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华南杜英
种拉丁名:Elaeocarpus austro-sinicus H. T. Chang
海 拔:低海拔
命名来源:(植物分类学报)【Acta Phytotax. Sin. 17(1): 54. 1979】
中国植物志:49(1):015
乔木,高达16米;嫩枝秃净,干后黑褐色。叶薄革质,狭窄披针形,长8-11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锐,基部圆形,两面均秃净无毛,幼嫩时也不例外,侧脉9-12对,斜行,与网脉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边缘有钝齿;叶柄长1-2厘米。总状花序生于当年枝的叶腋,长3-8厘米,花序轴纤细,被毛;花柄长5-6毫米;萼片披针形,长5-6毫米,两面有灰色短柔毛;花瓣窄长圆形,长5-6毫米,内外两侧有灰白色柔毛,先端撕裂,裂片短,约有12条;雄蕊22-25枚,花药顶端有短刺;子房被茸毛,心皮3个,花柱长3-4毫米。核果长1.2-1.5厘米,宽8-9毫米,果皮薄,内果皮有腹缝线3条;果柄长5-6毫米。花期3-4月。
产于广西南部。生长于低海拔的常绿林里。越南北部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十万大山。
本种和樱叶杜英E.prunifolioidesHu及其变种直脉杜英var.rectinervisH.T.hang很接近,但前者的叶片长圆形,侧脉较少,花柄较长;后者的侧脉几与中脉垂直,嫩枝及花序轴粗大,花柄较长,核果较大而易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