农具传播,远距离传播靠病苗和病树调运。土壤湿重、排水不良的地方易于发生。
(3)防治方法
A,预防、护理:用禾甲安的500…1000倍液进行浇灌。
B,治疗:在发病初期,在晴天时开沟,适当晾晒增加土壤含氧量,及时用禾甲安300…500倍液灌根,一天后平沟。7时后再直接用禾甲安500倍液浇灌树根。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明显效果。
五,桂花煤污病分布极为广泛,不仅危害桂花,还危害柑橘、茶树、山茶等许多种植物,真菌病害。
(1)症状被害部分覆盖一层黑色煤炱状物。因病菌种类不同,引起症状各有差异、如煤炱属的煤炱为黑色薄纸状,易撕下或自然脱落;刺盾炱属的霉层似锅底灰,若用手指擦拭,叶色仍为绿色;小煤炱属的霉层呈辐射状小霉斑,分散于叶面及叶背,由于其菌丝产生吸孢,能紧附于寄主表面,故不宜脱落。煤污病严重时,浓黑色的霉层盖满全树的成叶及枝干,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生长,病叶变黄萎,提早落叶,降低观赏价值和鲜花产量。
(2)发病规律:病菌大部分种类以蚜虫、蚧虫和粉虱等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因此这些害虫的存在是本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并随这些害虫的活动程度而消长;但小煤炱属引起的煤污病与昆虫关系不大,因它是一种纯寄生菌。煤污病主要在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蔓延危害,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也可随昆虫传播。在栽培管理粗放和荫蔽、潮湿的园林中常造成严重危害。
(3)防治方法:
A,它真管用、禾甲安1000倍液交替喷雾,每15天一次,既可有效防治此病,又能控制害虫的发生。
B,发病初期用真管用与禾甲安的1000倍液混合液喷雾,特效治疗此病。
六,桂花藻斑病此病又称白藻病,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比较潮湿、炎热的地区。除桂花外还可危害许多常绿植物。真菌病害。
(1)症状病斑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均可出现,但以正面为主。最初于叶面产生白色至黄褐色针头大小的小圆点。有时小圆点呈“十”字形排列,然后向四周呈放射状扩展,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稍隆起的毛毡状物。表面呈纤维状纹理,边缘缺刻不整齐,灰绿色或黄褐色,直径1~10mm;后期色泽较深,表面较平滑。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发生较多,上部的嫩叶较少发病。桂花被害后,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可使枝条的皮层剥离甚至枯死。
(2)发病规律病原藻以营养体在寄主组织上越冬,在潮湿、荫蔽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孢子,并通过风雨传播。在土壤贫瘠、杂草丛生、通风透光不良和过度密植的条件下,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病害的高峰期出现在降雨频繁、雨量大的季节。
(3)防治方法
A)在早春芽前,用真管用1000倍液进行彻底清园,铲除越冬菌,能很好地防治此病。
B)在发病初期,及时用真管用、禾甲安的1000倍混合液喷雾,治疗极快。
七,桂花根肿大[根癌]:这种病害可能有线虫引起,也有可能由细菌引起。不论何因,都会造成树的死亡。
治疗方法:用禾甲安与克线500…1000倍混合液直接灌根,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