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苗木供应
最新供应
普通供应
苗木求购
最新求购
会员求购
最新报价
产品图片
苗木黄页
资源专题
站务指南
注册
登录
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苗木综合
>>
小区绿化
>> 详情显示
苗木供应
苗木求购
苗木报价
苗木企业
产品图片
苗木栽培
苗木行情
花卉养殖
相关资讯
苗木品种
果树苗木
供应热搜:
法桐
白蜡
国槐
雪松
樱桃苗
核桃苗
连翘苗
苹果苗
桂花
•
今日最新苗木求购信息
0
条
•
手机访问:www.hm160.cn或搜索天天苗木网
•
手机也可以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访问
板蓝根栽培技术
2011/7/4 16:42:04
由于菘蓝(Isatisindigotica)和欧洲菘蓝(Isatistinctoria)自然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相似,所以本节板蓝根的栽培技术即是指这两个种的栽培技术。
一、自然生长习性和我国适宜栽培区
菘蓝(Isatisindigotica)和欧洲菘蓝(Isatistinctoria)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春、秋季节温度适宜时,叶片生长肥大。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根部顺直,光滑,产品质量好。低洼积水的土壤容易烂根。
菘蓝(Isatisindigotica)和欧洲菘蓝(Isatistinctoria)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一般在长江流域和华北、西北种植广泛。
二、选地整地
种植板蓝根应选疏松肥沃的土壤。前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秋耕越深越好,因板蓝根的主根能伸入土中50cm左右,深耕细耙可以促使主根生长顺直,光滑,不分杈。种前每亩施农家基肥3000~4000kg,把基肥撒匀,深耕细耙整地作畦。
三、板蓝根的繁殖
1.种子形态
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长13.2~18.4mm,宽3.5~4.9mm,厚1.3~1.9mm,表面紫褐色或黄褐色,稍有光泽。先端微凹或平截,基部渐窄,具残存的果柄或果柄痕;两侧面各具一中肋,中部呈长椭圆状隆起,内含种子1枚。种子长椭圆形,长3.2~3.8mm,宽1.0~1.2mm,表面黄褐色,基部具一小尖突状种柄,两侧面各具一较明显的纵沟(胚根与子叶间形成的痕)及一不甚明显的纵沟(两子叶之间形成的痕)。胚弯曲,黄色,含油分,胚根圆柱状,子叶2枚,背倚于胚根。千粒重10.2g。
2.采集
花期4~5月,果期5~6月,待角果表面成紫褐色或黄褐色时陆续采收,晒干脱粒,放干燥荫凉处保存。
3.贮藏与寿命
在北京1977年收获的种子放牛皮纸袋藏于室温,1980年3月14日测发芽率为0.3%;1979年收获的种子于相同的条件下贮藏,1981年2月12日测发芽率为30.3%;而在新疆1976年采种子放麻袋藏室温下至1980年1月25日测发芽率为80%。
4.种子萌发
菘蓝种子容易萌发,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见表2-1,由表可见,在15℃~30℃温度下菘蓝种子萌发均良好。生产上可春播或夏播,春播在4月上旬,夏播在5月下旬,先在畦面上按20~25cm行距划出2cm左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cm,稍加镇压,每亩播种量1.5~2kg,为收获种子也可秋播,于8~9月播种,播后4天即出苗。
板蓝根用种子繁殖。板蓝根种子发芽率约为70%,温度在16℃~21℃,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5天出苗。
播种分春播和夏播。春播于3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夏播不迟于6月。翌年3月开始抽薹、现蕾,4月开花,6月果实相继成熟,全生育期约9~11个月。
板蓝根多用条播法,按沟幅20~25cm开条沟,沟深1.5~2cm,将种子用水浸后沥干,拌入细土,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cm左右,稍加镇压。每亩播种量2.0~2.5kg。
四、田间管理
在板蓝根株高4~7cm时,按株距6~7cm定苗,同时进行除草、松土。定苗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浇水和追肥。板蓝根生长前期一般宜干不宜湿,以促使根部下扎。生长后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养分吸收。一般5月下旬~6月上旬每亩追施硫酸铵40~50kg,过磷酸钙7.5~15kg,混合撒入行间。水肥充足叶片才能长得茂盛,生长良好的板蓝根可在6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采收2次叶片。为保证根部生长,每次采叶后应进行追肥浇水。
五、板蓝根留种及采种
一年生的菘蓝不开花结果,春播后当年收根。在刨收根时,选择无病虫害、粗大健壮、不分杈的根条留种。按行距50cm、株距20~25cm移栽到肥沃的留种地上。栽后及时浇水。11月下旬铺上一层马粪或圈肥防寒,第二年春天返青后及时浇水、松土、施肥,5~6月种熟后,采下晒干,存放在通风干燥处备用。
六、加工
在10月间地上部枯萎后刨根。一般春播的应在立秋至霜降时采挖,秋播的宜在霜降后采挖。根据各地经验,秋末采挖的质量优于春季采挖的,因此应提倡秋季采挖。采挖时先在畦旁开挖60cm深的沟,然后顺序向前刨挖,去净泥土,晒至7~8成干,扎成小捆,再晒干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粉性足者为佳。在北方6月下旬苗高18~20cm时可收割一次叶子,割时留茬3~5cm,待苗子重新生长可再割一次叶。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每年可收叶3次,晒干即为药用大青叶。
七、板蓝根的病虫草害防治
(一)板蓝根的病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1)病原菌
①形态
板蓝根霜霉病菌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菌科、霜霉菌属真菌。其学名是PeronosporaisatidisGaum。孢囊梗1根至数根,丛生,自气孔伸出,主梗(轴)较粗壮,基部膨大,长宽径(83~208)?m×(9.6~24)?m,叉状分枝2~6次,顶枝(末枝)弯曲,长宽径(6.4~22.4)?m×(1.6~3.2)?m;孢子囊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9.2~28.2)?m×(19.2~24)?m,平均25?m×23.4?m。
②侵染循环
霜霉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田间生长的植株病组织越冬的菌丝体,于翌年春季天气转暖后从病部抽生孢囊梗及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次侵染,扩大为害。田间植株发病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湿度)下,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造成重复侵染。据观察,板蓝根果荚发病严重,且苗期也经常有霜霉病为害。在新种植区,板蓝根受霜霉病为害也较严重。
(2)症状
发病叶片在叶面出现边缘不甚明显的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相应的背面长有一层灰白色的霜霉状物,即露在寄主体外的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湿度大时,病情发展迅速,霜霉集中在叶背,有时叶面也有。后期病斑扩大变成褐色,叶色变黄,叶片干枯死亡。
茎及花梗受害,常肿胀弯曲成龙头状。茎秆黑色有裂缝,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霉状物,严重被害的植株矮化,荚细小弯曲,常未熟先裂或不结实。
(3)发病因素
①气候与发病的关系
本病在气温13℃~15℃、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因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成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如在浙江省1983年4月初,当日平均温度13℃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就普遍出现"霜霉",随后雨水减少,病势发展较慢;而4月8日~13日连续降雨56mm,这时气温14℃左右,相对湿度95%~99%,4月16日~18日病叶明显增多,叶片发病指数增加至76.2。说明连续降雨数日,一旦转晴,田间病情迅速发展,1984年4月上、中旬浙江地区又出现类似情况。
②品种与发病关系
板蓝根品种间的抗病力有一定的差异(见表2-2),以发病率和叶发病指数比较,日本菘蓝没有发病,草大青均发病,其中抗病顺序为:江苏草大青>浙江草大青>河北草大青。
③栽培管理与发病关系
凡栽培管理差,水肥不足,中耕除草不及时以及连作的地块,发病都比较严重。
(4)防治方法
①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
②收获后处理病残株,减少越冬菌源;
③避免与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
④病害流行期用1∶1∶(200~3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
(5)药剂防治效果比较
①药剂种类与防治效果的关系
不同药剂防治板蓝根霜霉病的效果是不同的(表2-4),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板蓝根霜霉病以40%霜疫灵效果最好,百菌清、敌克松次之,代森锌最差。
2.板蓝根白锈病
(1)病原
学名为Albugocanbida,属鞭毛莱茵亚门、卵菌纲、霜霉菌目、白锈菌科、白锈菌属真菌。孢囊梗(35~40)?m×(5~17)?m,棍棒状无色,单胞。顶端自上而下依次形成孢子囊,贯连成串,相互连接处有细小颈部。孢子囊近球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5~27)?m×(13~25)?m。孢子囊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圆形或肾形,具有两根鞭毛,从孢子囊先端游出。经过短期游动后,鞭毛收缩,体形变圆,外部形成一层胞膜。随后,孢子萌发伸出芽管,从气孔侵入寄主组织。孢子囊萌发最适温度为10℃左右,最高25℃。藏卵器近球形,无色,多呈空腔,大小为(60~93)?m×(42~63)?m。卵孢子近球形,褐色,生于肿大的茎及果上。外壁有瘤状突起,大小为(33~48)?m×(33~51)?m,瘤状突起高2.75?m。雄器侧生,大小为24.53?m×11.88?m。
(2)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叶背出现隆起的、外表有光泽的白色脓疮状斑点。病斑约2~3mm,脓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囊。脓疮斑在叶背零星分布,最后叶片枯死。
(3)发病规律
以存在于土壤内病残组织上的卵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生长期病部长出的孢子囊随气流分散,再次侵染,扩大危害。低温高湿有利发病。4月中旬至5月发生,为害时间较短。
(4)防治措施
①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有条件实行轮作。
②雨后及时通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③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20),每隔7天1次,连续喷2~3次。
3.板蓝根根腐病
(1)病原
学名为Fusariumsolani,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真菌。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无色或浅色。分生孢子圆形、镰刀形,即小型孢子为圆形、单胞,大型孢子为镰刀形。
(2)症状
被害植株地下部侧根或细根首先发病,再蔓延主根;有时,主根根尖感病再延至主根受害。被害根部呈黑褐色,随后根系维管束自下而上呈褐色病变,向上蔓延可达茎及叶柄。以后,根的髓部发生湿腐,黑褐色,最后整个主根部分变成黑褐色的表皮壳。皮壳内呈乱麻状的木质化纤维。根部发病后,地上部分枝叶发生萎蔫,逐渐由外向内枯死。
(3)发病规律
土壤带菌为重要侵染来源。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为盛期。田间湿度大和气温高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若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气温在20℃~25℃时,有利发病,高坡地发病轻。
耕作不善及地下害虫为害,造成根系伤口,可促使病害感染,引起发病。
(4)防治措施
①选择土壤深厚的沙质壤土、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并实行合理轮作。
②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发病期喷洒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4.板蓝根黑斑病
(1)病原
学名为Alternarias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交链孢属真菌。
分生孢子长圆形或棒形,有纵横隔膜,串珠形,暗色,孢子梗垂直,较短。
(2)症状
在叶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常具轮纹,周围有退绿晕圈,病斑较大,一般直径3~10mm。病斑正面有黑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后期病叶枯萎脱落。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自5月起开始发生,一直可延续到10月。其中以6~9月发生最为严重。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发病。
(4)防治措施
①合理轮作,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菌源。
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00)或65%代森锌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每亩用量75kg,连续喷2~3次。
5.板蓝根灰斑病
(1)病原
学名为Cercosporss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尾孢属真菌。孢子线状或蠕虫状,具有2~7个横隔膜,孢子梗垂直、暗色,孢子暗色或无色。
(2)症状
受害叶面产生细小圆形病斑,略凹陷。病斑边缘褐色,中心部灰白色。病斑变薄发脆,易龟裂或穿孔。病斑直径2~6mm,叶面生有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子实体。自老叶先发病,由下而上蔓延。后期,病斑可互相愈合,病叶枯黄而死。
(3)发病规律
病原菌随病残组织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种子亦可带菌。6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盛期。日平均温度在23℃~25℃时,有利于发病,蔓延迅速。
(4)防治措施
①轮作和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②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③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00)保护,或喷65%代森锌600~800倍液防治。
6.板蓝根菌核病
菌核病为板蓝根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植株大批死亡。
(1)病原
学名为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核盘菌科、核盘菌属真菌。菌核在茎秆内,大小为(1.5~3)mm×(1~2)mm。在土表及根部附近长有菌丝,由菌丝密集成鼠粪状菌核。
(2)症状
为害根、茎、叶和荚,以茎部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基部叶片首先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后为青褐色,最后叶片腐烂,仅剩叶脉。在多雨高湿时,受害茎秆内布满白色菌丝,皮层软腐,茎秆碎裂成乱麻状。茎中空,生有黑色鼠粪状菌核。在茎秆表面或叶上可见菌核。茎叶受害后,枝叶萎蔫,逐渐枯死。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生长期间生子囊孢子借风雨飞散,进行再次侵染,扩大为害。在4月中旬发病,4月下旬到5月份为发病盛期。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管理粗放、雨后积水等,均有利于发病。
(4)防治措施
①水旱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②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疏沟排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喷洒65%代森锌400~600倍液,每亩用量75~100kg,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7.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部。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发病严重。低温多湿、氮肥过多、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均易发病。高温干燥时,病害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a.排除田间积水,抑制病害发生;
b.合理密植,氮、磷、钾肥合理配用,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c.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枝和落叶,烧毁;
d.药物防治可喷洒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
(二)板蓝根的虫害及其防治
1.菜粉蝶Pierisrapae
俗称菜青虫、白蝴蝶、青条子。属鳞翅目,粉蝶科。国内分布较广,遍及各省。菜粉蝶寄主植物已知有9科35种。如十字花科、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等,嗜食十字花科植物,以幼虫取食,2龄以前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3龄以后将叶片咬穿,吃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将全叶吃光仅留叶柄,致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同时它还能传播其他病害。
(1)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
结合积肥,处理田间残枝落叶及杂草,集中沤肥或烧毁,以杀死幼虫和蛹。冬季清除越冬蛹。
②药剂防治
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施药。常用农药如下:
a.杀螟或青虫菌(每克含活孢子数100亿以上的菌粉),稀释2000~3000倍,并按药液量加适量的肥皂粉或茶枯粉等粘着剂。
b.用90%结晶敌百虫1000~1500倍液,在50kg药液中加60g碱面。
c.用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
d.用50%马拉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注意用量要少。
e.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1.5~2kg。
f.用2.5%鱼藤精乳油800倍。
g.苦树皮500g,加肥皂30g,水15kg,浸24小时,以浸出液喷射;或将根皮研成细末,500g加1.5~2.5kg草木灰,于朝露未干时撒在叶上。
h.闹羊花:把花及花柄晒干磨成细粉,撒在菜叶上。
2.银纹夜蛾
(1)防治方法
①防治指标
田间测定证明,百株有虫50头以上时防治为宜。
②药剂防治
以2.5%敌百虫粉或2%西维因粉剂喷施,每亩2~2.5kg,对3龄以下幼虫的杀伤效果可达95%以上,但对3龄以上幼虫效果较差。用50%杀螟松或50%马拉硫磷作超低量喷雾,每亩用原液150~200ml,对各龄幼虫杀伤率均达90%以上。
3.黑点银纹夜蛾Plusianigrisigna
(1)防治方法
生产实践上掌握卵盛孵期至3龄以前幼虫阶段,可以获得良好防治效果,参见银纹夜蛾防治方法。
4.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1)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 清除田间残株、枯叶,铲除杂草以消灭越冬场所及部分越冬虫口。
②药剂防治 参见菜粉蝶的防治方法。
③性诱剂使用 用小菜蛾活雌蛾以及用酒精等粗提的性诱剂施放田间引诱雄蛾,能有效地减少田间虫口数量,而且投资少,方法简便易行。具体方法如下:诱捕器由铁纱笼(2cm×10cm)、水钵、三角支架三部分组成。将羽化后的雌蛾放入铁纱笼内,笼口用纱布封好,纱笼中间穿一根铁丝,将其搁于瓦钵上。钵内盛清水,加少量洗衣粉,笼距水面3cm高。将钵固定在竹竿做的三角支架上,放入田间以高出植株30cm为宜。每笼放3头活雌虫,每亩放置2个诱捕器。
5.潜叶蝇
双翅目,水蝇科。
(1)防治方法
①清除野生寄主,消灭野生寄主上第一代卵、幼虫和蛹,以减少第二代发生量,从而减轻受害,这也是一项很好的防治方法。
②化学药剂对潜叶蝇的卵杀伤力很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用。
③提高栽培技术,精耕细耙,及时中耕除草,施用追肥。
6.茄跳甲Psyliodesbalyi
属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成虫咬食叶片,幼虫蛀根为害。
(1)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同时翻耕土地,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减少越冬基数。
②保护和饲养天敌。在使用农药防治成虫时,不要普遍喷药,隔行、隔厢喷药,均可保护天敌--狩蝽。另外狩蝽、蠼螋均能在室内饲养,饲料也易解决,蠼螋只要供给鳞翅目的幼虫即可生长繁殖,而狩蝽食性也广,茄跳甲、细毛蝽、菜蝽都可饲喂,通过饲养繁殖,释放于田间,以补充田间天敌数量。
③在每年5~6月或8月,成虫发生数量多,于清晨茄跳甲活动较弱时喷药防治。90%敌百虫400倍等喷雾,防治效果在75%~80%。用以上药剂灌根,可以防治幼虫和蛹。
(二)板蓝根田常见杂草
(1)双子叶杂草
a.猪毛菜SalsoiacollinaPall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枝淡绿色,有条纹,生稀疏短硬毛或无毛。叶丝状圆柱形,肉质,生短硬毛,长2~5cm,宽0.5~1mm,先端有小刺尖。花序穗状,细长,生于枝条上部;苞片先端有硬针刺;花被片5,结果后背部生短翅或革质突起。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横生或斜生,直径约1.5mm,顶端平,胚螺旋状。花期6~9月。
b.扫帚菜Kochiascoparia(L.)Schrad.
一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柔毛。茎直立,分枝甚多,晚秋时常变成红色。叶稠密,互生,几无柄,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3~7mm。花无梗,通常单生或2个生于叶腋;花被片5,果期自背部生三角状横突或翅;胞果扁球形,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扁平。花期6~9月,果熟8~10月。
c.灰菜ChenopodiumalbumL.
一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直立,光滑,有棱和绿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叶有长柄,叶形变化大,大部为卵形、菱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波状牙齿,植株上部的叶一般较狭窄,全缘,叶片下面皆生粉粒,呈灰绿色。花小,簇生成圆锥花序,排列甚密。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种子横生,双凸镜形,直径1mm,光亮,表面有不明显的沟纹及点洼;胚环形。
d.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
一年生草本,匍匐,肉质,无毛。茎带紫色。叶楔状矩圆形或倒卵形,长10~25mm,宽5~15mm,光滑,无柄。花3~5朵生于枝顶端,无梗,黄色。蒴果圆锥形,盖裂;种子极多,肾状卵形,直径不到1mm,黑色。花期5~9月,果实6月逐渐成熟。
e.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L.)Medic.
一或二年生草本,株高20~50cm,全株稍被白色的分枝毛或单毛。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丛生,平铺地面,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0cm,裂片有锯齿,具长叶柄;茎生叶不分裂,狭披针形,长1~2cm,基部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多生于枝顶,少数生于叶腋;花小,白色,有长梗。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微凹,有极短的宿存花柱,种子二室,每室有多数种子,种子长椭圆形,长1mm,淡褐色。花期4月初至6月,果后即逐渐枯死。
f.独行菜LepidiumapetalumWilld.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5~30cm。主根白色,幼时有辣味,故名辣辣根。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基生叶狭匙形,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叶柄长1~2cm;上部叶条形,有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果时伸长,排列疏松;花极小;花瓣退化为丝状。短角果近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长约3mm,先端微缺,上部有极窄翅;种子椭圆形,长约1mm,平滑,棕红色。花期4~6月。
g.田旋花ConvolvulusarvensisL.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茎蔓生或缠绕,有棱角或条纹。叶互生,戟形,长2.5~5cm,宽1~3.5cm,全缘或3裂,中裂片大,侧裂片展开,略尖;叶柄长1~2cm,约为叶片长的1/3。花序腋生,有花1~3朵,花梗长3~8cm;苞片2,线形,与萼远离;萼片5,卵圆形;花冠漏斗状,长约2cm,粉红色,顶端5浅裂;子房2室,柱头2裂。蒴果球形或圆锥形;种子4,黑褐色。种子春季萌发;我国中部地区花期5~9月,6月果实渐次成熟。
h.夏至草Lagopsissupina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茎直立,四棱,有毛。叶对生,掌状3深裂,越冬叶较宽大,边缘有小裂,两面均密生细毛。轮伞花序,有花6~10朵;苞片刺状,萼筒状钟形,有5脉,顶端有5尖齿,上唇3齿较下唇2齿长;花冠白色,长约7mm,二唇形,上唇全缘,较下唇长,下唇3裂,雄蕊4,2强,包在花冠筒内。小坚果褐色,长卵形。北京地区花期4~6月,地上部分夏至死亡。
i.苦菜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自基部多分枝,下部平铺或斜出,逐渐向上直立,高10~20cm。叶细长,条形或倒披针形,无柄,基生叶较大,边缘有小齿或不整齐的羽状分裂,长7~10cm,宽约1cm,两面均呈灰绿色,柔软;茎生叶细而尖,全缘,基部不抱茎。头状花序排列成稀疏的聚伞状,小而多;总苞于花未开时呈圆筒状;花黄色、白色或淡紫色,全为舌状花。瘦果棕色,有条棱,长约4~5mm,冠毛白色。北部地区花期4~7月。
(2)单子叶杂草
a.升马唐Digitariaadscendens(H.B.K.)Henrard
一年生草本,秆基部倾斜或横卧,着土后节易生根,高30~50cm。叶片条状披针形,长4~10cm,宽4~10mm,边缘稍变厚,微呈波状,稍粗糙;叶鞘无毛或鞘口及基部疏生柔毛;叶舌膜质,顶端钝圆,长1~3mm。总状花序3~8个,长6~10cm,呈指状排列于秆顶;小穗披针形,长约3mm,孪生,一具长柄,一具短柄,两行互生于穗轴之一侧;第一颖小,三角形,无脉;第二颖狭披针形,长约为小穗的1/2~3/4,有3脉,边缘具纤毛,脉间稍被细软毛;第一外稃等长于小穗,有5脉,脉间距离较均等或主脉与间脉之间距离较宽,脉上有长纤毛,成熟后多张开,间脉与边脉间稍长于第一外稃,边缘质薄覆盖其内稃。花果期夏、秋季。
b.稗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
一年生草本,丛生,秆粗壮,直立或广展,光滑无毛,高50~130cm;叶片条形,长可达40cm,宽5~15mm;叶鞘光滑;叶舌缺。圆锥花序直立或垂头,呈不规则的尖塔形,绿色或紫色,长9~18cm,花序主轴具角棱,粗糙;总状花序开展或上升,上可达10cm,或其小枝下部较疏,上部排列较密,基部具有硬刺疣毛;小穗长3mm(芒除外),密集于穗轴的一侧,几无柄,被粗毛。第一花内稃与其外稃等长,具二脊。谷粒椭圆形,长约4mm,骨质,平滑光亮,顶端具小尖头。花果期夏、秋季。
2.板蓝根杂草的防治
(1)农艺措施
合理轮作,根据当地条件,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2)化学除草
综合分析播前、播后苗前和苗后施药的优缺点,并考虑到板蓝根植株的安全性,板蓝根化学除草应以播前土壤施药为主,争取一次施药便能保证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危害。
播前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如下:
a.48%氟乐灵乳油
氟乐灵杀草谱广,能有效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千金子和画眉草等,以及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如藜、蓼、苋、马齿苋等,田间持效期2~3个月。板蓝根播种前,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80~100ml,加水后均匀喷雾于土表。氟乐灵易挥发和光解,施药后2小时内要及时混入5~7cm土中(耙深10cm左右),最好是喷药耙混一次完成,间隔5天后播种。
b.50%乙草胺乳油
该药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并可兼治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每亩用该剂80~150ml,兑水均匀喷雾土表。
c.8%高效盖草能
该剂杀草谱广,施药适期长,吸收传导快,可有效防治1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而且对板蓝根很安全。每亩用该剂25~30ml,兑水20~30L均匀喷雾。
d.克草星
该药为具有触杀和一定内吸传导作用的高效广谱除草剂,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千金子、画眉草、藜、蓼、苋、马齿苋、龙葵、草、蓄、青葙、野西瓜苗、鸭跖草等,以及一些难除杂草,如苘麻、泽漆、苍耳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多年生杂草,如莎草、狗牙根、田旋花和牵牛花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杂草平均高度5cm以下时,每公顷用6%克草星乳油750~900ml(50~60ml/亩),兑水450~600L(30~40L/亩),作茎叶均匀喷雾。
(3)人工除草
对播前土壤未施药或效果不理想的田块,要进行人工除草。
八、板蓝根栽培技术的改进
很多产区采用平畦种植板蓝根,即将种子播入整好的平畦内。这种栽培方法虽便于浇水,但反复浇水致使土壤板结,产量受到一定影响。采用高平畦栽培板蓝根,由于畦面高,避免了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从而可以提高产量(表2-8)。
(一)栽培方法
在整好的地面上做50cm宽、15~20cm高的高平畦。畦与畦之间留20cm宽的沟,以备浇水用。畦面按行距15cm开沟,沟深2~3cm,下种后盖平稍压,立即浇水,以水沿高畦两侧沟渗透畦面湿润为度。其他整地及管理方法与平畦种植法同。平畦对照区按习惯的平畦种法,即在整好1m宽的平畦上按行距20cm开浅沟下种。
高畦种植板蓝根对茎、叶生长量影响不大,但其根产量可提高20%左右。其原因是高畦种植能使畦面熟土层增厚,土壤疏松,浇水时沿高畦两侧渗透至畦面湿润,不易造成土壤板结。而且施用的基肥较集中于根部,利于其吸收利用。同时,由于畦面高,避免了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 九、粘土地菘蓝栽培丰产技术
(一)选地整地
菘蓝怕水涝,平原地带排水不畅,要选地势高、靠近河渠、排水良好的地块。菘蓝根系扎得较深,要求深厚的土层,还要求细碎平整的土壤,但粘土地易板结,土块较坚硬,直接整碎很不容易,要实行"秋深耕-冬冻垡-春浅耕"的耕作方法。秋季前收获后,将土地深翻25~30cm,不要行耙,冬季冻酥土块,冻死越冬害虫,来年春季早耕(解冻后即可耕作),可比第一遍稍浅,以免出现坚硬的犁底层,耕后细耙。为克服排水不畅,要开沟作畦。一般畦高20~25cm,畦宽1.2~1.5m,略呈龟背形。沟宽20~30cm,沟底要平。每2hm2地备一眼机井,以便灌溉。
(二)施肥
粘土地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为改变这一贫瘠状况,要多施有机肥料。前些年大家只重视氮肥,施入磷肥较少,土壤严重缺磷,要多施磷肥。实践证明,适当增施磷肥可提高菘蓝的产量。施肥以底肥为主,春耕前每亩施腐熟料栏肥2500~3000kg,焦泥灰1000~1500kg,铺施畦面,深翻至土壤下层,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肥力。每亩施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20kg,掩入犁沟中。每到大青叶采割的前15~20天,可追1次人粪或速效化肥,在雨后土表疏松时进行。追肥时土壤不可过干或过湿,过干易揭伤块根;过湿则踩后易板结土壤,影响菘蓝生长。
(三)播种
清明前后播种,一般用条播法,在畦面上开4~6cm深的浅沟,行距25cm。种子用水浸过后,晾一下,随即拌土播种。每亩用种量1.5~2.0kg,约10天出苗。
(四)田间管理
粘土地雨后表层容易结成硬壳,宜洒水催苗。中耕要勤,在雨后表土刚干时进行,以便保墒。幼苗期不能中耕,杂草用手拔除,苗高3cm时按株距6cm左右定苗,粘土地不易保墒,若遇干旱,要在早晨和晚上进行灌溉,若遇水涝,要及时排水。
(五)收获
大青叶的采割应根据叶与根的需用比例。少割叶子可增加根的收获量。正常情况下,大青叶可割3刀。霜降后即可采挖大青根,选择晴天土壤稍干时进行,连同叶子一同挖出,去净泥土、芦头和叶,晒干。
相关信息
□
板蓝根栽培技术
2011-7-04
□
夏播板蓝根栽培技术
2008-6-11
□
春播板蓝根的栽培技术
2008-6-11
□
板蓝根霜霉病防治
2011-7-05
□
板蓝根灰斑病防治
2011-7-05
□
板蓝根的繁殖方法
2011-7-04
□
板蓝根的育苗方法
2011-7-04
□
板蓝根种植技术
2008-6-11
□
板蓝根栽培管理技术
2008-6-11
□
板蓝根病害识别与防治
2011-7-05
□
板蓝根常见病及其无公害防治
2008-6-11
□
栾树:栽培技术
2011-8-22
□
银杏苗木栽培技术
2011-8-22
□
彩叶马醉木栽培技术
2011-8-22
□
月桂栽培技术
2011-8-22
□
小叶榕 - 栽培技术
2011-7-21
□
射干栽培技术
2011-7-18
□
香樟 - 栽培技术
2011-7-05
□
关木通栽培技术
2011-7-04
□
人参栽培技术
2011-6-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最新苗木资讯信息
苗木种植后的养护
栽植后回填土应尽量多填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
苗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反季节种植的苗木起挖前的准备工作
苗木属地对比
今日苗木求购信息
0条
河南求购胸径10公分乌桕
江苏求购胸径14公分银杏树
山东求购17公分速生白蜡
江苏求购地劲14公分美人梅
江苏求购12公分樱花
广东求购栾树15分 全冠10分腊肠
平台指南
入员注册
苗木求购信息
平台更新
通知公告
站点导航
二维码汇总
会员服务
苗木求购
管理登录
最新报价
认证展示
店铺布置
苗木价格
使用帮助
证照认证
登录答疑
注册流程
配图上传
微信访问指南
二维码设置
站务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发展历程
手机访问
注册条款
扫码访问
站点地图
天天苗木网
:中国绿化苗木信息服务网站欢迎您!
Copyright@2021-2022
天天苗木网
QQ
客户端
手机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