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早期落叶病防治

2011/4/22 10:40:27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又称落叶松叶斑病、褐斑病、落叶病,是北方地区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的叶部病害,幼苗、幼林以至老龄落叶松都能发病,但以5-20年生的林分发病为重,病原菌可危害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朝鲜落叶松等多种落叶松类林木。 症状 发病初期在叶尖端或中部出现2-3个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红褐色段斑,后在斑上生小黑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严重时全叶变褐,整个树象火烧一样,到8月中下旬即大量落叶,大约比正常树木提前30-50天。若连续几年患病便严重地影响树木生长,落地的针叶当年生长小黑点(子囊腔)。 病原 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k.Ito et k.Sato称日本落叶松球腔囊,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本菌只有性孢子和子囊孢子。落地病叶翌年5月出现子囊壳,近球形,壳壁黑色;子囊棒状或圆筒形,子囊孢子双胞,椭圆形;性孢子单胞,无色,短杆状。 发病特点 病菌在当年病叶中进行有性配合形成双菌核菌丝,随病叶落地过冬。落叶开始放散,6月下旬-7月上旬子囊孢子入散达最高峰。子囊孢子落到落叶松叶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过数日后叶显病斑逐渐变红褐色。8月中、下旬叶开始脱落。放叶后气温在20 ℃ 空气湿度达75%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气温低湿度大降雨多的年份发病早而且重。林中小径木发病重,20年生以上林龄病害轻,抚育的较未抚育的林木轻,混交林较纯林轻。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严禁病原菌通过苗木传播蔓延。 (2)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兴安落叶松病重,长白和朝鲜落叶松次之,日本落叶松较抗病。(3)加强林区管理。 适地适树,加强幼苗抚育,及时修枝间伐,防止林间郁闭,并营造针阔混交林,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蔓延。 (4)药剂防治。 大面积发病,可使用百菌清烟剂熏烟,其成分比例为百菌清原粉3份、硝酸铵31份、木粉17份、氯化铵21份、其它28份。在6月下旬-7月上旬,每公顷用1.5kg,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在雨季子囊孢子集中放散时放烟效果更好,可用流动放烟法,也可用定点放烟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用50%代森铵600-800倍液或36%代森锰200-300倍液喷冠,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