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及药剂防治试验

2011/7/5 13:27:4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诱芯
  所使用的诱芯由中国农科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激素室合成,其剂型是以天然橡胶为载体的小橡皮头诱芯。
1.2 诱捕器
  口径为18~20cm的塑料盆(碗)内盛含0.10%洗衣粉或0.10%洗涤剂的清水,将“梨小”诱芯悬挂于碗中心距水面1cm左右处。诱捕器悬挂在距地面1.20~1.50m高的树枝上,每隔50m设置1个。每天统计诱蛾量,捞净盆内雄蛾,并记录当天的气温、降雨等气象数据资料,并随时保证诱盆内的水量。1周换水1次,1个月更换诱芯1次,以防诱芯无效。
1.3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秦安县兴国镇郑川村、杨坪村,刘坪乡何湾村和西川镇李堡村等4村桃园试验点,区域内桃园面积66.67hm2。主要桃品种有仓方早生、大久保、北京7号等。
1.4 供试药剂
  实验所用药剂有48%乐斯本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2.20%农地乐、25%灭幼脲3号、桃小王和1%苦参碱。
1.5 调查方法
  根据性诱测报的结果,在“梨小”各代成虫高峰期出现后4~6d,各点随机抽查5株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调查20个果,共100个果,并调查全部新梢,统计新梢受害数和果实被害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梨小食心虫在秦安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
2.1.1发生规律 于2005-2008年4a时间进行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观察,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终见于10月下旬(约在10月20日),成虫羽化出现5个高峰。其中以第2代和第3代数量最多,危害十分严重。初步确定梨小食心虫在秦安县1a发生3~4代(严格讲应该是3.50代半,因为高海拔的梨小食心虫尚未完成生活史)。越冬代成虫在田间最早出现于3月下旬,在4月上旬形成第1个高峰期(越冬代),以后各代成虫分别于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下旬、9月下旬形成第2、第3、第4、第5个高峰期。据观察,平均35d左右发生1代。
2.1.2生活习性 据田间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卵多产于树冠中上部外围的叶片背面和果实臀部,幼虫通过蛀梢或蛀果9~14d发育到老龄后,从梢内或果内蛀一虫道脱出,潜入枝干裂皮、粗翘皮下或萼洼、梗洼、果袋扎口处等隐蔽场所结茧化蛹。“梨小”幼虫最早出现于5月1日左右,钻入桃新梢部取食危害。
  前期主要为害桃、梨、李、杏等新梢部位,从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主要蛀果取食,危害果肉及种子。幼虫在田间共出现4个孵化盛期,即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中旬。其中以6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2次高峰期数量最大,来势凶猛,对中晚熟桃和早酥梨的果实为害相当严重,造成大量落果、烂果现象。
  “梨小”成虫在一天当中,以黄昏时分在果园周围及树冠外围出现最多,其次是果园附近堆积树枝及杂草多的地方出现,初孵幼虫爬行数小时后钻蛀新梢或果实。幼虫从新梢顶部幼嫩组织进入向下取食为害,到新梢木质化部位,便自行爬出转梢危害。幼虫蛀食果实一般从梗凹处蛀入,通常1果1头幼虫,严重时1果达2~3头。
  8月下旬刚出现的第4代部分幼虫,由于气温还比较高,所以它能够化蛹,羽化为成虫,完成它的生活史。9月中、下旬,由于气温下降,大部分幼虫难以完成它的生活史,便以老熟幼虫在枝条剪锯口内2~3cm的髓心部及果窖、旧果袋、堆果场、果箱、果筐、树枝堆放等处作茧越冬。
2.2 不同药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表1不同药剂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调查表
桃园面积桃树品种喷药时间药剂调查桃新梢受桃虫果
(667m2)(日/月)时间害率(%)率(%)
郑川村180大久保2/56/612/7-48%乐斯本1500倍液23/76.404.60
135处署红2/56/612/7-48%乐斯本1500倍液
+1%苦参碱1000倍液11/86.204.10
杨坪村120红桃1/55/6--48%乐斯本1500倍液19/76.804.40
230仓方早生1/55/6--48%乐斯本1500倍液20/76.904.70
150北京7号1/55/616/7-48%乐斯本1500倍液1/86.303.30
何湾村238大久保3/57/613/7-48%乐斯本1500倍液
+1%苦参碱1000倍液24/763.80
310北京7号3/57/616/7-48%乐斯本1500倍液
+1%苦参碱1000倍液2/86.204
李堡村98红桃4/59/6--52.20%农地乐2000倍
液+桃小王2500倍液20/76.104.20
110处署红4/59/620/7-52.20%农地乐2000倍液
+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14/86.203.70
50莱山密4/59/620/731/852.20%农地乐2000倍液
+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12/96.303.60
35红雪桃4/59/620/731/852.20农地乐2000倍液
+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28/96.203.50
邓坪村大久保
(CK)处署红
  为了适时、有效地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根据“梨小”性诱监测结果,掌握在各代成虫高峰期出现后4~6d内及时喷药,防治效果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成虫峰期出现高后4~6d内及时喷施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2.20%农地乐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或1%苦参碱1000倍液等,对梨小食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桃新梢平均受害率降低为6.30%,虫果率降低为4.10%,比对照园分别降低了89.70和61个百分点。
3 小结与讨论
  (1)应用“梨小”性诱剂诱捕梨小食心虫成虫能准确地预报“梨小”各代成虫的羽化始期、盛期和末期,同时为适时防治“梨小”提供理论依据。
  (2)梨小食心虫在秦安1a发生3~4代,各代“梨小”成虫和幼虫在田间明显形成高峰和低谷,世代交替,危害期较长,主要为害桃新梢和桃果实及梨果实。
  (3)喷施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52.20%农地乐2000倍液或1%苦参碱1000倍液或52.20%农地乐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在成虫高峰期过后4~6d及时喷药,能有效地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
  (4)为保持果园生态平衡,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在药物防治的同时,应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等综合措施,做好统防群治。
谢丽霞
(秦安县果业管理局,甘肃天水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