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常见灌木 >> 杜鹃 >> 详情显示

珍稀植物杜鹃红山茶的迁地仿生保护初探

2011/7/4 16:46:59

1 引言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为破坏和环境条件的恶化, 许多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灭绝状况,而一种植物的灭绝,又将导致10~30个生物种的消失,因此,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2原生生境调查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分布地区极窄,仅在阳春市境内有原始零星分布,且分布范围小于100km2,种群数量少。作为四季开花、夏季盛花的山茶科植物,杜鹃红山茶是一种稀有的具有巨大科学价值和潜在社会价值的观赏植物资源。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发现,杜鹃红山茶的种子结实率非常低,且大部分种子表现为败育,用种子繁育极为困难,再生性低。同时,由于该物种植株生长极其缓慢,自然更新能力弱,易受人类活动威胁。稀有的物种因分布上的局限,可能很快消失,只要其分布区域发生对它生长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渐危或濒危的状态,而且难以补救。因此,在其适宜生存的区域建立植物园进行人工保护的迁地保护措施,是对杜鹃红山茶野生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
  该地区受南海暖湿气流及热带气旋影响,是广东省第一降雨中心,年平均降雨量3428.9㎜。群落次生性较强,大多数林冠层尚未郁闭,乔木层通常以大头茶为优势,灌木层以凹叶红豆较为丰富,草本层以芒萁为优势,为大头茶——凹叶红豆——芒萁群落,群落呈狭窄的带状分布;种群数量少,且具有零星分布的特点。杜鹃红山茶对生境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壤偏酸、K元素含量较高的沙壤土中。
     3杜鹃红山茶种质资源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杜鹃红山茶种质资源园设在广东省阳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地处阳江市元山仔,东经111°58’,北纬21°50’。年平均气温23℃,年均降雨量2345mm, 夏秋季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约350天,偶有低温霜冻。林分主要为相思人工林,生长良好。种质资源园周围森林茂密,郁闭度在0.85以上,小环境优越,交通方便,灌溉条件较好。
     4研究方法
     4.1苗木来源
  通过前期实地调查,挑选叶、花、果、株形等形态有代表性的杜鹃红山茶野生植株进行引种。供研究的种苗来源包括本种质资源园原有的引种栽培苗,新引种繁殖的苗木。
     4.2仿生栽培方法
  4.2.1繁殖方法
  4.2.1.1播种繁殖
  采摘成熟果壳开裂的果实,剥壳后挑选颗粒饱满整齐的种子进行直播。铺设10cm厚的沙床,并淋上水,使沙床湿润将种脐向下,排列在70%~80%荫蔽度的沙床上,然后盖上1cm厚的干净细沙,并淋足水,以后每天喷水1~2次,保持沙床湿润。在幼苗子叶展开之后便可上袋,使用营养袋育苗,移苗入袋,盖土淋水即可。
  4.2.1.2扦插繁殖
  选取通风阴凉、排水良好的空地,铺设苗床,并用0.5‰高锰酸钾溶液淋透苗床进行消毒。选择母树中上部、节间短、顶芽或腋芽饱满、刚木质化的一年生健壮枝条。插穗保留1~2个芽和叶。用100mg/L吲哚乙酸加黄泥调成泥丸,包住插穗下部切口。
  苗床划线定行,插穗剪口向下稍斜放入,将沙覆上。插后浇透水。遮光网遮荫,早晚喷雾保持湿润。一星期后可揭膜。插后60天,可将遮荫物逐步拆除,让幼苗适应环境。发根后用0.5%尿素水喷施叶面一次,促其生长。待新梢枝叶成熟后,可分床移植,注意不要损伤根系。
  4.2.1.3嫁接繁殖
  宜在春秋两季,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树桩造型优美,有3~5个主枝(粗度2~5cm)的中年油茶树(普通油茶1~20年)作砧木,此时砧木生长旺盛,接穗养分充足,气温适宜,嫁接成活率高。
  接穗使用0.5~2年生成的枝条,选择选树冠中上部发育健全,无病虫害、叶片正常的杜鹃红山茶向阳枝作接穗。这种枝梢养分充足,芽眼饱满,嫁接成活率高,抽梢快(阴枝、徒长枝、细枝嫁接成活率低,不宜作接穗)。使用切接法进行嫁接。接后一个月内注意保护湿袋,防止人畜危害和害虫破坏,遮荫材料继续保留,用蜡涂封切口,及时除去萌条,当发现新梢徒长时,可摘除顶心,及时设置支架,防止风折和病虫危害新梢。
  4.2.2栽植方法
  根据对杜鹃红山茶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其生存生态环境,在种质资源园内尽可能按其要求进行仿生定植,按照大头茶——凹叶红豆——芒萁群落特点进行乔灌木搭配。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林下枯枝落叶,使养分免受损失,仿照自然生态环境。
     4.3物候观察和档案建立
  对从原产地引种的杜鹃红山茶主要品种号数采用五株法进行常年物候观察,5株以下的全数观察。观察的内容包括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叶变色期、落叶期等。档案分号数建立, 内容包括从采种到生长、开花、结果等情况。
     5研究结果
     5.1迁地仿生保护情况
  2009年初,对引种杜鹃红山茶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见表1),在同等栽培条件下,用播种繁殖的苗木生长势弱,嫁接繁殖的苗木生长势强。三种繁殖方法都能有效的提高其种群繁殖能力和再生能力,保护该物种野生种质资源,但嫁接繁殖的手段更有利于扩大种群规模。
 5.2仿生栽培模式
  稀有植物杜鹃红山茶定植时按照仿生栽培的方法,即根据其对光照、土壤水分、土壤肥力等因子的要求进行配置与栽植,使整个杜鹃红山茶种质资源园模拟原生环境,按照大头茶——凹叶红豆——芒萁群落模式配置,尽可能减缓其遗传多样性变化的过程。由表1可知,引种的杜鹃红山茶生长势不低于原生环境下杜鹃红山茶的生长势,这一仿生栽培模式是比较成功的。
     6结论
     从迁地仿生保护的杜鹃红山茶生长情况看,杜鹃红山茶能够通过播种、扦插、嫁接的方式得以有效的繁殖。种质资源园的气候环境与原产地较为相似,通过大头茶——凹叶红豆——芒萁群落模式进行栽植,繁育的杜鹃红山茶能保持其原生性状,枝、叶、花、果的色、型无改变,其生长发育规律也与野生种保持一致。
  本次迁地仿生保护的探索比较成功,人工繁殖是保存野生种质资源、扩大种群规模的有效手段。杜鹃红山茶的迁地仿生保护,能为其提供与天然状态下相似的环境,尽可能减缓其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过程,为以后实行回归引种保存好各种遗传信息。
     参考文献:
  [1]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罗晓莹,莫罗坚,唐光大,等.中国特有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群落特征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4),63~68.
  [3]刘就,陈考科,林喜珀,等.杜鹃红山茶的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2007,(1).61~62.
  [4]颜立红,彭春良,夏晓敏,等.湖南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仿生护存的初步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7,17(3),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