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柳的资料介绍
2011/7/24 16:14:00
簸箕柳 - 基本信息
种名:簸箕柳S.suchowensis
学名:Salixsuchowensis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杨柳目Salicales
杨柳科Salicaceae
柳属Salix
簸箕柳 - 形态特征
灌木;当年生枝有疏绒毛,后近无毛,萌枝有时密毛。叶披针形,长5-11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幼叶至少背面被短绒毛,成叶无毛,背面有时有白粉;叶柄短;托叶披针形至线形。花先叶开放;花序长3-4厘米,粗5-7毫米,无梗,基部或具1-2小叶片;苞片匙状矩圆形,紫黑色,有长柔毛;仅具1腹腺;雄蕊1;子房被绒毛,无柄,花柱明显,柱头2裂。果有毛。
簸箕柳 - 生长习性
喜光,不耐蔽阴,好潮湿,稍耐盐碱,在石灰质冲积土、半沙荒地上都能生长,萌芽力强,生长迅速。
簸箕柳 - 产地分布
产浙江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淮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多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江苏南京。分布于浙江、江苏、山东、河南。
簸箕柳 -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簸箕柳 - 栽培管理
移栽宜在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芽未萌动前进行,实行墩栽密植。
簸箕柳 - 价值用途
枝条供编织;根系发达,固土性能好,是巩固堤岸、防风出沙的良好树种。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