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苗木网 >> 资源专题 >> 绿化乔木 >> 法桐 >> 详情显示

泡桐网蝽

2011/7/15 9:37:01


名称:泡桐网蝽
学名:Eteoneus angulatus Drake et Maa
类属:网蝽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若虫
危害的症状
梨网椿 分布与危害 网蝽科中有许多种类是树木、果树和经济作物的害虫,较重要的有:膜肩网蝽和小板网蝽为害杨树,角菱背网蝽为害泡桐,茶脊冠网蝽为害茶树,樟脊冠网蝽为害樟树,梨冠网蝽(StephanitisnashiEsakietTakeya)为害梨和桃、苹果等其他蔷薇科果树,香蕉冠网蝽为害香蕉。
泡桐网蝽成、若虫均能为害,主要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叶片正面形成苍白点,背面有褐色斑点状虫粪及分泌物,发生严重的叶片变褐反卷脱落,嫩枝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0-4.8毫米,宽2.5毫米左右,体黄褐色,扁平状。触角4节,黑褐色,第3节细长,第4节略膨大;头顶背面正中有一对弧状隆起。前胸背板近似菱形,前端平,两侧角尖锐,后端呈等边三角形,背板中央有一条纵隆脊,可伸达三角突的末端;前端近前缘处有两个近长方形的黑斑;背板上布满深褐色刻点。前翅淡黄褐色或灰黄色。翅端圆钝,翅面上有很多网状纹。前缘脉呈圆弧状,后翅稍短于前翅,烟黄色,靠近翅脉处具兰色闪光。雄虫腹部黄褐色,色泽较重,第8节近三角形。足,黄褐色,较细长,跗节第1节末端有两个勾形爪,中间有1个垫。
卵白色,长椭圆形,中间有1个小黑点。
若虫共6龄,长0.6-0.7毫米,宽0.2-0.3毫米,初孵化时白色透明,后渐变为清黄色,长条形。
发生规律 泡桐网蝽1年发生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成虫在泡桐基部地面1-4cm深处或向阳面的皮缝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虫活动,4月上旬吸食幼嫩叶片汁液,5月上旬开始产卵。第一代卵历期7-8天,第2、3代卵历期4-5天。第一代若虫于5月中旬出现,6月上旬为盛期,第2代若虫出现盛期在7月上旬,8月中旬为第三代幼虫出现盛期。6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6月下旬为盛期,第3代成虫寿命最长,达230天左右。第3代成虫于10月中旬以后陆续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5-7天后开始交尾,交尾后3-5天开始产卵,将卵产于叶背面的侧脉上,也有少量卵产在主脉梢头或散产在叶面上有孔洞边缘的叶肉内。雌成虫较雄成虫早羽化3-4天。成虫较敏感,受惊后立即转移,有假死性。成虫、若虫多群集在叶背靠近叶柄的叶脉处取食危害。7-8月为危害盛期,品种间抗虫性有差异,其中兰考桐叶片受害率高,秋叶桐和毛泡桐较抗虫。泡桐网蝽主要靠苗木、原木运输,向远距离扩散蔓延。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及时清理落叶、杂草并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4)严格检疫,避免从疫区引进苗木。
(5)成、若虫发生期,树干基部注射50%甲胺磷原液或40%久效磷1:1稀释液。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用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喷洒叶面进行防治。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
  • 泡桐网蝽 2011-7-15
  • 泡桐网蝽防治 2011-1-21
  • 泡桐细毛蝽 2011-7-15
  • 泡桐黑痘病 2011-7-15
  • 泡桐炭疽病 2011-7-15
  • 泡桐娇驼跷蝽 2011-7-15
  • 泡桐草履蚧 2011-7-15
  • 泡桐大袋蛾 2011-7-15
  • 泡桐栽培技术 2011-6-01
  • 泡桐丛枝病 2010-12-28
  • 泡桐花 2007-12-06
  • 泡桐属 2007-12-06
  • 泡桐图片 2007-12-06
  • 泡桐种植间距 泡桐密植好吗 泡桐每亩多少棵 2012-4-01
  • 白花泡桐 大果泡桐(图) 2008-5-13
  • 泡桐常见病虫害防治 2011-8-05
  • 如何防治泡桐丛枝病 2011-7-16
  • 泡桐腐烂病 2011-7-15
  • 泡桐叶甲 2011-7-15
  • 泡桐木橑尺蠖 201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