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松的资料介绍
2011/7/20 22:55:39
兴凯湖松 - 基本信息
拉丁名:Pinus takahasii Nakai(Pinus densiflora var.ussuriensis)
中文名:兴凯湖(赤)松
拉丁科名:Pinaceae
中文科名:松科
保护级别:3
分布:黑龙江
现状:渐危种。兴凯湖松主要分布于兴凯湖畔及周边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其分布范围日益缩小,高大的树木越来越少,资源日渐枯竭。
兴凯湖松 - 基本概述
在众多植物中值得一提的是特有种类兴凯湖松。
兴凯湖松是生长在兴凯湖岸的常绿针叶树,只分布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俄罗斯的兴凯湖流域,其形态特征介于赤松和樟子松之间,对于研究松属的分类与分布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兴凯湖松具有抗旱、抗风、抗寒和耐土壤瘠薄等特性,能耐零下40℃低温。喜生于排水良好的湖岗沙地或山顶石砾质沙地。漫步兴凯湖的沙滩,湖岗上的兴凯湖松伟岸挺拔,迎风傲雪,如同兴凯湖的守护神,眼望着兴凯湖的浩瀚无边,头枕着波澜起伏的湖水,陪伴兴凯湖年年岁岁。
兴凯湖松 - 形态特征
兴凯湖松 - 生活习性
兴凯湖松具有抗旱、抗风抗寒和耐土壤瘠薄等特性,能耐零下40℃低温。喜生于排水良好的湖岗沙地或山顶石栎质沙地,湖岗土壤pH值7,地下水位2--6米。生长比较快,10多年生的兴凯湖松,连年高生长量常为40--50厘米,20年生后结实较多,但有大小年之分。为阳性树种,在郁闭度0.3--0.4时天然更新良好,但在柞林内更新不好。兴凯湖松常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黑桦Betula davurica Pall.等落叶阔叶树混生。花期5--6月,球果至翌年9--10月成熟。
兴凯湖松 - 保护价值与措施
保护价值
兴凯湖松是生长在著名的风景秀丽的兴凯湖岸的常绿针叶树。在我国只分布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其形态特征介于赤松和樟子松之间,对于研究松属的分类与分布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木材为建筑用材,也是营造固堤林的适宜树种。
保护措施
建议在兴凯湖畔建立自然保护区。应选择优良母树,建立母树林,扩大繁殖。
兴凯湖松 - 栽培要点
兴凯湖松产于黑龙江东部兴凯湖附近及密山、鸡东等海拔400:m一1000m处,生于湖边沙丘或山顶石砾土匕是很好的用材林和风景林、护岸林树种之一。
种子繁殖。播种育苗时注意防治立枯病,造林时避免营造纯林。
兴凯湖松 - 相关报道
人民热线:
随后,笔者在路过兴凯湖湖岗时发现,昔日这里美丽的湖岗正在变窄,湖岗上美丽的兴凯湖松正在一排一排的倒下而无人管理无人过问!这近千年的古树给兴凯湖增添了许多遐想和魅力,为什么就连根拔起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询问了当地的渔民。渔民说:“这都是挖砂子造的孽啊!”原来,这里大到农场小到住户,只要有建设就到湖里挖砂子。当湖里的沙子少了以后,湖水就会在风大的时候冲涮湖岗,而这些人挖完沙子后并不作任何补救处理,久而久之,就导致了湖岗被水愈冲愈窄,胡岗上的植被和千年古树也就根系悬空了,有风的时候,一排一排的古树就这样悲壮的倒在了兴凯湖里。
兴凯湖岗松是中国的保护树种,笔者衷心希望它们的遭遇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否则兴凯湖湖岗将会被继续破坏下去,昔日美丽的兴凯湖将会黯然失色。
兴凯湖松 - 相似物种
根据针叶中维管束的数目分为单维管束亚属(针叶内具一条维管束)和双维管束亚属(叶内具两条维管束)。全世界的松属植物有80余种。中国有22种10变种,分属于两亚属。
红松(P.koraiensis) 小枝密生黄褐色或红褐色柔毛。球果长9~14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或微张开。种子不脱落,无翅。是中国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的主要成林树种。
新疆五针松(P.sibirica) 形态与红松相似,主要特点是小枝具淡黄色毛;球果长5~8厘米;种鳞先端圆,内曲。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的卡纳斯河和霍姆河流域,垂直分布于海拔1600~2350米范围,常与新疆落叶松混生。
华山松(P.armandii) 小枝绿色或灰绿色,无毛。球果长10~22厘米,成熟后种鳞张开,种子脱落。在中国产的五针松中以它的分布范围最广,其分布区属于中国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或低山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区,也是高山寒性针叶林与低海拔落叶阔叶林(在北部)或常绿阔叶林(在南部)的过渡地带。其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3300米范围,其分布下限常与二针松(如油松、马尾松、云南松等)混生。在台湾中部以北、中央山脉阿里山、玉山等高山地区有华山松的变种──台湾果松 (P.armandiivar. mastersiana)。
白皮松(P.bungeana) 叶3针一束,鳞脐背生,有刺,是白皮松组的典型代表。树皮灰绿色或灰白色,薄片脱落,种翅长5毫米,有关节,易脱落。分布于山西、河南西部、陕西泰岭、甘肃南部、四川北部及湖北西部等地,垂直分布在海拔 500~1800米地带。在秦岭山区、河南与山西交界处有纯林。
油松(P.tabulaeformis) 小枝淡黄褐色,无毛。叶2针一束,长10~15厘米。种鳞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主要分布区东到辽宁千山山脉,北抵大兴安岭南端黄岗梁、大青山、乌拉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南达邛崃山、秦岭、伏牛山。垂直分布范围在西部(青海东部)为海拔2000~2700米,东部为100~1500米。
赤松(P.densiflora) 树干上部树皮红褐色,薄片脱落;小枝淡黄色或红黄色,微被白色。叶2针一束。球果成熟后呈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较薄,鳞盾平。通常具刺。分布于黑龙江东部、吉林长白山区、辽东中部至辽东半岛、山东胶东半岛。日本、朝鲜、苏联也有分布。
高山松(P.densata) 叶2针一束,稀3针一束,或2针、3针并存,长6~15厘米。球果卵圆形,长5~6厘米,径约4厘米,成熟时暗栗褐色,种鳞张开,鳞盾肥厚隆起,鳞脐突起,多有明显刺状尖头。分布于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及云南西北部高山地区。
马尾松(P.massoniana) 针叶细柔,2针一束,长12~20厘米。球果卵圆形,长4~7厘米;鳞盾平或微隆起;鳞脐无刺。是中国分布最广的松树。
云南松(P.yunnanensis) 叶3针一束,稀2针一束,长10~30厘米。种鳞鳞盾肥厚,鳞脐具短刺。云南松地理分布较广,东至贵州西部的毕节、水城及广西西部百色地区,北至四川西部的大渡河、安宁河、雅砻江流域,西至西藏察隅,南抵云南文山及红河、思茅、临沧北部;其中以金沙江中游、南盘江中下游最集中。
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 为欧洲松的变种。树皮黄色或褐色。叶2针一束,长4~9厘米,宽1.5~2毫米,扭曲。鳞盾淡绿褐色,长菱形,肥厚隆起,向后反卷,鳞脐凸起,有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小兴安岭爱辉县的卡伦山和逊克县的松树沟也有少量。
黄山松 (P.taiwanensis) 叶2针一束,长7~13厘米,树脂道3~7个,中生。球果卵圆形,长3~5厘米,几乎无梗或具短梗;鳞盾稍肥厚隆起,鳞脐具短刺。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台湾等省的高山地带。
南亚松(P.latteri) 叶2针一束,长15~27厘米,树脂道2个,中生于背面。球果长圆锥形,长5~10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横脊明显,鳞脐稍凹。
除原产中国的松树外,还有引种到中国并已成为某些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 如原产日本的黑松 (P.thun-bergii)。原产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P.elliottii)和火炬松(P.taeda),近年在中国长江以南发展很快。
兴凯湖松 - 相关词条
裸子植物松科松属落叶松属松树湿地松植物乔木马尾松落叶松白杄红皮云杉兴凯湖松杉松昆仑方枝柏火炬松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