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根部病害防治

2011/7/5 13:23:39

第九章 林木根部病害防治 一、根部病害概述 (一)根部病害症状特点 根部病害也称土传病害,在发展初期不易察觉,在病因诊断上也比较困难。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的的症状表现在地下部分的,主要是皮层腐烂,形成瘿瘤或毛根。腐烂的皮层与木质部间常出现片状、羽状或根状的白色或褐色的菌索。在干基处长有子实体、菌膜、菌核、蛛网状菌丝体等,地上部分通常表现为叶片的色泽不正常,呈淡绿色。继之放叶延迟,叶形变小,提前落叶,容易发生萎蔫现象,最后是全株枯死。整个发病过程往往是渐进的。从初现症状至枯死有时能延续数年之久。根部真菌大多为兼性寄生菌,常见的有腐霉菌、疫霉菌、座坚壳菌、蜜环菌、茄丝核菌、镰孢菌、齐整小丝核菌等。 (二)根病的侵染循环特点真菌根病的病原菌都是森林土壤中的习居菌或半习居菌,能长期营腐生生活。通过主动传播和水流传播,根部相互接触也是根病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根病在林地上的扩展距离每年不过数米或数十米。因此,根部病害往往经过多年后才会造成大面积的侵染。但病菌一旦在林中定殖下来便很难根除。(三)根病的控制原则 1.在根病防治中,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 2.砍去病树并挖除病根是消灭侵染来源的重要措施。 3.可尝试在新伐桩上人工接种大隔伏革菌以阻止根白腐菌在伐桩上定殖;也可用有毒的药剂,如亚砷酸氢钠注入伐桩来阻止病菌的定殖。 4.用化学药剂防治根腐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可用药液直接浇灌或先将病树根围上层土壤挖开,找到病根割除后再灌药液或药土。对于苗木猝倒病,可采取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来控制根部病害发生。 二、代表种类 1.苗木猝倒病 分布与危害又称立枯病,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松、杉等针叶树幼苗,在短期内可引起幼苗大量死亡。此外还为害檫木、香椿、榆树、枫杨、桦树、桑树刺槐等阔叶树种的幼苗和花卉及多种农作物。症状 病害多在4~6月间发生,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出现4种症状类型。种芽腐烂型 种子或幼芽在出土前受到土壤中病菌的侵染而腐烂,这种类型往往不为人所注意。一般表现为出苗率降低或成块缺苗。茎叶腐烂型 幼苗出土后,由于苗木过于密集,苗丛内光照不足,遇阴雨天气,其嫩叶和嫩茎感病腐烂,常生出白色丝状物,往往先从幼苗顶端开始发病,然后蔓延全株。这种症状也称首腐或顶腐型猝倒病。幼苗猝倒型 幼苗出土后,扎根时期由于苗木幼嫩,茎部未木质化,外表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病菌自根茎侵入,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后根茎腐烂、缢缩,苗木迅速倒伏,引起典型的猝倒症状。 苗木立枯型 幼苗出土后,基部已木质化,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称立枯病。若拔出枯死苗木,根皮脱落,只能拔出木质部。 病原 引起苗木猝倒病的原因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于圃地积水、覆土过厚、土壤板结、烈日曝晒而引起种芽腐烂、苗根窒息腐烂或日灼性猝倒。侵染性病原主要是半知菌亚门中的镰刀菌Fusarium spp.、茄丝核菌Rhzoctonia solani kühn和鞭毛菌亚门中的腐霉菌Pythium spp.,偶尔也可由交链孢菌引起(图9-1)。 发病规律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都是土壤习居菌,有较强的腐生习性,平时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分别以厚垣孢子、菌核和卵孢子渡过不良环境,遇到合适环境和寄主便侵染致病。病害发生的时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5、6月间、幼苗出土后、种壳脱落前这段时间发病最重,1次病程只需要3~6h,可连续多次侵染发病,造成病害流行。病害的发生与以下情况有关:①前作是马铃薯、棉花、茄子、瓜及菜等感病植物的圃地,病株残体多,病菌繁殖快,苗木易发病;②雨天操作,因土壤潮湿、板结,促使种芽窒息、腐烂;③圃地粗糙,床面不平,土壤黏重,苗木生长纤弱,病害易于发生;④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常带有病株残体,病菌易于侵入为害苗木,且肥料在腐熟过程中,易烧坏幼苗;⑤播种过迟,幼苗出土较晚,出土后若遇阴雨,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生长,苗茎幼嫩,抗病力差,病害易于发生;⑥苗木过密,苗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苗蔓延,容易发生茎叶腐烂;⑦天气干旱,苗木缺水或地表温度过高,根茎灼伤,有利于病害发生;⑧连续培育松、杉苗木年以上的老圃地容易发病。控制措施(1)选用圃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地育苗,不用黏重土壤和前作是茄科等感病植物的土地作苗圃。在南方可推广山地育苗。由于新垦地土壤中病菌少,排水良好,苗木发病少。(2)土壤消毒 在酸性土壤中,播种前施生石灰300~375kg/hm2,可抑制土壤中的病菌,促进植物残体腐烂。在碱性土壤中,播种前施硫酸亚铁粉225~300 kg/hm2,既可防病,又能增加土壤中的铁元素和改变土壤的酸碱度,使苗木生长健壮。用75%五氯硝基苯粉剂与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比例3:1),用20倍过筛潮土稀释,用药量为4~6g/m2,施于播种沟内。还可用30%硫酸亚铁水溶液于播种前5~7d均匀地浇洒在土壤中,药液用量为2kg/m2 。(3)种子处理 播种前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h,捞出密封30min,用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4)加强苗圃管理 合理施肥,细致整地,播种前灌好底水,苗期控制灌水,加强松土除草,使之有利于苗木生长,防治病害发生。(5)苗木发病后要及时用化学药剂防治。对于幼苗猝倒,因多在雨天发病,可用黑白灰(即8:2柴灰与石灰),1 500~2 250 kg/hm2, 或用70%敌磺钠原粉2g/m2,与细黄心土拌匀后撒于苗木根颈部,可抑制病害蔓延,对于茎、叶腐烂,应及时揭去覆盖物和拔除积水,可喷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1次;对于苗木立枯,要及时松土,可用硫酸亚铁炒干研碎,与细土按2:100拌匀,1 500~2 250 kg/hm2。(6)及时播种 播种不宜过早或过迟。以杉木种子为例,应在旬平均温度达10℃之前20~30d播种,种子发芽顺利,苗木生长健壮,抗病性强。 2.苗木茎腐病 分布与危害又称颈缩病。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和新疆吐鲁番地区,本病为害多种针阔叶树苗,其中以银杏、扁柏、杜仲、香椿、桉树及檫树等最易病。在夏季高温炎热的地区经常发生,死亡率可达90%以上。症状病苗初期茎基部变褐色,叶片失绿,稍下垂。病部包围茎基,并迅速向上扩展,引起全株枯死,叶下垂不脱落。苗木枯死3~5天后,茎上部皮层稍皱缩,内皮层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浅灰色,其中有许多黑色小菌核。病菌也入木质部和髓部,髓部变褐色,中空,也生有小菌核。最后病菌蔓延至根部,使整个根系皮层腐烂。若拔起病苗,则根皮脱落,仅拔出木质部。2~3年生苗感病,有的地上部枯死,根部仍保持健康,当年自根颈部能发出新芽。 病原 为半知菌亚门的菜豆球壳孢菌Macrophmina phaseolina (Tassi) G. Goid(图9-2)。 发病规律是1种弱寄生菌,喜好高温,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适宜条件下,自伤口侵入为害。苗木受害主要是由于夏季炎热,土温增高,苗茎受高温灼伤,造成病菌入侵的机会。据观察,在南京地区,苗木一般在梅雨季节结束后10~15d开始发病,以后发病率增加,到9月中旬停止。发病程度与气温的高低及高温持续时间成正相关,气温愈高,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愈重。因此,可以根据梅雨季节后气温的高低的变化情况预测病害的流行程度。控制措施 ⑴夏季苗圃架设荫棚、行间覆草、适当灌水及间作绿肥等措施,可降低苗床温度,防止根颈灼伤,减少病害发生。 ⑵适当增施有机肥、草木灰、饼肥,促进苗木的生长,提高抗病力。 ⑶在海拔600m以上的土地育银杏苗,可避免发生茎腐病。 3.苗木白绢病 分布与危害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寄主范围很广,已知为害60多科中的200多种植物。木本植物有油茶、揪树、梓树、楠木、茶、桑及樟等。发病后常引起苗木、幼树死亡。症状苗木受害后根部皮层腐烂,导致全株枯死。在潮湿条件下,受害的根颈表面产生白色菌索,并蔓延至附近土壤中,后期在病根颈表面或土壤内形成油菜籽似的圆形菌核(图9-3)。 病原 为半知菌亚门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Gurzi。 发病规律 为一种根部习居菌,只能在病株残体上生活。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0℃。此菌很易形成菌核,菌核无休眠期,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病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土壤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体,侵入植物的根颈部为害。病株菌丝可沿土壤间隙向周围邻近植株蔓延。菌核借苗木或流水传播,高温高湿和积水利于发病。6~9月为发病盛期。控制措施 ⑴苗圃地选择 要求不积水,透水性良好,前茬作物发病重的地方可以用禾本科植物轮作,同时注意排水,清除杂草,减少侵染源。 ⑵药物防治 挖除病株及其附近的带菌土,并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750kg/hm2。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或80%敌菌丹粉剂进行土壤消毒可预防苗期发病。还可用0.2%升汞溶液喷洒苗木根颈部,或用 1%硫酸铜浇灌。 ⑶增施有机肥 不仅能促进苗木健壮,而且还能促进土壤中具有颉抗作用的微生物繁殖来抑制病原菌的活动,减轻发病程度。 4.紫纹羽病 分布与危害又称紫色根腐病,是多种树木和花卉上1种常见的根部病害。分布极为广泛,我国东北各省和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广东、四川及云南等省均有发生。树木中如柏、松、剌槐、柳、杨、栎及漆树等易受害。我国南方栽培的橡胶、芒果等也常有紫纹羽病发生。此病常见于苗圃。受害苗木病势发展迅速,很快就会枯死。成年大树受害后,由于病势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逐渐衰弱,个别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