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竹白尾粉蚧
学名:Antonina crawii Cockereill
类属:同翅目粉蚧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合肥、成都、济南、太原和兰州等地。为害竹、刚竹、紫竹、苦竹、凤尾竹和罗汉竹等竹类植物。聚集在叶鞘基部和枝茎分杈处刺吸为害。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3.5毫米,椭圆形,暗紫色。老熟时整体膜质,但腹末数节硬化。卵椭圆形,两端较平,紫色。蜡囊卵形,白色,棉絮状,有白色蜡丝1-2根向上伸出(此端是肛门所在之尾端)。若虫紫色,两端较平。
发生规律 上海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雌成虫在一年生枝条、节间、叶鞘和隐芽中越冬。翌年3月(紫荆初花期)开始孕卵,5月上旬(溲疏盛花期、海桐谢花期)是第一代若虫孵化始期,5月中、下旬(金丝桃花蕾吐色期、石榴盛花期)为孵化盛期,6月上旬(合欢盛花期)为孵化末期。第二、三代若虫分别发生在6月和7月,第二代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第三代若虫可持续到11月。初孵若虫在晴天上午爬出蜡囊到叶鞘内刺吸为害,2龄若虫群集于枝杈和叶鞘上为害,并分泌白色絮状蜡质覆盖虫体,10-14天后蜡丝完全包着虫体,形成蜡囊,并大量分泌蜜露,常招致煤污病发生。山西地区一年发生2代,翌年4月下旬越冬雌成虫孕卵,5月上旬至6月下旬孵化,5月下旬为第一代若虫孵化盛期,第二代若虫孵化盛期在7月下旬。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人工刮除或修剪有虫枝,注意通风透光,可减少虫口密度。
(2)生物防治在发生不严重情况下,尽量不喷药剂,可释放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和红环瓢虫等天敌控制(瓢虫现已商品化)。
(3)药剂防治若虫孵化期喷施花保和烟参碱1000倍液防治。发生严重时,可用40%速扑杀2000或20%康福多4000倍液迅速压低虫口密度。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