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杨树 >> 详情显示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防治

2011/4/22 10:40:30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Aplanobacterium populi Ride)是世界闻名的杨树重要枝干病害,是我国对外检疫对象。该病为肿茎型细菌溃疡病症状,危害尤为严重,大多数杨树品种常在环境条件不良、栽培措施不利的地区或年份,均可严重发病。
  症 状:早春至初夏,在幼枝上形成小的增生肿瘤,肿瘤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变色。随变色区的扩展和肿瘤的不断增大,于夏季开裂流出棕褐色黏液,有臭味。病害发展到后期,肿瘤不断形成,伤口不断扩大而不能愈合,形成增生的梭形瘤或长圆柱形瘤。木质部变色区以溃疡部位为中心,向上、下2个方向延伸,如果病害发生严重,向上一直到枝,向下到根,木材都变色,中心腐烂。
  病 原:病原优势种是成团泛氏菌(Pantoea agglomerans Gavini et al.=Erwinia herbicola (Lohnis)Dye.),隶属泛氏菌属细菌。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病株多年的病斑内潜伏越冬,第二年春天潮湿多雨时,病菌开始活动,并从裂缝中流出细菌黏液蔓延。细菌的传播借助于雨水、风、昆虫和人为活动。自寄主皮孔、叶痕、托叶痕、芽鳞痕和各种伤口侵入,在侵入点周围形成溃疡斑。最初为隐性溃疡,随之出现开口或多年生溃疡。发病杨树产生的黏液是重要的侵染源。
  据国内报道,从杨树上分离到大量的细菌,约有10%的菌株具有冰核活性,如Pseudomonas syringae和Erwinia herbicola。据初步研究表明,存在于杨树上的冰核活性细菌在引起杨树冻伤和诱发干部溃疡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土壤黏重、低洼积水、管理不善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树种抗病性是影响溃疡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易感病的品种有香脂杨、毛果杨、新疆杨等,美洲黑杨均为高度感病,而晚花杨、健杨、I-214杨等具有抗病性。
  总之,杨树细菌溃疡病是一种寄主主导型病害,也是一种生态性病害,即杨树冰核活性细菌具有腐生性和弱寄生性,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可长期潜伏在寄主体上,感病杨树品种、品系在春秋霜冻条件下可造成杨树冻害,并引起肿茎型细菌溃疡病,是发病的主导因素。被害杨树皮层变褐、坏死,木质增生,形成肿瘤,严重时造成树木畸形,以至树木枯死。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加强发病区杨树苗木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已有细菌性溃疡病症状的苗木要进行处理,禁止用于造林。具体可利用专化抗血清检测技术,对出圃造林苗木进行检测。
  2.强化营林措施,建立具有自控能力的生态林。从营林措施入手,优化林分结构,控制溃疡病暴发。具体可以采用营造混交林或栽植抗性强树种,如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杨树品系:抗病强的树种有银中杨、美黑3号(美黑欧洲黑杨)、黑小2号(欧洲黑杨小叶杨)、大青杨等。建立和发展生态型林业,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对于已无经营价值的病死株和重病株,要及时伐除,减少侵染来源,有计划地在重灾区更换抗病树种。
  3.加强苗期管理。在苗木扦插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冻害和干旱,提高地温,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减轻杨树细菌溃疡病的侵染。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创伤。
  4.育苗期间利用抗病诱导剂提高苗木抗病性。在杨树育苗插穗前,将插穗浸在链霉素(600毫克/千克)树木抗病诱导剂中浸泡24小时。通过诱导剂处理插穗,使处理后的苗木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育苗用的种条感染该病,必须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液消毒。
  5.涂保护剂。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另外,东北林业大学最新研制的一种抗树木冻害的树木保护剂,可在树干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细菌的大量繁殖,从而使林木冻害发生减轻,减少病菌的侵入,达到防病的目的。方法是在早春杨树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向苗木喷洒链霉素(600毫克/千克)+树木防冻保护剂(110倍),防止杨树苗木遭受冻害和增加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