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白纹羽病防治

2011/6/3 13:57:38

白纹羽病在我国公布广泛,为害多种花木,寄主计有26科40种以上植物。染病后,树势逐渐衰弱,以至枯死。核病早期发现容易防治。

  症状

  根系被害,开始时细报霉烂,以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病很大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素。后期霉烂报的柔软组织全部消失,外部的栓皮层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面。有时在病根本质部结生有黑色圆形的菌核。”地上部近上面根际出现灰白色或

  灰褐色的薄绒布状物,此为菌丝膜,有时并形成小黑点,即病菌的手囊壳。这时,植株地上部逐渐衰弱死亡。

  病原

  病菌为褐座坚无菌[Rosellinianecatrix(Hart.)Berl.],属于囊菌亚门核亩纲球壳目。无性时期为DematoPhoranecatrix属半知菌类。老熟菌丝分节的一端膨大,以后分离,形成圆形的厚垣孢子。无性时期形成泡梗束及分生孢子,往往在寄主全腐朽后才产生。菌核在腐朽的木质部形成,黑色,近圆形,直径1毫米左右,最大达5毫米。

  侵染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素或菌校随着病根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苗接或根状由索长出营养菌丝,首先侵害新根的柔软组织,被害细根软化腐朽以至消失,后逐渐延及粗大的根。此外,病健根相互接触也可传病。远距离传病,则通过带病苗木的转移。病菌能侵害多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