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锉叶蜂

2011/7/15 9:36:34


名称:落叶松锉叶蜂
学名:Pristphora Iaricis
类属:膜翅目叶蜂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落叶松锉叶蜂 分布与危害 国内黑龙江(带岭)、吉林(长白山)、河北(丰宁)有发现,是落叶松山重要食叶害虫。
以幼虫蚕食新梢针叶,严重时针叶被吃光,新梢干枯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6.1-6.5mm。体黑色,有光泽。触角黑色;端部及下方淡褐色。上颚基部黑色,端部褐色。上唇、唇基前缘、前胸背板后缘、翅基片、腹部第九背板均淡黄色,其余部分均黑色。足基节基部黑色,腿节中段、胫节端部、跗节端部均淡黑色,其余淡黄色。翅透明,翅脉淡黄褐色,翅痣淡黄色。雄虫体长4.8-5.6mm,全身黑色。其余与雌虫相同。
卵透明,长椭圆形。初产时白色或略带淡绿色,逐渐呈黄色。长约1.0-1.5mm,宽约0.4-0.6mm。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1-16mm,平均14.5mm。头绿色,有褐黄色斑点;冠缝清楚可见,两侧布满暗红褐色斑点。上唇褐色。头圆形。触角末节短平。全身绿色。背线深绿色,亚背线白色,气门线白色,胸足周围有白色斑。
茧长5.5-7mm,宽2.5-3mm。暗褐色。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落叶层内结茧,以预蛹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5月底孵化为幼虫,取食当年生嫩叶,开始危害。9月下旬、10月初老熟幼虫结茧越冬。
成虫羽化多在5∶00-12∶00时,其中8∶00-10∶00时羽化率占62.5%。成虫喜欢在树冠附近飞翔。每只雌虫一生能产卵35-78粒,平均51.3粒。主要进行孤雌生殖。雌成虫寿命7-9d,雄成虫寿命5-7d。卵多产在当年生枝条轮生针叶侧面。产卵时用产卵器将叶边缘锯破成缝,将卵产在其中。1枚针叶上最多可产7粒卵。卵呈“一”字形排列。产过卵的针叶不久即枯萎。卵期8-10d,平均8.5d。卵的孵化率为100%。卵多在早晨孵化。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头向下取食,将针叶食成锯齿状缺刻。幼虫3龄后危害老针叶。幼虫期长达3-4个月,可把针叶全部食光。第1代茧期12-21d,平均17.2d。
天敌种类很多,越冬茧内(预蛹)寄生率很高,达66.5%。其中恩姬峰Endasysp.较多,坐腹姬蜂Enizemumsp.、柄卵姬蜂Tryphoninisp.、内拉姬蜂Lagoleptussp.和惊镯姬蜂Phobocampesp.较少。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减少为害;幼龄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利用幼虫假死性,3龄后于树下铺张塑料薄膜,震动树干,收集落下幼虫集中销毁。
(2)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幼虫期可喷洒0.5-1.5亿孢子苏云金杆菌。
(3)化学防治。
幼龄幼虫期可喷洒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倍液;或40%辛硫磷1∶1500、15%毒赛灵1∶1500喷雾;或使用DDV插管烟剂均有很好效果。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
  • 落叶松锉叶蜂 2011-7-15
  • 落叶松叶蜂 2011-7-15
  • 落叶松叶蜂防治 2011-1-20
  • 松阿扁叶蜂 2011-7-15
  • 樟叶蜂 2011-7-14
  • 桂花叶蜂 2010-8-29
  • 杜鹃叶蜂 2010-8-29
  • 杜鹃花叶蜂 2010-5-30
  • 松黄叶蜂 2011-7-15
  • 浙江黑松叶蜂 2011-7-14
  • 杨树直角叶蜂 2011-1-21
  • 杨树杨扁角叶蜂防治 2011-1-20
  • 杜鹃三节叶蜂防治 2007-12-04
  • 绣线菊叶蜂的形态特征 2011-10-31
  • 鸡爪槭锤角叶蜂的防治方法 2011-1-20
  • 香樟樟叶蜂防治技术 2009-3-29
  • 落叶松八齿小蠹 2011-7-15
  • 落叶松枯梢病 2011-4-22
  • 落叶松图片 2007-12-19
  • 怎样培育日本落叶松 20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