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拉丁名:SorbusaronioidesRehd.
种中文名:曲脉系
系拉丁名:Ser.ThomsonianaeYu
中文名:落萼组
组拉丁名:Sect.Micrinekes
属拉丁名:Sorbus
国内分布:产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生于山坡林中或湿润杂木林内,海拔1000—36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瓦山。
国外分布: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海拔:1000-3600
毛背花楸,灌木乔木,高4--12米;小枝圆柱形;紫黑色;有稀疏皮孔,幼嫩时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外具少数鳞片;无毛;叶片椭圆形、长圆椭圆形或椭圆倒卵形,长6--12厘米;宽2.5—5(6)厘米,先端短渐尖,稀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锐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在微下陷的中脉上具稀疏腺点,下面在突起的中脉上和侧脉基部具稀疏绒毛,老时逐渐脱落,侧脉7--10对,在叶边分枝成网状;叶柄长5—10毫米,多数无毛。复伞房花序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光滑无毛;花梗长2--5毫米;花直径7—8毫米;萼筒钟状,内外两面均无毛;萼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边缘有稀疏柔毛,不久脱落,内面先端有柔毛;花瓣卵形,长2.5—3.5毫米,宽2--3毫米,先端圆钝,白色;雄蕊20,几与花瓣等长或稍长于花瓣;花柱2—3,稀4,在中部以下合生。无毛,短于雄蕊。果实卵形,直径约1厘米,长9—11毫米,红色,表面光滑,2—3室,先端萼片脱落后留有圆环。花期5—6月,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