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布:产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干海拔3100—4250米的高山1昆交林或针叶林中。模式标奉采自云南维西。
海拔:3100-4250
命名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not.bot.gad.edimb.9:263.1916]
中国植物志:57(2):051
亚组中文名:大叶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Grandia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G.Don
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幼枝粗壮,直径8—10毫米,密被灰色丛卷毛。叶厚革质,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5—38厘米,宽6—14厘米,最宽处在近顶部,向下渐狭,先端圆形,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并以宽翅卜延于叶柄,边缘平坦,上面深绿色,无毛,中脉深凹人,侧脉14--17对,凹入,下面密被薄层银灰色或淡棕色粘结状毛被,中脉粗,极度凸起,侧脉明显凸出;叶柄粗,两侧具宽翅,上面平坦,长1.5—2.5厘米,初被灰色绒毛,后变无毛。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11—20朵,总轴长2,5—3.5厘米,被带灰色或淡棕色丛卷绒毛;苞片匙形,长约3.5厘米,宽1厘米,外面密被绢状柔毛;花梗长3.5厘米,被丛卷绒毛;花萼小,长1.5—2.5厘米,被绒毛,7—8裂,裂片稍不等长,近三角形;花冠斜钟形,长3.5—4.5厘米,直径5厘米,淡黄色或白色带红或粉红色,简内基部有深红色斑,向上有红色斑点,裂片7—8,近圆形,长1厘米,宽1.5厘米,顶端有缺刻;雄蕊14--16,不等长,长1.7—2.8厘米,花丝无毛、花药椭圆形,暗棕色,长2,5毫米;雌蕊比花冠略短或近相等;子房圆柱形,长8—10毫米,密被淡棕色绒毛,花柱无毛,柱头大,盘状。蒴果长圆柱形,基部极度偏斜,被锈色绒毛,长3—4厘米,直径6—10毫米,果梗长4.5--5厘米。花期5—6月,果期8—10月。
产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干海拔3100—4250米的高山1昆交林或针叶林中。模式标奉采自云南维西。
本种与凸尖杜鹃R.SinograndeBarf.F.EtW.W.Smith近似,但本种叶较小,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近顶部最宽,向下渐狭;叶柄平坦,两侧具宽翅;花较小,花丝无毛。易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