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

2011/7/15 9:36:22

名称:蝼蛄
学名:
类属:直翅目蝼蛄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蝼蛄都营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种子,咬食作物根部,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是重要地下害虫。通常栖息于地下,夜间和清晨在地表下活动。潜行土中,形成隧道,使作物幼根与土壤分离,因失水而枯死。蝼蛄食性复杂,为害谷物、蔬菜及树苗。非洲蝼蛄在南方也为害水稻。台湾蝼蛄在台湾为害甘蔗。 形态特征 生活在地下,湿土中可钻15∼20公分深。前足适於铲土,体圆柱形,头尖,体被绒状细毛。有翅,夜间可出洞。产卵管不突出。产卵於土穴内,穴内存放植物作为孵出若虫的食物。欧洲蝼蛄(Gryllotalpagryllotalpa)有护卵和若虫的习性,吃植物根,大量发生时,损害作物和园林。
发生规律 ①在江南一年发生1代,北方约两年发生l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非洲蝼蛄产卵更趋潮湿地区,多集中在沿河、池塘和沟渠附近地块产卵。
②蝼蛄活动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很大,一般在8℃以上开始活动,土壤含水量22~27%时最适于蝼蛄活动。
③成虫有趋光性,喜欢在砂壤土或粉沙壤土、多腐殖质地里生活。
防治方法 ①灯光诱杀。根据成虫趋光性,可利用灯光诱杀。
②挖穴灭卵。根据不同蝼蛄的产卵特点,铲去表土,发现洞口,顺口下挖,消灭卵和成虫。
③毒饵、毒谷诱杀。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50克,加炒香的饼糁2.5~3公斤,加水1~1.5公斤拌匀,做成毒饵,于傍晚每亩撒毒饵2~3公斤。也可每亩用0.5~1公斤谷子,煮半熟,捞出晾半干,加90%晶体敌百虫50克拌匀,再晾至大半干,制成毒谷,播种时将毒谷撒于种子沟内。
④防治蛴螬的药剂对蝼蛄也有兼治作用。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