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栽培技术

2011/7/4 16:42:04

由于菘蓝(Isatisindigotica)和欧洲菘蓝(Isatistinctoria)自然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相似,所以本节板蓝根的栽培技术即是指这两个种的栽培技术。
一、自然生长习性和我国适宜栽培区
  菘蓝(Isatisindigotica)和欧洲菘蓝(Isatistinctoria)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春、秋季节温度适宜时,叶片生长肥大。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根部顺直,光滑,产品质量好。低洼积水的土壤容易烂根。
  菘蓝(Isatisindigotica)和欧洲菘蓝(Isatistinctoria)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一般在长江流域和华北、西北种植广泛。
二、选地整地
  种植板蓝根应选疏松肥沃的土壤。前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秋耕越深越好,因板蓝根的主根能伸入土中50cm左右,深耕细耙可以促使主根生长顺直,光滑,不分杈。种前每亩施农家基肥3000~4000kg,把基肥撒匀,深耕细耙整地作畦。
三、板蓝根的繁殖
  1.种子形态
  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长13.2~18.4mm,宽3.5~4.9mm,厚1.3~1.9mm,表面紫褐色或黄褐色,稍有光泽。先端微凹或平截,基部渐窄,具残存的果柄或果柄痕;两侧面各具一中肋,中部呈长椭圆状隆起,内含种子1枚。种子长椭圆形,长3.2~3.8mm,宽1.0~1.2mm,表面黄褐色,基部具一小尖突状种柄,两侧面各具一较明显的纵沟(胚根与子叶间形成的痕)及一不甚明显的纵沟(两子叶之间形成的痕)。胚弯曲,黄色,含油分,胚根圆柱状,子叶2枚,背倚于胚根。千粒重10.2g。
  2.采集
  花期4~5月,果期5~6月,待角果表面成紫褐色或黄褐色时陆续采收,晒干脱粒,放干燥荫凉处保存。
  3.贮藏与寿命
  在北京1977年收获的种子放牛皮纸袋藏于室温,1980年3月14日测发芽率为0.3%;1979年收获的种子于相同的条件下贮藏,1981年2月12日测发芽率为30.3%;而在新疆1976年采种子放麻袋藏室温下至1980年1月25日测发芽率为80%。
  4.种子萌发
  菘蓝种子容易萌发,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见表2-1,由表可见,在15℃~30℃温度下菘蓝种子萌发均良好。生产上可春播或夏播,春播在4月上旬,夏播在5月下旬,先在畦面上按20~25cm行距划出2cm左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cm,稍加镇压,每亩播种量1.5~2kg,为收获种子也可秋播,于8~9月播种,播后4天即出苗。
  板蓝根用种子繁殖。板蓝根种子发芽率约为70%,温度在16℃~21℃,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5天出苗。
播种分春播和夏播。春播于3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夏播不迟于6月。翌年3月开始抽薹、现蕾,4月开花,6月果实相继成熟,全生育期约9~11个月。
  板蓝根多用条播法,按沟幅20~25cm开条沟,沟深1.5~2cm,将种子用水浸后沥干,拌入细土,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cm左右,稍加镇压。每亩播种量2.0~2.5kg。
四、田间管理
  在板蓝根株高4~7cm时,按株距6~7cm定苗,同时进行除草、松土。定苗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浇水和追肥。板蓝根生长前期一般宜干不宜湿,以促使根部下扎。生长后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养分吸收。一般5月下旬~6月上旬每亩追施硫酸铵40~50kg,过磷酸钙7.5~15kg,混合撒入行间。水肥充足叶片才能长得茂盛,生长良好的板蓝根可在6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采收2次叶片。为保证根部生长,每次采叶后应进行追肥浇水。
五、板蓝根留种及采种
  一年生的菘蓝不开花结果,春播后当年收根。在刨收根时,选择无病虫害、粗大健壮、不分杈的根条留种。按行距50cm、株距20~25cm移栽到肥沃的留种地上。栽后及时浇水。11月下旬铺上一层马粪或圈肥防寒,第二年春天返青后及时浇水、松土、施肥,5~6月种熟后,采下晒干,存放在通风干燥处备用。
六、加工
  在10月间地上部枯萎后刨根。一般春播的应在立秋至霜降时采挖,秋播的宜在霜降后采挖。根据各地经验,秋末采挖的质量优于春季采挖的,因此应提倡秋季采挖。采挖时先在畦旁开挖60cm深的沟,然后顺序向前刨挖,去净泥土,晒至7~8成干,扎成小捆,再晒干透。以根长直、粗壮、坚实、粉性足者为佳。在北方6月下旬苗高18~20cm时可收割一次叶子,割时留茬3~5cm,待苗子重新生长可再割一次叶。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每年可收叶3次,晒干即为药用大青叶。
七、板蓝根的病虫草害防治 
  (一)板蓝根的病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1)病原菌
  ①形态
  板蓝根霜霉病菌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菌科、霜霉菌属真菌。其学名是PeronosporaisatidisGaum。孢囊梗1根至数根,丛生,自气孔伸出,主梗(轴)较粗壮,基部膨大,长宽径(83~208)?m×(9.6~24)?m,叉状分枝2~6次,顶枝(末枝)弯曲,长宽径(6.4~22.4)?m×(1.6~3.2)?m;孢子囊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9.2~28.2)?m×(19.2~24)?m,平均25?m×23.4?m。
  ②侵染循环
  霜霉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病残组织中越冬。在田间生长的植株病组织越冬的菌丝体,于翌年春季天气转暖后从病部抽生孢囊梗及孢子囊,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次侵染,扩大为害。田间植株发病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湿度)下,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造成重复侵染。据观察,板蓝根果荚发病严重,且苗期也经常有霜霉病为害。在新种植区,板蓝根受霜霉病为害也较严重。
  (2)症状
  发病叶片在叶面出现边缘不甚明显的黄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变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相应的背面长有一层灰白色的霜霉状物,即露在寄主体外的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湿度大时,病情发展迅速,霜霉集中在叶背,有时叶面也有。后期病斑扩大变成褐色,叶色变黄,叶片干枯死亡。
  茎及花梗受害,常肿胀弯曲成龙头状。茎秆黑色有裂缝,病部亦有灰白色霜霉状物,严重被害的植株矮化,荚细小弯曲,常未熟先裂或不结实。
  (3)发病因素
  ①气候与发病的关系
  本病在气温13℃~15℃、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因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成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如在浙江省1983年4月初,当日平均温度13℃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就普遍出现"霜霉",随后雨水减少,病势发展较慢;而4月8日~13日连续降雨56mm,这时气温14℃左右,相对湿度95%~99%,4月16日~18日病叶明显增多,叶片发病指数增加至76.2。说明连续降雨数日,一旦转晴,田间病情迅速发展,1984年4月上、中旬浙江地区又出现类似情况。
  ②品种与发病关系
  板蓝根品种间的抗病力有一定的差异(见表2-2),以发病率和叶发病指数比较,日本菘蓝没有发病,草大青均发病,其中抗病顺序为:江苏草大青>浙江草大青>河北草大青。
  ③栽培管理与发病关系
  凡栽培管理差,水肥不足,中耕除草不及时以及连作的地块,发病都比较严重。
  (4)防治方法
  ①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
  ②收获后处理病残株,减少越冬菌源;
  ③避免与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
  ④病害流行期用1∶1∶(200~3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
  (5)药剂防治效果比较
  ①药剂种类与防治效果的关系
  不同药剂防治板蓝根霜霉病的效果是不同的(表2-4),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板蓝根霜霉病以40%霜疫灵效果最好,百菌清、敌克松次之,代森锌最差。
  2.板蓝根白锈病
  (1)病原
  学名为Albugocanbida,属鞭毛莱茵亚门、卵菌纲、霜霉菌目、白锈菌科、白锈菌属真菌。孢囊梗(35~40)?m×(5~17)?m,棍棒状无色,单胞。顶端自上而下依次形成孢子囊,贯连成串,相互连接处有细小颈部。孢子囊近球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5~27)?m×(13~25)?m。孢子囊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圆形或肾形,具有两根鞭毛,从孢子囊先端游出。经过短期游动后,鞭毛收缩,体形变圆,外部形成一层胞膜。随后,孢子萌发伸出芽管,从气孔侵入寄主组织。孢子囊萌发最适温度为10℃左右,最高25℃。藏卵器近球形,无色,多呈空腔,大小为(60~93)?m×(42~63)?m。卵孢子近球形,褐色,生于肿大的茎及果上。外壁有瘤状突起,大小为(33~48)?m×(33~51)?m,瘤状突起高2.75?m。雄器侧生,大小为24.53?m×11.88?m。
  (2)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叶背出现隆起的、外表有光泽的白色脓疮状斑点。病斑约2~3mm,脓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孢子囊。脓疮斑在叶背零星分布,最后叶片枯死。
  (3)发病规律
  以存在于土壤内病残组织上的卵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生长期病部长出的孢子囊随气流分散,再次侵染,扩大危害。低温高湿有利发病。4月中旬至5月发生,为害时间较短。
  (4)防治措施
  ①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减少越冬菌源。有条件实行轮作。
  ②雨后及时通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③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20),每隔7天1次,连续喷2~3次。
  3.板蓝根根腐病
  (1)病原
  学名为Fusariumsolani,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真菌。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无色或浅色。分生孢子圆形、镰刀形,即小型孢子为圆形、单胞,大型孢子为镰刀形。
  (2)症状
  被害植株地下部侧根或细根首先发病,再蔓延主根;有时,主根根尖感病再延至主根受害。被害根部呈黑褐色,随后根系维管束自下而上呈褐色病变,向上蔓延可达茎及叶柄。以后,根的髓部发生湿腐,黑褐色,最后整个主根部分变成黑褐色的表皮壳。皮壳内呈乱麻状的木质化纤维。根部发病后,地上部分枝叶发生萎蔫,逐渐由外向内枯死。
  (3)发病规律
  土壤带菌为重要侵染来源。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7月为盛期。田间湿度大和气温高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若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气温在20℃~25℃时,有利发病,高坡地发病轻。
耕作不善及地下害虫为害,造成根系伤口,可促使病害感染,引起发病。
  (4)防治措施
  ①选择土壤深厚的沙质壤土、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并实行合理轮作。
  ②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发病期喷洒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4.板蓝根黑斑病
  (1)病原
  学名为Alternarias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交链孢属真菌。
分生孢子长圆形或棒形,有纵横隔膜,串珠形,暗色,孢子梗垂直,较短。
  (2)症状
  在叶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常具轮纹,周围有退绿晕圈,病斑较大,一般直径3~10mm。病斑正面有黑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后期病叶枯萎脱落。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自5月起开始发生,一直可延续到10月。其中以6~9月发生最为严重。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发病。
  (4)防治措施
  ①合理轮作,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菌源。
  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00)或65%代森锌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每亩用量75kg,连续喷2~3次。
  5.板蓝根灰斑病
  (1)病原
  学名为Cercosporss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尾孢属真菌。孢子线状或蠕虫状,具有2~7个横隔膜,孢子梗垂直、暗色,孢子暗色或无色。
  (2)症状
  受害叶面产生细小圆形病斑,略凹陷。病斑边缘褐色,中心部灰白色。病斑变薄发脆,易龟裂或穿孔。病斑直径2~6mm,叶面生有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子实体。自老叶先发病,由下而上蔓延。后期,病斑可互相愈合,病叶枯黄而死。
  (3)发病规律
  病原菌随病残组织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种子亦可带菌。6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盛期。日平均温度在23℃~25℃时,有利于发病,蔓延迅速。
  (4)防治措施 
  ①轮作和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②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③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100)保护,或喷65%代森锌600~800倍液防治。
  6.板蓝根菌核病
  菌核病为板蓝根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植株大批死亡。
  (1)病原
  学名为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核盘菌科、核盘菌属真菌。菌核在茎秆内,大小为(1.5~3)mm×(1~2)mm。在土表及根部附近长有菌丝,由菌丝密集成鼠粪状菌核。
  (2)症状
  为害根、茎、叶和荚,以茎部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基部叶片首先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后为青褐色,最后叶片腐烂,仅剩叶脉。在多雨高湿时,受害茎秆内布满白色菌丝,皮层软腐,茎秆碎裂成乱麻状。茎中空,生有黑色鼠粪状菌核。在茎秆表面或叶上可见菌核。茎叶受害后,枝叶萎蔫,逐渐枯死。
  (3)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生长期间生子囊孢子借风雨飞散,进行再次侵染,扩大为害。在4月中旬发病,4月下旬到5月份为发病盛期。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管理粗放、雨后积水等,均有利于发病。
  (4)防治措施
  ①水旱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②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疏沟排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喷洒65%代森锌400~600倍液,每亩用量75~100kg,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7.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部。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发病严重。低温多湿、氮肥过多、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均易发病。高温干燥时,病害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a.排除田间积水,抑制病害发生;
b.合理密植,氮、磷、钾肥合理配用,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c.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枝和落叶,烧毁;
d.药物防治可喷洒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
  (二)板蓝根的虫害及其防治
  1.菜粉蝶Pierisrapae
  俗称菜青虫、白蝴蝶、青条子。属鳞翅目,粉蝶科。国内分布较广,遍及各省。菜粉蝶寄主植物已知有9科35种。如十字花科、菊科、白花菜科、金莲花科等,嗜食十字花科植物,以幼虫取食,2龄以前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一层薄而透明的表皮;3龄以后将叶片咬穿,吃成缺刻孔洞,严重时将全叶吃光仅留叶柄,致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同时它还能传播其他病害。
  (1)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
  结合积肥,处理田间残枝落叶及杂草,集中沤肥或烧毁,以杀死幼虫和蛹。冬季清除越冬蛹。
  ②药剂防治
  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施药。常用农药如下:
  a.杀螟或青虫菌(每克含活孢子数100亿以上的菌粉),稀释2000~3000倍,并按药液量加适量的肥皂粉或茶枯粉等粘着剂。
  b.用90%结晶敌百虫1000~1500倍液,在50kg药液中加60g碱面。
  c.用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
  d.用50%马拉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注意用量要少。
  e.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1.5~2kg。
  f.用2.5%鱼藤精乳油800倍。
  g.苦树皮500g,加肥皂30g,水15kg,浸24小时,以浸出液喷射;或将根皮研成细末,500g加1.5~2.5kg草木灰,于朝露未干时撒在叶上。
  h.闹羊花:把花及花柄晒干磨成细粉,撒在菜叶上。
  2.银纹夜蛾
  (1)防治方法
  ①防治指标
  田间测定证明,百株有虫50头以上时防治为宜。
  ②药剂防治
  以2.5%敌百虫粉或2%西维因粉剂喷施,每亩2~2.5kg,对3龄以下幼虫的杀伤效果可达95%以上,但对3龄以上幼虫效果较差。用50%杀螟松或50%马拉硫磷作超低量喷雾,每亩用原液150~200ml,对各龄幼虫杀伤率均达90%以上。
  3.黑点银纹夜蛾Plusianigrisigna
  (1)防治方法
  生产实践上掌握卵盛孵期至3龄以前幼虫阶段,可以获得良好防治效果,参见银纹夜蛾防治方法。
  4.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1)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 清除田间残株、枯叶,铲除杂草以消灭越冬场所及部分越冬虫口。
  ②药剂防治 参见菜粉蝶的防治方法。
  ③性诱剂使用 用小菜蛾活雌蛾以及用酒精等粗提的性诱剂施放田间引诱雄蛾,能有效地减少田间虫口数量,而且投资少,方法简便易行。具体方法如下:诱捕器由铁纱笼(2cm×10cm)、水钵、三角支架三部分组成。将羽化后的雌蛾放入铁纱笼内,笼口用纱布封好,纱笼中间穿一根铁丝,将其搁于瓦钵上。钵内盛清水,加少量洗衣粉,笼距水面3cm高。将钵固定在竹竿做的三角支架上,放入田间以高出植株30cm为宜。每笼放3头活雌虫,每亩放置2个诱捕器。
  5.潜叶蝇
  双翅目,水蝇科。
  (1)防治方法
  ①清除野生寄主,消灭野生寄主上第一代卵、幼虫和蛹,以减少第二代发生量,从而减轻受害,这也是一项很好的防治方法。
  ②化学药剂对潜叶蝇的卵杀伤力很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用。
  ③提高栽培技术,精耕细耙,及时中耕除草,施用追肥。
  6.茄跳甲Psyliodesbalyi
  属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成虫咬食叶片,幼虫蛀根为害。
  (1)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同时翻耕土地,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减少越冬基数。
  ②保护和饲养天敌。在使用农药防治成虫时,不要普遍喷药,隔行、隔厢喷药,均可保护天敌--狩蝽。另外狩蝽、蠼螋均能在室内饲养,饲料也易解决,蠼螋只要供给鳞翅目的幼虫即可生长繁殖,而狩蝽食性也广,茄跳甲、细毛蝽、菜蝽都可饲喂,通过饲养繁殖,释放于田间,以补充田间天敌数量。
  ③在每年5~6月或8月,成虫发生数量多,于清晨茄跳甲活动较弱时喷药防治。90%敌百虫400倍等喷雾,防治效果在75%~80%。用以上药剂灌根,可以防治幼虫和蛹。
  (二)板蓝根田常见杂草
  (1)双子叶杂草
  a.猪毛菜SalsoiacollinaPall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枝淡绿色,有条纹,生稀疏短硬毛或无毛。叶丝状圆柱形,肉质,生短硬毛,长2~5cm,宽0.5~1mm,先端有小刺尖。花序穗状,细长,生于枝条上部;苞片先端有硬针刺;花被片5,结果后背部生短翅或革质突起。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横生或斜生,直径约1.5mm,顶端平,胚螺旋状。花期6~9月。
  b.扫帚菜Kochiascoparia(L.)Schrad.
一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柔毛。茎直立,分枝甚多,晚秋时常变成红色。叶稠密,互生,几无柄,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3~7mm。花无梗,通常单生或2个生于叶腋;花被片5,果期自背部生三角状横突或翅;胞果扁球形,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扁平。花期6~9月,果熟8~10月。
  c.灰菜ChenopodiumalbumL.
  一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直立,光滑,有棱和绿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叶有长柄,叶形变化大,大部为卵形、菱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波状牙齿,植株上部的叶一般较狭窄,全缘,叶片下面皆生粉粒,呈灰绿色。花小,簇生成圆锥花序,排列甚密。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种子横生,双凸镜形,直径1mm,光亮,表面有不明显的沟纹及点洼;胚环形。
  d.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
  一年生草本,匍匐,肉质,无毛。茎带紫色。叶楔状矩圆形或倒卵形,长10~25mm,宽5~15mm,光滑,无柄。花3~5朵生于枝顶端,无梗,黄色。蒴果圆锥形,盖裂;种子极多,肾状卵形,直径不到1mm,黑色。花期5~9月,果实6月逐渐成熟。
  e.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L.)Medic.
  一或二年生草本,株高20~50cm,全株稍被白色的分枝毛或单毛。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丛生,平铺地面,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0cm,裂片有锯齿,具长叶柄;茎生叶不分裂,狭披针形,长1~2cm,基部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多生于枝顶,少数生于叶腋;花小,白色,有长梗。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微凹,有极短的宿存花柱,种子二室,每室有多数种子,种子长椭圆形,长1mm,淡褐色。花期4月初至6月,果后即逐渐枯死。
  f.独行菜LepidiumapetalumWilld.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5~30cm。主根白色,幼时有辣味,故名辣辣根。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基生叶狭匙形,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叶柄长1~2cm;上部叶条形,有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果时伸长,排列疏松;花极小;花瓣退化为丝状。短角果近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长约3mm,先端微缺,上部有极窄翅;种子椭圆形,长约1mm,平滑,棕红色。花期4~6月。
  g.田旋花ConvolvulusarvensisL.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茎蔓生或缠绕,有棱角或条纹。叶互生,戟形,长2.5~5cm,宽1~3.5cm,全缘或3裂,中裂片大,侧裂片展开,略尖;叶柄长1~2cm,约为叶片长的1/3。花序腋生,有花1~3朵,花梗长3~8cm;苞片2,线形,与萼远离;萼片5,卵圆形;花冠漏斗状,长约2cm,粉红色,顶端5浅裂;子房2室,柱头2裂。蒴果球形或圆锥形;种子4,黑褐色。种子春季萌发;我国中部地区花期5~9月,6月果实渐次成熟。
  h.夏至草Lagopsissupina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茎直立,四棱,有毛。叶对生,掌状3深裂,越冬叶较宽大,边缘有小裂,两面均密生细毛。轮伞花序,有花6~10朵;苞片刺状,萼筒状钟形,有5脉,顶端有5尖齿,上唇3齿较下唇2齿长;花冠白色,长约7mm,二唇形,上唇全缘,较下唇长,下唇3裂,雄蕊4,2强,包在花冠筒内。小坚果褐色,长卵形。北京地区花期4~6月,地上部分夏至死亡。
  i.苦菜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自基部多分枝,下部平铺或斜出,逐渐向上直立,高10~20cm。叶细长,条形或倒披针形,无柄,基生叶较大,边缘有小齿或不整齐的羽状分裂,长7~10cm,宽约1cm,两面均呈灰绿色,柔软;茎生叶细而尖,全缘,基部不抱茎。头状花序排列成稀疏的聚伞状,小而多;总苞于花未开时呈圆筒状;花黄色、白色或淡紫色,全为舌状花。瘦果棕色,有条棱,长约4~5mm,冠毛白色。北部地区花期4~7月。
  (2)单子叶杂草
  a.升马唐Digitariaadscendens(H.B.K.)Henrard
  一年生草本,秆基部倾斜或横卧,着土后节易生根,高30~50cm。叶片条状披针形,长4~10cm,宽4~10mm,边缘稍变厚,微呈波状,稍粗糙;叶鞘无毛或鞘口及基部疏生柔毛;叶舌膜质,顶端钝圆,长1~3mm。总状花序3~8个,长6~10cm,呈指状排列于秆顶;小穗披针形,长约3mm,孪生,一具长柄,一具短柄,两行互生于穗轴之一侧;第一颖小,三角形,无脉;第二颖狭披针形,长约为小穗的1/2~3/4,有3脉,边缘具纤毛,脉间稍被细软毛;第一外稃等长于小穗,有5脉,脉间距离较均等或主脉与间脉之间距离较宽,脉上有长纤毛,成熟后多张开,间脉与边脉间稍长于第一外稃,边缘质薄覆盖其内稃。花果期夏、秋季。
  b.稗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
  一年生草本,丛生,秆粗壮,直立或广展,光滑无毛,高50~130cm;叶片条形,长可达40cm,宽5~15mm;叶鞘光滑;叶舌缺。圆锥花序直立或垂头,呈不规则的尖塔形,绿色或紫色,长9~18cm,花序主轴具角棱,粗糙;总状花序开展或上升,上可达10cm,或其小枝下部较疏,上部排列较密,基部具有硬刺疣毛;小穗长3mm(芒除外),密集于穗轴的一侧,几无柄,被粗毛。第一花内稃与其外稃等长,具二脊。谷粒椭圆形,长约4mm,骨质,平滑光亮,顶端具小尖头。花果期夏、秋季。
  2.板蓝根杂草的防治
  (1)农艺措施
合理轮作,根据当地条件,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2)化学除草
  综合分析播前、播后苗前和苗后施药的优缺点,并考虑到板蓝根植株的安全性,板蓝根化学除草应以播前土壤施药为主,争取一次施药便能保证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危害。
播前土壤处理常用药剂如下:
  a.48%氟乐灵乳油
  氟乐灵杀草谱广,能有效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千金子和画眉草等,以及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如藜、蓼、苋、马齿苋等,田间持效期2~3个月。板蓝根播种前,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80~100ml,加水后均匀喷雾于土表。氟乐灵易挥发和光解,施药后2小时内要及时混入5~7cm土中(耙深10cm左右),最好是喷药耙混一次完成,间隔5天后播种。
  b.50%乙草胺乳油
该药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并可兼治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每亩用该剂80~150ml,兑水均匀喷雾土表。
  c.8%高效盖草能
该剂杀草谱广,施药适期长,吸收传导快,可有效防治1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而且对板蓝根很安全。每亩用该剂25~30ml,兑水20~30L均匀喷雾。
  d.克草星
  该药为具有触杀和一定内吸传导作用的高效广谱除草剂,对多种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千金子、画眉草、藜、蓼、苋、马齿苋、龙葵、草、蓄、青葙、野西瓜苗、鸭跖草等,以及一些难除杂草,如苘麻、泽漆、苍耳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多年生杂草,如莎草、狗牙根、田旋花和牵牛花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杂草平均高度5cm以下时,每公顷用6%克草星乳油750~900ml(50~60ml/亩),兑水450~600L(30~40L/亩),作茎叶均匀喷雾。
  (3)人工除草
  对播前土壤未施药或效果不理想的田块,要进行人工除草。
  八、板蓝根栽培技术的改进
  很多产区采用平畦种植板蓝根,即将种子播入整好的平畦内。这种栽培方法虽便于浇水,但反复浇水致使土壤板结,产量受到一定影响。采用高平畦栽培板蓝根,由于畦面高,避免了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从而可以提高产量(表2-8)。
  (一)栽培方法
  在整好的地面上做50cm宽、15~20cm高的高平畦。畦与畦之间留20cm宽的沟,以备浇水用。畦面按行距15cm开沟,沟深2~3cm,下种后盖平稍压,立即浇水,以水沿高畦两侧沟渗透畦面湿润为度。其他整地及管理方法与平畦种植法同。平畦对照区按习惯的平畦种法,即在整好1m宽的平畦上按行距20cm开浅沟下种。
  高畦种植板蓝根对茎、叶生长量影响不大,但其根产量可提高20%左右。其原因是高畦种植能使畦面熟土层增厚,土壤疏松,浇水时沿高畦两侧渗透至畦面湿润,不易造成土壤板结。而且施用的基肥较集中于根部,利于其吸收利用。同时,由于畦面高,避免了因雨季积水造成烂根。  九、粘土地菘蓝栽培丰产技术
  (一)选地整地
  菘蓝怕水涝,平原地带排水不畅,要选地势高、靠近河渠、排水良好的地块。菘蓝根系扎得较深,要求深厚的土层,还要求细碎平整的土壤,但粘土地易板结,土块较坚硬,直接整碎很不容易,要实行"秋深耕-冬冻垡-春浅耕"的耕作方法。秋季前收获后,将土地深翻25~30cm,不要行耙,冬季冻酥土块,冻死越冬害虫,来年春季早耕(解冻后即可耕作),可比第一遍稍浅,以免出现坚硬的犁底层,耕后细耙。为克服排水不畅,要开沟作畦。一般畦高20~25cm,畦宽1.2~1.5m,略呈龟背形。沟宽20~30cm,沟底要平。每2hm2地备一眼机井,以便灌溉。
  (二)施肥
粘土地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为改变这一贫瘠状况,要多施有机肥料。前些年大家只重视氮肥,施入磷肥较少,土壤严重缺磷,要多施磷肥。实践证明,适当增施磷肥可提高菘蓝的产量。施肥以底肥为主,春耕前每亩施腐熟料栏肥2500~3000kg,焦泥灰1000~1500kg,铺施畦面,深翻至土壤下层,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肥力。每亩施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20kg,掩入犁沟中。每到大青叶采割的前15~20天,可追1次人粪或速效化肥,在雨后土表疏松时进行。追肥时土壤不可过干或过湿,过干易揭伤块根;过湿则踩后易板结土壤,影响菘蓝生长。
  (三)播种
清明前后播种,一般用条播法,在畦面上开4~6cm深的浅沟,行距25cm。种子用水浸过后,晾一下,随即拌土播种。每亩用种量1.5~2.0kg,约10天出苗。
  (四)田间管理
粘土地雨后表层容易结成硬壳,宜洒水催苗。中耕要勤,在雨后表土刚干时进行,以便保墒。幼苗期不能中耕,杂草用手拔除,苗高3cm时按株距6cm左右定苗,粘土地不易保墒,若遇干旱,要在早晨和晚上进行灌溉,若遇水涝,要及时排水。
  (五)收获
大青叶的采割应根据叶与根的需用比例。少割叶子可增加根的收获量。正常情况下,大青叶可割3刀。霜降后即可采挖大青根,选择晴天土壤稍干时进行,连同叶子一同挖出,去净泥土、芦头和叶,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