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桧柏 >> 详情显示

樟子松松针锈病防治

2011/4/27 9:20:34

【分布及危害】本病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及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天然林区。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东部山区人工林内也有分布。发病普遍,病情轻重不等,但在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幼林中病情均重。据1988年调查,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次生林地造林地上2000公顷幼林的发病率达80%~100%。又据1989年调查,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地区,造林后2年的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苗木发病率达90%以上,少数病苗死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林场天然更新幼林中既普遍又严重。病害严重阻碍幼树生长,病重时幼树死亡。
【症状】松针病初产生退绿斑点,越冬后产生褐色丘疹状突起,即病菌的性孢子器,排成单行。至5月,在性孢子器的对侧,即松针近轴面上产生短柱状桔黄色的锈孢子囊。锈孢子飞散后留下白色膜状包被,不久散落。病松针有的一半枯黄,有的全部枯黄,病树生长迟缓,主梢极短,病重时全株枯死。
【病原】经研究,已证实病原菌有三种,在红花尔基、塔河、加格达奇等地是白头翁鞘锈菌(ColeosporiumpulsatilaeRupr.),其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生在樟子松松针上。夏孢型锈孢子和冬孢子阶段生在白头翁叶背面。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次生林地上是铁线莲鞘锈菌(C.clematidisBarcl.)。其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生在樟子松松针上,夏孢型锈孢子和冬孢子阶段生在紫花铁线莲叶片上。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近山地带和平原林地上,则是黄檗鞘锈菌(ColeosporiumphellodendriKomarov),其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生在樟子松松针上,夏孢型锈孢子和冬孢子阶段生在黄檗叶片上。三种病原菌的形态基本相似,引起的症状也相同,只是在转主寄主的选择上有不同。
【发病规律】
  1幼林抚育,除掉松针锈病的转主植物,破坏松针锈病的发育循环环节,使之不能发生。
  2重视苗木来源,严格检疫,防止该病传入新发展松林基地。
  33月中下旬-4月上旬用0.30石硫合剂,45%代森铵水剂100倍液和65%代森锌400-600倍液对树冠喷雾,以松针滴水为度,均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