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小地老虎防治

2011/7/5 13:23:36

小地老虎学名:AgrotisypsilonR0tt
(一)寄主与危害:多种林木、果树幼苗。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沿河流、水池边以及水浇地发生严重。称各种苗木主要害虫。轻者造成缺苗断龚,重者毁种重播。
(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7-23mm,翅展40-54mm。头部、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胫节与附节外缘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前翅褐色,前缘是黑褐色,外缘以内多暗褐色,基线浅褐色双线波浪形不显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环纹黑色,有1个圆灰环,肾状纹黑色黑边,其外侧中部有1楔形黑纹伸到外横线,中横线暗褐色波浪形,外横线褐色,双线波浪纹,亚补缘线灰色不规则锯齿形,其内缘在中脉之间有了个尖齿,亚外缘线与外横线间在各脉上有小黑点,外缘线黑色,外横线与亚外缘线间淡褐色,亚外缘线以外黑褐色。后翅灰白色,纵脉及缘线褐色,腹部背面灰色。卵镘头形,直径约0。5mm,高约0。3mm,表面有纵横隆线。初产时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孵化前卵顶呈黑色。幼虫圆筒形,体长37-50mm,体宽5-6mm。头部褐色,具有黑褐色不规则网状纹,额中央有黑褐色纹;体灰褐至暗褐色,体表粗糙,满布大小不均匀彼此分离的颗粒,这些颗粒稍有隆起,背线、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但不甚明显,前胸背极暗褐色,背极黄褐色,其上具两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胸足与腹足黄褐色。蛹长18-24mm,宽约5.8-7.4;赤褐色,具光泽。腹部末端臀棘短,具短刺1对。
(三)生物学特性:小地老虎在河南省4代,以幼虫越冬,4月中旬出蛰危害。成虫白天潜伏于土缝、枯枝落叶、杂草等到隐蔽处,每一晚上17-23时进行觅食、交尾、产卵等活动,其中以22时前最盛。活动程度除与风有关以外,与当地平均气温关系亦很密切。当地平均气温达4-5℃时,在小范围内可见到有少量成虫活动,当平均气温达成10℃以上时,成虫活动范围大、数量多。成虫对黑光灯具很强的趋性。喜食糖、醋等酸甜味食物。利用此特性,进行预测发生时间和发生量,或直接诱杀成虫。成虫补充营养后,3-4天交配产卵,卵散产于杂草、幼苗或落叶以及土缝中。每头平均产卵量500-1000粒,多者达1980余粒。产卵量的多少与幼虫期的食料丰欠和成虫期补充营养的质量呈正相关。卵期与当地平均气温高低有关。一般为5天左右。幼虫共6龄。1-2龄幼虫群集杂草、幼苗顶心嫩叶处日夜取食病害。3龄后开始分散,白天潜伏杂草、幼苗根部周围土干、湿层之间,夜间出动吸断苗茎,尤以黎明前露水多时更烈,把吸断的幼苗拖入穴内啃食,当苗木木质化后,则食嫩叶,也可咬断茎干端部。3龄前取食量约占幼虫期食量的3%。4龄后,食量大增,常给苗木造成严重缺苗断垅现象。小地老虎性情凶暴,行动敏捷,当食料缺乏或环境不适,导致幼虫夜间迁移为害。老熟幼虫受惊,便卷曲作假死状。老熟时,在土层深5cm处做上室化蛹,蛹期限约15天。在河南省境内。多发生在河流两边的滩地,低凹积水以及常年灌溉区的苗圃地。其次是沙壤地轻于壤土、粘土地;苗圃地卫生壮况良好轻于卫生壮况差的。如苗圃地周围杂草丛生,卫生壮况恶劣,则小地虎发生严重。
(四)防治措施
1、及时中除草,可减轻小地老虎危害。
2、在播种前或幼苗出土前,于傍晚在苗床周围或苗圃内,放置用25%灭幼脲Ⅲ号300倍药液配制的幼嫩多汗草毒铒每10m放一堆(每堆药0。5kg)
3、在成虫发生期,利用糖醋液(即6份糖、3份醋、1份酒和10份清水)混合而成。每晚将该液置于苗圃地内,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