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法桐 >> 详情显示

油桐黑斑病

2011/7/5 13:25:21

油桐黑斑病又称叶斑病,是油桐叶和果实的常见病害,也是主要病害之一,我国油桐产区普遍发生,发病林分可提前约1个月落叶、落果,削弱树势和降低桐果出油率。
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初期为圆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多角形,直径5-15mm,呈暗褐色,又名角斑病。多个病斑相连后,使叶枯焦早落。后期在高湿条件下,斑两面长出黑霉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桐果感病后,初期呈淡褐色圆斑,后扩大成近圆形黑褐色硬疤,又名黑疤病,直径可达1-4cm,稍凹陷,潮湿时也会长出黑色霉状物。
病原
无性阶段为油桐尾孢菌CercosporaaleuritidesMiyake。分生孢子座黑褐色,上丛生淡褐色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尾形,直或弯,有2-12个横隔膜,近无色至浅褐色,大小为71-114×3-4.5μm。有性阶段为油桐球腔菌Mycosphaerellaaleuritidis(Miyake)Ou.,假子囊壳多在叶斑背面埋生,黑色球形,直径60-100μm,以乳头状突起外露。子囊成束,圆管形至棍棒形,内含8个椭圆形、双胞、无色的子囊孢子,双行排列,大小9-15μm×2.5-3.2μm。子囊间无假侧丝。
发生规律
病菌以假子囊壳在病叶、病果的病斑内越冬,次年油桐展叶期,子囊孢子成熟,风雨传播,萌发后由气孔侵入叶片,开始初侵染。5月以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7-8月为叶、果发病盛期,至采果落叶后越冬。千年桐品种抗病,三年桐品种感病。尤以葡萄桐最易感病。海拔560m以下发病重。幼林和20年生以上的成熟林较4-16年生的壮龄林发病重。密度大和管理粗放的纯林发病重。重病区历年发病都较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林区管理:适时适地种树,结合营林措施,在发病林区内每年采果落叶后,收集落叶,落叶集中堆肥或烧毁,减少侵染菌源。
(3)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高峰之前(5月中旬和7月中旬)选用4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1-2次。在缺水山区,可喷撒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剂(1:1或3:2)也有较好效果。

相关信息
  • 油桐黑斑病 2011-7-05
  • 油桐黑斑病防治 2011-3-28
  • 油桐黑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2011-8-08
  • 油桐尺蠖 2011-7-15
  • 油桐扁刺蛾 2011-7-14
  • 油桐褐边绿刺蛾 2011-7-14
  • 油桐六点始叶螨 2011-7-14
  • 油桐炭疽病 2011-3-28
  • 油桐枯萎病 2011-3-28
  • 杨树黑斑病 2011-7-15
  • 玉兰黑斑病 2011-7-07
  • 榆树黑斑病 2010-12-26
  • 夹竹桃黑斑病 2010-8-29
  • 榆叶梅黑斑病 2008-5-13
  • 杜鹃黑斑病 2008-4-23
  • 油桐八星天牛 2011-7-15
  • 油桐袋蛾 2011-7-15
  • 油桐黄星天牛 2011-3-28
  • 油桐袋蛾防治 2011-3-28
  • 油桐尺蠖防治 20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