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突圆蚧

2011/7/15 9:36:44


名称:松突圆蚧
学名: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类属:同翅目盾蚧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松突圆蚧
松突圆蚧
松突圆蚧
松突圆蚧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广东等地,主要为害马尾松、光松、加勒比松、南亚松等松属植物,其中马尾松受害最重。
以若虫及雌成虫刺吸针叶、嫩梢、新鲜球果果鳞的汁液造成危害,受害处变色发黑,缢缩或腐烂。一般在老叶的基部虫口最多,可造成大量针叶枯黄脱落,影响松树生长,植株连续几年受害,可引起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 体圆形或圆球形,成虫体长0.7-1.1mm,若虫和雌成虫体外被有介壳。若虫泌蜡,蜡丝封盖全身后增厚变白,形成圆形介壳。触角呈不规则的圆锥形。雄成虫触角10节。表皮除臀板外均为膜质。 发生规律 在广东每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主要以若虫在寄主上越冬。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产卵和孵化几乎同时进行。刚孵出的若虫活跃,沿针叶爬动,寻找合适的取食部位。若虫固定后5-19h开始泌蜡,此后经2-3d可形成圆形介壳。初孵若虫有4个涌散高峰期,分别是:3月中旬至4月中旬,6月初至6月中旬,7月底至8月上旬,9月底至11月中旬。雌虫多寄生在针叶叶鞘内,雄虫多寄生在叶鞘外、球果和嫩梢上。3-6月是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时期。自然传播依靠初孵若虫随风力传播。远距离传播方式:成虫、若虫、卵均随盆景、苗木、球果、新鲜枝丫的调运而传播。天敌有花角蚜小蜂等。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检疫,严禁随意调运苗木。
(2)加强林区管理。
松林应适当进行修枝间伐,保持冠高比为2:5,侧枝保留6轮以上,以降低虫口密度,增强树势;发现有虫枝及时修剪,减少虫源。
(3)化学防治。
可采用松脂柴油乳剂(0号柴油:松脂:磷酸钠=22:38.9:5.6)3-4倍、40%久效磷乳油800-1000倍液均匀喷洒,杀虫效果可达90%以上。
(4)生物防治。
可在林间小片繁殖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蜂,人工挂放或用飞机撒施就地繁育的种蜂枝条的办法放蜂。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
  • 松突圆蚧 2011-7-15
  • 松突圆蚧防治 20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