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造林的关键技术

2011/7/4 16:46:40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名优食用油料树种之一。它同时具有医药、保健、化工、生态等多种功能。江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对发展高产油茶情有独钟。但是,新造油茶幼苗难成活和造林后第1年管护难度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农及林业生产单位,是他们的一块“心病”。笔者认为,除了科技意识不够强、技术服务不到位外,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造林的关键技术。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调查,油茶造林成活率大多在80%以下,低的仅有30%~40%,甚至“全军覆灭”。而成活率高的,比如樟树市城北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营造的46.7hm2油茶林达到了97%,说明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的潜力很大。笔者在实地调查走访、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以下主要关键技术,仅供参考。
1造林地选择
海拔一般500m以下的丘陵山地最好。坡向以南坡、东南坡最好,其他坡向的平缓山场也可。坡度以150左右的缓坡地为好,不宜超过300。pH值以5.0~6.5最好,中性、碱性土壤不适宜种植。土壤以土层深达8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石砾含量不超过20%为好。不透气的死黄泥土不适宜种植。要求地下水位在1m以下。
2整地方式与初植密度
2.1整地方式
坡度在20。以下的山场,可水平带垦,带宽1.2m左右,在带上打40~60cm见方、40~50cm深的植树穴,植树穴品字形排列。开穴时,注意表土、心土分开堆放,以利于栽植时表土回穴。能撩壕整地更好,在山坡上每隔3m(水平距离)挖一条深50cm、底宽60cm、沟底水平的等高壕沟,表土填入壕底,底土覆于壕沟上面外侧,整成内低外高的反坡梯面,梯面宽度1.5m左右。但坡度在20°以上的山场不宜撩壕整地。为保持水土,不宜全垦整地。整地时间一年四季均可,但以挖“伏山”最好。
2.2初植密度
土壤条件好且是计划间作的,初植密度1665株/hm2,株行距2m×3m;土壤条件较好但不计划间作的,初植2505株/hm2左右,株行距2m×2m;土壤条件较差且不计划间作的,初植3330株/hm2左右,株行距2m×1.5m。为达到早期幼林丰产增收目的或营建采穗圃需要,可适当密植,但不宜超过3330株/hm2。。
3苗木选择与准备
3.1良种壮苗
选用国家认定的良种并适合本区域种植的1年或2年生芽接培育的优良无性系种苗,苗高30—50cm,地径0.4c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应采用多系配合造林,一般需5一10个无性系,以5个以上混系栽植为佳。大力提倡轻基质网袋容器苗上山造林。
3.2起苗与运输
起苗前苗田要灌水湿润土壤,以防起苗时损伤更多的根系。用齿耙起苗,严禁用手直接拔苗。晴天应安排早晚起苗。分品系分等级打捆并作品系标记,苗捆大小要适度,建议50—100株/捆。捆好后最好用30—50mg/kg的GGR黄泥浆沾根保湿,用稻草等包住基部或将油茶苗放入塑料袋中保湿,并放置在阴凉处,尽量避免阳光直射。要求做到随起随运随栽。长途运输要用框装,遮盖篷布,以避免紧压闷堆,风吹日晒。油茶苗在车上时间不得超过18h,下车后如不能及时栽植的,应将苗木直立置于阴凉处,喷水保湿或假植。自起苗后24h内,应将苗木定植。
4栽植
4.1栽植季节与天气
应选择在新芽未萌动前,一般以冬末春初为宜,最好在立春前栽植,最晚莫过惊蛰。最好的栽植天气是阴雨或毛毛雨天或栽后下雨天气。也可视土壤类型而定,轻粘土宜阴天栽,沙壤土宜阴雨天栽,壤土雨后晴天栽。土壤过于干燥、潮湿、冰冻、大雨、烈日天气均不宜栽植。
4.2施基肥
在植树穴底部施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3kg/穴)或菜籽饼(0.5kg/穴)、复合肥(150—250g/穴),在基肥上面回填10cm左右的表土,并将土、肥充分拌匀。具体回填深浅应根据穴的深度和苗根长短决定,但回填土不宜少于10cm。
4.3切主根、顶端与整枝
对主根超过30cm的部分应切除,但尽量不要伤及须根。对苗高超过50cm的应切除顶端。可适当剪除部分侧枝、去除部分叶子,以减少水分蒸腾。
4.4定植与浇水
将苗木置于穴的中央部位,苗杆端正,根系舒展,回填穴土,分层培土压紧,根土密接,最后在植株四周覆盖松土,堆土呈馒头状,填土应高出周围地表10cm左右,以防松土下沉积水。注意苗根不能和基肥直接接触。应适当深栽,将苗木地上部分的1/3~1/2栽人土中。栽植时,有条件的应浇透定根水。遇久旱天气。也应浇水。
5套种与抚育
5.1套种
造林后3a内应科学套种,可选择油-粮、油-油、油-药、油-肥等4种套种模式。套种的植物主要有花生、黄豆、绿豆、马铃薯、油菜、黄姜、吴茱萸、胡枝子等。但藤蔓作物(如西瓜)、高秆作物(如玉米、高粱)、吸水吸肥很强的作物(如棉花、芝麻、小麦、大麦、烟叶)不能套种。同时,在季节安排上,还应尽量少种或不种盛夏时收获的作物。作物收获后,让作物根系及茎秆还山、腐烂变肥。忌蔸边套种,至少离蔸50cm距离,随着幼树长大,距离还应远些。
5.2抗旱保苗
于4月上中旬时,在幼苗兜旁两侧各摆一小捆稻草或割草覆盖幼苗兜周围,并用土将草覆盖、压紧。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植株浇水或林地灌溉。
5.3追肥
在离幼苗半径40cm远的地方开20~30cm的环状沟进行施肥。施用氮肥宜早,以3—4月为好,施磷肥、钾肥应于4~6月为好。也可混合施肥,氮、磷、钾比例2:1:1为好。
5.4松土除草
栽植后2个月要培蔸,避免露根和积水。一般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1次中耕除草在5—6月上旬,第2次在9~10月,忌高温季节抚育,以免骤然改变环境或损伤苗根,造成植株死亡。抚育时间以雨后晴天、土壤较干时为好。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蔸边浅(深度以小于6cm为宜)、冠外深(深度以10~15cm为宜),逐年深。并结合扶苗培蔸,将除去的杂草放在蔸下,用土覆盖,既作肥料,又可抗旱;亦可化学除草:选用高效广谱低毒、新型除草剂。
6主要病虫害防治
经调查发现,油茶幼林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主要害虫有金龟子和象甲。
6.1油茶炭疽病
各油茶产区均有分布,以为害油茶幼树、成树的当年生叶、果、枝梢、花芽和叶芽为主,初为褐绿色,水渍状,以后变成焦黄色,后期变为较均一的灰白色。病斑不规则,病健分界明显。病斑正面散生有黑色、细小的小黑点,病叶质脆,容易破碎、脱离。春季当温度在20℃以上时,遇高湿天气,开始发病,以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病最重。物理防治:勤修剪、整枝。清理当年病叶,集中烧毁。化学防治:在冬季和早春油茶未发叶时,用0.8~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对树体周围土壤消毒。发叶约4/5时,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叶面喷雾。发病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磷)1000倍液叶面喷雾。
6.2油茶软腐病
各油茶产区均有分布,以为害油茶成树、苗木当年生叶片、幼果为主,病叶初期产生圆形或半圆形水渍状病斑,后为土黄色,病叶中叶肉腐烂,仅剩表皮,易脱落。病果早期症状同病叶,后组织腐烂,变软,上有土黄色纽扣状颗粒,病果常开裂脱落。病菌在病叶、病果内越冬。发病较炭疽病早,当温度达到15%时,遇到高湿环境即可发病。叶部4月上旬开始发病,4~6月为发病盛期。果发病稍晚,在6月份,37℃以上发病停止。防治方法同油茶炭疽病。
6.3金龟子
为害油茶的金龟子主要有铜绿丽金龟、毛黄鳃金龟、黑绒鳃金龟、暗黑鳃金龟等。主要以成虫为害,可以将油茶当年生新叶全部吃光。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成虫发生为害盛期,6月中下旬为盛卵期,7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物理防治: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化学防治:在4月中旬成虫为害盛期,用25%辛·甲氰乳油1000倍或10%毒·氟铃脲乳油1000倍喷雾。在7月上中旬幼虫孵化盛期,在油茶地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3%锌硫磷颗粒剂30-45kg/hm2散施。
6.4象甲
为害油茶苗的象甲主要有丽纹象甲、大灰象甲、绿鳞象甲等。以成虫为害油茶新梢嫩叶。以幼虫在油茶树冠下越冬,成虫在4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为害,以傍晚为害最激烈,产卵于油茶根际10—30mm表土内。1物理防治:适时翻锄林冠下土壤,杀灭土中幼虫。化学防治:在油茶林冠下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3%锌硫磷颗粒剂散施,覆土。在4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为害盛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500倍叶面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