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大蚜

2011/7/14 21:08:01


名称:松大蚜
学名:Cinara pinitabulaeformis Zhanq et Zhang
类属:同翅目蚜总科蚜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该虫的成虫、若虫危害松属树种的1-2年嫩梢或幼树的干部,吸食树木汁液,影响树木生长。
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和华南各省。
寄主:红松(PinusHoraiensis)、油松(P.tabulaeformis)、赤松(P.densiflora)、樟子松(P.sylrstrisvarmongolica)、马尾松(P.massoniana)。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2.8-3.3mm。黑褐至黑色。腹部膨大,其上散生黑色颗粒状物,并被白蜡质粉,末端钝圆。触角6节,第3节最长。腹管短截状,黑色。
有翅孤雌蚜体长3.4mm。黑褐色,有黑色刚毛,足上尤多;腹部末端稍尖。翅膜质透明,前缘黑褐色。
雄成虫与无翅雌蚜极为相似,仅体略小,腹部稍尖。
卵长1.8-2.0mm,宽1-1.2mm。长椭圆形,黑色。
若蚜体态与无翅成虫相似。由于干母胎生出的若蚜为淡棕黄色,体长为1mm,4-5天后变为黑褐色。
发生规律 以卵在松针上越冬。在辽宁观察,4月下旬或5月上旬卵孵化为若虫,中旬出现无翅型成虫,全为雌性,进行孤雌胎生繁殖。这类第一次出现的雌性成虫称“干母蚜”,一头干母蚜能胎生30多头雌性若虫。若虫长成后继续胎生繁殖。到6月中旬,出现有翅胎生雌虫,继续进行飞迁繁殖。从5月中旬到10月上旬期间,可以同时看到成虫和各龄期的若虫。10月中旬出现有翅雄性成虫,与有翅雌性成虫交配后产卵越冬。
成虫产卵在松针上,常10多粒(最多22粒)排在松针上。成、若虫吸取树汁时,常将头部向下,后足抬起助势,当受外来刺激时即迅速爬起来,到松针基部等处隐蔽。若虫四龄。据观察,各龄期的发育天数为一龄10-11天,二龄6-7天,三龄3-4天。第一代的发育历期为19-22天,而5月25日观察的一代,由于气温升高,发育历期缩短为16-18天。
若虫长成后,3-4天即进行繁殖。因此,繁殖力很强。
防治方法 1.抚育管理,尤其幼龄林,冬季剪除着卵叶,集中烧毁,消灭虫源。
  
2.危害期,喷洒5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用50%久效磷乳油、5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液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或刮去老皮在树干上涂5-10cm宽的药环,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天敌的保护和利用,蚜虫天敌很多,如异色瓢虫(LeisaxyridisPallas)、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大灰食蚜蝇(MetasyrphuscorollaeFabricius)及蚜小蜂等。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