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防治
2011/4/29 11:28:01
栀子花球腔菌叶斑病
症状:
叶片上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近椭圆形,后中央变为浅褐色,边缘黄褐色,有3~4圈轮纹,数个病斑汇合成波纹状大斑。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病原
Mycosphaerella gardeniae(Cke.)Weiss称栀子花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假囊壳球形、近球形,暗褐色,散生,初埋生,后突露,直径60~85μm,孔口乳突状,其周围的壳壁稍厚;子囊圆筒形,柄短,双层壁,25~35×5~7(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无侧丝,子囊孢子近梭形,无色,中央偏上1个隔膜,隔膜处无缢缩,下部细胞较窄,8~10×1.6~2.4(μm)。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孢子在病部越冬,翌年3~5月始发,6~8月发生较多,苗木和幼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增强抗病力。
(2)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4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