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花楸的资料介绍

2011/7/22 23:19:42

黄山花楸 - 种属概述

中文名:黄山花楸
英文名:Huangshan Mountainash
拉丁科名:Rosaceae
中文科名:蔷薇科
保护级别:3级
分布:安徽南部黄山,清凉峰;浙江西北部临安龙塘山,南部龙泉凤阳山;福建北部崇安黄岗山
现状:渐危种。为中国特有,目前仅残存于狭小范围,植株稀少,多成疏散的孤立木,种于的可孕率低,天然更新能力差,幼树极少见。有逐渐衰退迹象。
海拔下限(米):900
海拔上限(米):2700
气候类型:云雾多,湿度大,夏季气候温凉,冬季严寒
年降水量:1500-2000
土壤PH值:4.5-5.5
土壤类型:黄棕壤
生态特征:生于林边或林冠空隙处
群落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伴 生 种:黄山松 Pinus taiwanensis Hayata; 黄山栎 Quercus stewardii Rehd;黄山杜鹃 Rhododendron anwheiense Wils;南方六道木 Abelia dielsii (Graebn.) Rehd;华中山楂 Crataegus wilsonii Sarg
花期:5
果期:9-10

黄山花楸 -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粗壮,具皮孔,幼时具褐色柔毛,逐渐脱落至老时无毛。叶为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13-18厘米,叶柄长2.5-4厘米;小叶(4-)5-6对,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5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两侧不等,边缘近基部以上有粗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中脉有褐色柔毛,老时近无毛;叶轴幼时被褐色柔毛,老时脱落;托叶草质,半圆形,具粗大锯齿,花后脱落。复伞房花序顶生,长8-10厘米,宽12-15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密被褐色柔毛,逐渐脱落至果期近无毛;花直径7-8毫米,花梗长1-3毫米;花等外面无毛或近无毛,萼筒钟状,等片三角形;花瓣宽卵形或近圆形,白色,长3-4毫米;雄蕊约20,短于花瓣;花柱3-4,基部密生柔毛,几与雄蕊等长。小梨果球形,直径6-7毫米,红色,顶端具宿存闭合萼片,花期5月,果实成熟期9至10月。如图:

黄山花楸 -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黄山花楸 - 生长繁殖 黄山花楸扦插很难生根,育苗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


用40℃温水浸种24小时,混沙埋藏,进行低温冷冻催芽处理,温度控制在0℃-5℃。大约60天左右,1/3种子裂嘴即可播种。播种后覆土要薄,并保持床面湿润,出苗率可达80%,当年生苗高10厘米-20厘米。
处理黄山花楸种子的关键在“冷、湿”二字。温度超过5℃,种子停止发芽,因此最好在播种前两个月进行冷湿处理;种沙湿度比其它种子要大,为饱和持水量的80%,并要适早播,可提高出苗率。

黄山花楸 - 分布范围

黄山花楸产中国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地,黄山、大别山为其中心产地。分布于安徽南部黄山和清凉峰,浙江西北部临安龙塘山、南部龙泉凤阳山和福建北部安黄岗山。生于海拔900-2100米的中山地段。

黄山花楸 - 濒危及保护

黄山花楸自然种群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其种群间的遗传差异与其地理分布有关;黄山花楸自身的特殊进化历史和人为砍伐以及自然灾害(火灾、病虫害等)和小种群的遗传漂变作用是黄山花楸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保护价值
黄山花楸为本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中国特有种。在春季盛开白色密集的花朵,秋季则红色果实挂满枝头,是美丽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

保护措施
安徽黄山、清凉峰、福建武夷山和浙江风阳山已建立国家风景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应将它列入保护对象,加强管理,繁殖栽培。

黄山花楸 -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般用种子繁殖,但种子不易发芽作发芽试验,以便迅速扩大繁殖。


1、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种子的采集:黄山花楸种子9月中旬成熟,应及时采收浆果,然后将果实搓碎,用清水将种子漂洗干净。
种子的处理:首先将种子用高锰酸钾浸泡3-5天分钟后捞出,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按种沙1比3混合置于木箱内。箱内温度控制在17-20℃,湿度控制在60%-70%,每3-5翻动1次。待120-150天即可发芽,如不到播种季节发现种子30%裂口时,应该立即置于1-5℃的条件下控制发芽。

2、选地和整地
根据黄山花楸的生物学特性,育苗地宜选在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呈中性或微酸性,且比较肥沃的轻壤土。切忌在粘重土壤上育苗。播种前细致整地和作床,一般在4月末作高床(床面高于地表8-10厘米),床宽1米,床长10-20米,宜南北延长。向床匀撒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及磷酸二氢铵,农家肥5kg/m2,复合肥40g/m,翻动床面,深度为25厘米,将肥匀混在土壤中,打碎土块粗略搂平床面。为了防止病虫害,应向床面匀撒五氯硝基苯 代森锌4g/m2,最后细致做好床面。

经过处理后的混沙种子应适时早播,当平均地温达到8-9℃时,即可播种。新宾地区的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或5月上旬。床播,首先将床面每延长米开5趟沟,且沟底平,再向沟内均匀撒种,边播种边压实,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以利保墒。播种量为20g/m2,最后向沟内覆土1.0-1.5厘米,立即向床面喷洒清水,浸湿深度为15-20厘米,以后浇水多次少量。从播种到幼苗出齐前,保持表土湿润,含水率在60%左右,防止种子芽干,造成缺苗断条。6月末,由于幼苗茎细嫩,地表温差较大,为防止遭受日灼和病虫危害,要少量多次浇水,以调节床面温度和湿度。
7-8月一般为幼苗的生长旺盛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每隔2-3浇1次透水,还要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经常进行除草松土。8月中旬以后,控制浇水,除非特别干旱,平时不浇水,降低土壤温度。为了培育壮苗,在7月初对床面苗木施肥,可施复合肥15-20gm2,每年施2次,开沟施肥即可,但施肥时间不能过晚,促使苗木木质化,有利于苗木的越冬。

4、病虫害防治
为了防止病虫害发生,苗出齐后必须用敌克松500倍液或甲基异硫磷500倍液喷洒苗床,每7天喷洒1次,持续3-5次。

5、留苗密度
经过多年试验,黄山花楸育苗,留苗密度为110~140株/m2,1年生出圃苗,苗高可达50厘米,地径0.53厘米。春季起苗,即可作为绿化苗木定植或上山造林。

黄山花楸 - 植物价值

观赏价值
美丽珍贵的绿化观赏树种——新黄山网站有一则消息,在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海拔1460米处的杂木林中,有一株黄山花楸,树高12米,胸围2.4米,冠幅8X10米。这株大树的高度已经超过了《中国植物志》所载。
这株大树树龄已达三百年以上。它生机盎然,灰黑色粗壮的枝条上,布满灰白色的皮孔,斑斑有序;长圆形的羽状复叶迎风摆舞,绚丽可爱;初夏季节枝头吐出簇状白色花朵,宛如绣球,极为美丽;金秋时期红果累累,赤如珊瑚,朱红鲜艳,别具风采。它与黄山杜鹃、天女花、湖北海棠、珍珠黄杨等珍贵名木混生在一起,那潇洒的树姿,艳丽的花果,在群芳争艳中大有夺魁之势。
树姿优美,枝叶婆娑,果实艳丽,是园林观赏的珍品。在风景林中栽植数株,可使园林增色。该树种多生长在山峦、岩缝及沟谷天然林中,比较稀少,又是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应该加强保护和研究其繁殖利用。


食用价值
黄山花楸的树皮可提取栲胶,果可食及酿酒,也可造纸。其材质硬、细,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茎皮及果实均可入药。果实有健胃、补虚之效,可治虚劳、支气管炎、胃炎及维生素A、C缺乏症;茎皮苦寒,有清肺、止血作用,主治哮喘、咳嗽等症。

黄山花楸 - 相关词条

生物 植物 自然 蔷薇科

黄山花楸 - 参考文献

1.李中岳;观赏树种——黄山花楸;《园林》;2002年12期
2.尚礼;黄山花楸;;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