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枣褐斑病的防治

2011/4/6 14:01:43

银海枣(Phoenixsylvestris)属棕榈科刺葵属,是一种价格较高的观赏性植物,目前国内对其病害的研究很少。在广州市部分地区发现了一种银海枣病害,其病原经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kei l)。该病在国外已有报道,被命名为褐斑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本研究首先测定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在25℃条件下,链格孢菌落的生长速率基本保持恒定,约为0.7mm/h。孢子在清水中有较高的萌发率,为95.05﹪;在0.5﹪和1﹪葡萄糖溶液中分别为97.12﹪和97.71﹪。该菌在-10℃至42℃之间都能生存。
  化学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最容易实施的途径。应用生长速率法,在参试的11种杀菌剂中,叶斑净、世高、扑菌清、普菌克和健绿宝的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叶斑净和世高效果最好,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分别达52.82%和33.62%。
  目前应用电场和磁场对植物病害进行物理防治的研究很少。在本文的试验中,高压静电场与射频电磁场都表现出极强的抑菌作用。 接种试验证明,对于所有参试植物,无伤接种都不能引起发病。经显微观察证实链格孢孢子芽管在各种植物叶表面都没有主动入侵气孔或其它自然孔口的行为。刺伤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也很少,且主要为银海枣所属的刺葵属植物,如加拿利海枣和美丽针葵。

以上内容只是论文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