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鞘蛾

2011/7/15 9:37:16


名称:落叶松鞘蛾
学名:Coleophora dahurica Falkovitsh
类属:鳞翅目鞘蛾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兴安落叶松鞘蛾
兴安落叶松鞘蛾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带。
幼虫取食落叶松叶肉,大发生时针叶被蚕食70%以上,林分一片枯黄,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种实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mm,翅展8.5-11mm;头部光滑,无单眼,触角丝状,26-28节,与身体几乎相等;翅狭长,被银灰色鳞片,后缘具长缘毛,有光泽,前翅顶端1/3部分颜色稍浅;雌蛾颜色浅,腹部较粗大,雄蛾颜色稍深,腹部细而短。
卵黄色,半球形,表面有10-13条宽度均匀的棱起。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mm,黄褐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闪亮光,腹足退化。
蛹黑褐色,长约3mm,雄蛹前翅明显超过腹端,雌蛹前翅一般不超过腹端。
发生规律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年发生1代,成虫从6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见到羽化,持续期约为1个月。始盛期在6月中旬(6月18日),盛期在6月下旬左右(6月22日),盛末期在6月末期(6月28日),成虫羽化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其羽化进度和高峰期的出现时间,常常因地点和年份的不同而出现差异。采集成虫的最好的时间是6月20日左右,羽化时间以上午6时至下午4时为多,特别是上午10时左右是每天的高峰,此时成虫大量交尾。成虫交尾一次,交尾后一天后便可以产卵,产卵量平均为19枚,在虫口密度呈上升趋势时产卵量可以达到40枚。产卵期也仅1-2天时间。交尾后的雄成虫便死去。卵产于针叶的背面,其它地方少见,这可能与落叶松针叶挥发生的特殊的化学物质有关。一般情况下每枚针叶产卵一粒,在大发生的年份每枚针叶产卵量可达4-5枚,最高产卵量可达14枚。成虫的产卵时常随年份的不同而不同。最大单雌成虫产卵量可达40枚。
成虫平均寿命为4天,最长可达7天。另外成虫具有强的趋光性,白天多集中在林缘活动。由于每个针叶上的虫卵数过大,孵化后的幼虫由于食物不足便会大量死亡。兴安落叶松鞘蛾卵期长约15天左右,卵期孵化率约为56%左右。落叶松鞘蛾幼虫于7月中旬大量出壳,始见期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幼虫孵化后直接潜入叶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外表呈锈褐色的条痕。幼虫第一、二龄期一般无鞘,3龄时开始制鞘,并在鞘内越冬。幼虫历期长达10个月,幼虫期主要表现为孵化、潜叶、危害、蜕皮、制鞘、负鞘危害、越冬、出蛰、扩大筒鞘及化蛹等一系列的生物特性。在潜叶后,卵壳仍牢固地粘附在原来的位置上。
越冬场所主要在芽苞上,短枝基部,树皮缝处。于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出蛰(4月26日),5月上旬大量幼虫出蛰(盛期为5月10日),这时落叶松芽苞萌芽并开始绽叶。至5月下旬进入蛹期,老熟幼虫将几枚针叶缀在一起于其中间于蛹鞘内化蛹。6月上旬全部化蛹,蛹期长约22天左右。6月10日前后开始羽化,6月下旬进行羽化高峰期。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型。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营林管理,合理抚育,增强树势,促使林分早日郁闭;注意林区卫生,结合采种及时剪除受害针叶,摘除有虫芽苞,集中处理。
(2)物理防治。
根据成虫的强趋光性,在成虫大量羽化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生物防治。
人工悬挂鸟巢,招引益鸟;人工迁移蚁巢,增加鞘蛾天敌种群,提高天敌控灾能力。
(4)化学防治。
成虫羽化盛期的早晨或傍晚,用敌马烟剂或林丹烟剂,以每hm2施15kg的药剂进行烟熏,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
  • 落叶松鞘蛾 2011-7-15
  • 兴安落叶松鞘蛾防治 2011-1-20
  • 落叶松八齿小蠹 2011-7-15
  • 落叶松叶蜂 2011-7-15
  • 落叶松枯梢病 2011-4-22
  • 落叶松图片 2007-12-19
  • 怎样培育日本落叶松 2011-8-22
  • 落叶松褐锈病 2011-7-15
  • 落叶松种子小蜂 2011-7-15
  • 落叶松锉叶蜂 2011-7-15
  • 华北落叶松枯梢病防治 2011-7-05
  • 落叶松实小卷蛾防治 2011-1-20
  • 落叶松癌肿病防治 2011-1-20
  • 落叶松落叶病防治 2011-1-20
  • 落叶松褐锈病防治 2011-1-20
  • 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 2011-1-20
  • 落叶松古毒蛾防治 2011-1-20
  • 落叶松叶蜂防治 2011-1-20
  • 日本落叶松育苗技术 2011-1-19
  • 日本落叶松人工栽培技术 20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