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羞怯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pudorosumCowan
国内分布:产我国西藏南部。生于海拔3300—3800米的冷杉林或杜鹃丛林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隆子。
海拔:3300-3800
命名来源:(西藏植物志)[not.bot.gard.edinb.19:239.1937]
中国植物志:57(2):048
亚组中文名:大叶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Grandia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Blume)K.Koch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常绿乔木,高6—15米;幼枝粗壮,直径约1厘米,初被稀疏的绒毛,具宿存芽鳞。叶厚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4—7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稍反卷,上面无毛,具光泽,中脉深凹人,侧脉14--16对,微凹入,下面被银灰色至淡褐色粘结状毛被,由扁平分枝毛组成,并杂有腺体,中脉凸起;叶柄粗,长2.5—3厘米,上面具纵沟;下面圆形,疏被灰白色绒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6—24朵,总轴长2.5—3厘米,多少被丛卷毛;苞片倒卵状匙形,长约3,5厘米,宽1厘米,两面疏被绢毛;花梗长约3.2厘米,多少被淡黄色丛卷毛;花萼小,浅杯状,长约1毫米,具8个波状齿裂,疏被丛卷毛;花冠为一面臌的钟状,长3.5—4厘米,直径5厘米,蔷薇色带粉红,基部具红色斑点,内面和外面疏被绒毛或变为无毛,裂片6—8,近圆形,长约1厘米,宽1.5厘米,顶端有缺刻;雄蕊16,不等长,长1.5—2.5厘米,花丝白色,无毛,花药椭圆形,褐色,长2毫米;子房长圆柱形,长约7毫米,直径3毫米,顶端平截,具棱,密被白色绒毛,无腺体,花柱长约2.8厘米,无毛,柱头大,淡绿色,盘状。果未见。花期5月。
产我国西藏南部。生于海拔3300—3800米的冷杉林或杜鹃丛林中。模式标本采自西藏隆子。
本种具宿存的大芽鳞,花芳香,花丝无毛,子房密被绒毛,无腺体,易与本亚组中其它种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