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针叶小爪螨
学名: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
类属:蜱螨目叶螨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针叶小爪螨针叶小爪螨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山西、陕西、湖南、安徽、宁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各地,可以为害杉木、云杉、雪松、黑松、落叶松、侧柏等多种针叶树以及栗、栎等多种阔叶树。
以成、若螨刺吸叶片汁液,杉木被害后针叶初现褪绿斑点,后变黄褐色或紫褐色,状如炭疽病斑。 形态特征 成螨雌成螨体长0.49mm,宽0.32mm,椭圆形。背部隆起,背毛26根,具绒毛,末端尖细。各足爪间突呈爪状。腹基侧具5对针状毛。夏型成螨前足体浅绿褐色,后半体深绿褐色,产冬卵的雌成螨红褐色。雄成螨体长0.33mm,宽0.18mm,体瘦小,绿褐色。后足体及体末端逐渐尖瘦,第一、四对足超过体长。
幼螨足3对。冬卵初孵幼螨红色;夏卵初孵幼螨乳白色,取食后渐变为褐色至绿褐色。
若螨足4对。体绿褐色,形似成螨。
卵扁圆形。冬卵暗红色,夏卵乳黄色。卵顶有一根白色丝毛,并以毛基部为中心向四周形成放射刻纹。 发生规律 湖南年20-22代,河北4-9代,以紫红色越冬卵在寄主的针叶、叶柄、叶痕、小枝条及粗皮缝隙等处越冬,极少数以雌螨在树缝或土块内越冬。翌年气温达10℃以上或栗芽萌发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爬上嫩叶取食为害直至成螨产卵繁殖;越冬雌螨出蛰后爬往新叶取食产卵。南方杉木林为害区的防治适期是春末,北方板栗林的防治适期为6-7月。
该螨喜在叶面取食、繁殖,螨量大时也在叶背为害和产卵。以两性生殖为主,其次为孤雌生殖;雌螨羽化后即交尾,1-2天后产卵,每螨产卵19-72粒,平均43.6粒。若螨和成螨均具吐丝习性。温暖、干燥对该螨发育和繁殖有利,其适宜温度为25-30℃;久雨或暴雨能使螨量下降。
螨量的多少和为害程度还与坡向、树龄、郁闭度、海拔、品种密切相关,阳坡比阴坡发生早、为害重,中坡比下坡发生早、为害重,东西坡比南北坡发生早、为害重,4-5年生的杉木受害重;郁闭度低、海拔低的杉木林比郁闭度高、海拔高的受害重,油杉比芒杉和灰枝杉受害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林区抚育,增强树势,减少发病;及时剪除有虫枝,春季剥除树木老皮,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2)化学防治。
①药剂涂干。
当树木开始展叶抽梢时,越冬卵即开始孵化。此期可使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5倍液涂干,效果较好。涂药方法为:在树干基部选择较平整部位,用刮皮刀把树皮刮去,环带宽15-20cm,刮除老皮略见青皮为止,不能刮到木质部,否则易产生药害。刮好后即可涂药,涂药后用塑料膜包扎。为防止产生药害,药液浓度要控制在10%以下。
②喷药防治。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往树上喷洒选择性杀螨剂20%螨死净悬浮剂3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全年喷药1次,就可控制为害。在夏季活动螨发生高峰期,也可喷洒2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对活动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保护与利用天敌。
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人工释放西方盲走螨及草蛉卵,开展生物防治。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