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切花月季栽培技术要点

2011/7/4 16:40:11

切花月季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世界各地培育的品种多达8000种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月季鲜切花将大有前途。
月季属蔷薇科蔷薇属,有刺灌木,枝条直立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花单生茎顶,花瓣多数,重瓣型,花色花型多姿多彩。月季性喜温暖、阳光充足,不耐高温,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微酸性或微碱性部能正常生长。最适宜的生育温度为白天20℃-27℃,夜间l5℃-l8℃,在5℃左右也能极缓慢地生长开花,但低于5℃;即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30℃以上高温与低温潮湿环境则病害严重。空气相对湿度70%-75%。
一、定植前的土壤准备:
l、基质改良:
切花月季一旦成活,生长期可达4年-7年,根系深入土层深而广。种植畦需深翻2-3遍,深度达35厘米-40厘米,并结合翻地施入基肥以改良土壤,一般50米标准日光温室,施牛粪15-30立方米,堆肥1200公斤-1500公斤,堆肥以猪粪为主,加入二胺100公斤、过磷酸钙200公斤,粘性很重的土壤可以加大粗砂、锯末、稻糠等与土壤充分混合以改良土壤。
2、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最好用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消毒,氯化苦是最常用的土壤消毒剂之一,每亩地的使用量为22L,平均30挖一穴,注入3-4mL,然后覆盖塑料薄膜进行熏蒸。氯化苦的缺点是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和催泪性,操作时比较困难。
棉隆(速必灭)是一种固体土壤消毒剂,可以直接散播到土壤表面,与土壤混合后用塑料薄膜覆盖。由于棉隆没有刺激性和催泪性,操作时比较方便,另外,它对玫瑰也不产生药害。每亩地使用量为20-24公斤,覆盖15天后揭开薄膜通风透气3—7天,通风期间要耕耘2-3次将气体散掉后,就可以定植。
第三种方法是用3%呋喃丹和甲拌磷杀虫,用五氯硝基本杀菌混合使用。每亩施用3%呋喃丹6-8公斤和甲拌磷5-8公斤,40%五氯硝基本6-8公斤这种方法简便,但消毒效果不太理想。
还有甲醛消毒法、溴甲烷消毒法、氨百亩消毒法、蒸气消毒法等,蒸气消毒法是消毒最彻底、最环保的消毒方法,缺点是成本大、耗能多。无论采取哪种消毒法,都要根据生产者具体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
3、整地作畦:
施入基肥后整地作畦,50米宽日光温室做31个畦,畦宽120厘米,畦高20厘米-25厘米,沟宽40厘米。
二、定植:
定植前的土壤湿度:应该使土壤的含水量达到饱和持水量的60%—70%,即为适合种子萌发的土壤湿度。
栽培方式及定植密度:高品质月季切花生产多采用折枝栽培法,栽培方式为单畦双行栽培,株距13~15厘米,行距40~50厘米,每亩定植4500~4800株。种植选择在多云、低温天气,早上和傍晚最佳。种植时拉直线栽种,以确保种植后各畦种苗笔直,幼苗的主芽与土壤平行。在日光温室内一年四季均可定植。
定植后管理: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在高温天气定植时注意遮荫降温并向叶面喷水。定植后第二天扶苗,将位置不好的歪、高、斜和浇水后位置改变的苗扶直、扶正。定植后一周内充分保证根部土壤和表土湿润,白天叶面喷水,适当遮荫。3~5天后即可检查是否发出白色的新根,如果有大量的白色新根发出则说明定植成功。7天后逐渐降低叶面浇水量,但要保持表土湿润;15天后逐渐减少土壤浇水量,此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潮湿,并喷洒多菌灵或百菌清农药进行一次病害防治,同时注意中耕除草。20天后当有大量的新根萌发时,可减少浇水量,适当蹲苗,促使根系进一步生长,经过30天后可进行正常管理。
三、温度管理:
月季切花生产最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白天24~26℃,夜间14~16℃。冬季当夜间低于8℃时,许多品种生长缓慢,枝条变短,畸形花增多。夜间温度长期低于5℃时,大多数月季品种不能发出新枝,或者发出的新枝较短,盲枝增多。因此,冬季低温严重影响切花的枝条长度、发芽及花芽分化,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夏季当夜间温度高于18℃、白天温度高于28℃时,大多数月季品种生育缩短,切花的花瓣数减少,花朵变小,瓶插寿命变短,对切花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理想的昼夜温差是10~12℃,温差过大导致花瓣黑边。在滇中地区生产实际中,夏季将大棚内的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冬季将大棚内的夜间温度控制在14~16℃,就可保障出口月季切花的高产、优质周年生产。
四、土壤水分管理:
月季是喜水又怕涝的作物,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月季的切花产量和质量;相反,土壤水分过多又会造成根系通气不足而影响根系发育。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
选择无污染的河水、泉水或井水作为月季切花灌溉用水,宜采用滴灌系统。月季切花的浇水时间、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受季节、天气、土壤和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生产者主要根据生产经验或仪器不断观察、检测土壤水分含量、植株生长情况等确定。仪器可使用快速测定土壤水分的土壤张力计,用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分,并作浇水参考依据。
五、施肥管理
月季切花在营养生长期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需求为N:P:K比例3:1:2,开花期为3:1:3,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每月定期施用。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植株生长状况及其产量等因素考虑;施肥方法应根据设施条件进行。
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增施有机肥。土壤种植每年需要添加1次腐熟的有机肥料,保证月季切花生长对土壤有机肥的需要。每年添加总量一般为8~10吨/亩,以补充有机质的分解,使土壤有机质达到5%以上,添加时间以每年秋季和冬末为佳。添加有机肥时在畦面的中部(行间)挖开30厘米深、25~30厘米宽的浅沟,然后直接添加有机肥,最后同土壤均匀混合。
六、湿度管理:
优质月季切花萌芽和枝叶生长期需要的相对湿度为70~80%,开花期需要的相对湿度为40~60%,白天湿度控制在40%,夜间湿度应控制在60%为宜,温室内湿度主要影响花色。有些复色品种,如彩纸(Konfetti)、阿班斯(Ambiance)等湿度、光照不足时色彩变淡,显现不出复色原有的色彩;红色、黄色品种,湿度、光照不足时色彩也会变淡,花色不鲜艳,品质受到影响。大棚内湿度高于90%以上大棚薄膜、水槽、植株及叶片开始形成水滴,易诱发多种病害发生,如灰霉病、霜霉病、褐斑病等。
七、光照管理:
月季切花喜光,特别是散射光照。西宁地区夏季晴天中午12:00~14:00时日照强度在12.5~14.2万勒克斯,日照中含紫外线强是某些品种花瓣黑边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夏季连续阴雨7~10天、冬季连续阴(雨、雪)7~10天的天气,造成阶段性的光照不足,影响切花的生长和品质。使用高品质的月季专用薄膜,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前提下可阻挡大量紫外光,在阴雨天保证一定的散射光进入棚内。在月季抽枝期间不使用遮光网,保障植株有充足的光照;现蕾后可以在晴天10:00~16:00期间,使用60~75%银灰色的遮阳网;夏季连续阴雨天不能遮光,冬季不遮光,大棚土表面过湿、有霜霉病、灰霉病时不遮光。
八、修剪管理:
为了保证月季切花的优质高产,一般扦插苗3~4年,嫁接苗5~6年更换一次。近年来西宁地区月季切花品种的种植随市场流行品种的变化而更换加快。不同品种的月季枝条,其叶型、腋芽形态、腋芽生长速度和花型均有差异。枝条顶端的芽最早发育为花芽并开花,花朵下面1~6个腋芽,依次抽发新枝,并依次增长,形成花芽并开花;枝条基部、中部的腋芽形成的花枝质量差异不大,但从中部到基部花枝开花的时间依次延长,可以根据这些特性进行修剪,调节开花期。月季切花具有连续开花的习性,大多数新抽枝条的顶端都能开花。只有温度、光照、养分、水分等供应不足的枝条才不会开花,形成盲枝。在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内,花冠、花瓣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切花质量随之下降;反之温度降低到适宜范围,花冠、花瓣数增大和增多,切花质量随之提高。
月季切花的修剪主要采用折枝和剪枝方法。根据月季切花植株的分枝层次,将月季切花植株分为一、二、三级(或一、二、三次枝)。幼苗植株折枝后,从植株基部发出的脚芽称一级枝,一级枝上发出的枝叫二级枝,二级枝上发出的枝叫三级枝。根据月季切花植株枝的功能和用途,又分为切花枝和营养枝。即将培养切花的枝,叫切花枝;在月季切花植株上经过折枝处理后用作营养的枝叫营养枝。优质月季切花高产株型的植株有切花枝4~5枝,均匀饱满的营养枝5~6枝,株型高度50~60厘米。依据高产优质切花株型结构,分期逐步培养成株型、并保持株型的合理结构。其培育技术如下。
1.折枝
压枝绳(铁丝或尼龙线)距苗25~30厘米,在定植畦的两边用铁桩或木桩拉紧并固定。将所有作营养枝的枝条压于压枝绳下。苗期所有花头在豌豆大小时打去,保留叶片,当枝条长度有40~50厘米时将枝条压下,注意不要将枝条压断。新萌发出过细的枝条压作营养枝;营养枝上发出的枝条继续压枝。压枝时注意各株之间、枝条之间不能相互交叉,折枝数量以铺满畦面为宜,让叶片能得到充足的光照。折枝不论一年四季,还是一天早晚均可进行,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一般早上枝条较脆,压枝时容易断裂,要尽量使其不断裂。折枝的操作:用一只手把握枝条需要折的部位,另一只手用力向下扭折,将枝条压于压枝绳下。对粗枝条可在距根部10厘米处将枝条扭折后再压下,注意扭折时双手操作避免折断枝条。
2.压枝
苗期开花植株的培养方法是以压枝为主,以利于切花株型的快速培养。当枝条有40~50厘米高时便可压枝,将枝条压下并把所有的花头在豌豆大小时去除,从压枝上新发的枝条继续压枝。植株压枝后会迅速长出水枝(脚芽),粗壮的水枝做切花枝,也可以在水枝现蕾后留4~6枚叶短截作切花母枝;细的水枝继续压枝做营养。
3.初花期株型培养
经过苗期开花植株的培养,有部分植株开始采收切花,大部分植株发出大量的新枝,这时期以培养株型为主并兼顾切花采收。株型的培养方法,即对各级枝的培养,对粗壮的主枝留25~30厘米(4~5个5小叶片)进行切花,养植株的一级枝,对一级枝上发出来的枝,粗壮的可做切花,细弱的可压做营养枝;一级枝上萌发出来的切花枝,采花时留10~15厘米(1~2个5小叶片)高剪切,培养为二级枝;对二级枝上发出来的枝条,强壮的可做切花枝,细弱的压做营养枝,采花时后留5~10厘米(1~2个叶片)高剪切,培养为三级枝;一般月季切花品种植株培养三级枝,可以达到高产优质株型,有些月季切花品种植株培养二级枝即可成型。在株型培养期间合理保留各级枝的高度非常重要,它们与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越强壮的枝,留枝越高,剪切后发出来的枝越多,达到切花标准的枝越多;相反越弱的的枝,留枝越矮,剪切后发出来的枝越少,达到切花标准的枝更少。留枝过高,发枝过多,会造成产量高、质量低的现象;相反留枝过低,产量也较低。当营养枝过多时,应该逐步淘汰底部的枝条或有病虫害的枝条。植株每年都有新的主枝发出,新主枝逐步升高期间应该淘汰原有的老化主枝。
4.产花期修剪
为保证出口月季切花的质量和产量,在产花期折枝和切花枝按一定比例选留,一般植株有切花主枝3~5枝,均匀饱满的营养枝5~6枝,株型高度50~60厘米。冬季株型的培养非常重要,一般每年10月开始将植株高度逐步提高,形成更多的产花枝条,情人节剪花结束后,将植株回缩修剪整理至正常切花高度50~60厘米。
在产花期要不断折压培养新的营养枝,注意不要将营养枝折断、剪除相互交叉和过密的枝。在每一个切花高峰后适当修剪整理,营养枝上发出的新枝条,冬季留部分产花,其余压作营养枝。
病虫、枯、老、弱枝要及时剪除,对切花枝上的侧蕾及侧芽要及时抹除。春季情人节产花结束后,剪除部分已老化的主枝,注意培养从基部发出的水枝留作新的产花主枝。
九、采收及采后处理:
(一)采收
1.采收标
开花指数1:萼片紧抱,不能采收。
开花指数2:萼片略有松散,花瓣顶部紧抱,不适宜采收。
开花指数3:花萼松散,适合于远距离运输和贮藏。
开花指数4:花瓣伸出萼片,可以兼做远距离和近距离运输。
开花指数5:外层花瓣开始松散,适合于近距离运输和就近批发出售。
开花指数6:内层花瓣开始松散,必须就近很快出售。
根据品种特性和采收季节,采收标准可以适当调整,如花瓣数少的品种适当早采;夏季气温高时适当早采,冬季气温低时采收成熟度要大些。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切花的瓶插品质。
多头月季品系,用于贮藏或远距离运输时,采收期相对较早,一般在三分之一的花朵花萼松散、花瓣紧抱、开始显色时采收。用于近距离运输或就近销售时,采收期相对较晚,一般在三分之二的花萼松散、三分之一的花朵花瓣松散时采收。
2.采切时间和方法
采收同一品种同一批次切花要求开放度要求基本相同。月季切花采收时间和采收次数因季节而异,春、夏、秋季一般每天2次采收,分别在上午6:30~8:00点和下午18:00~19:30点进行,冬天一般每天早上采收1次。采收时要使用正确的采收方法,根据植株整体株型,在花枝着生基部留2~3个叶腋芽处剪切。剪切后需在5分钟之内插入含有保鲜剂的容器中,尽快保鲜运输并在冷库冷藏。
(二)整理分级
同一批次的月季切花在采收完成后运入分级车间进行整理和分级。分级包装车间要求光照充足、地面平坦光滑,配有分级、包装桌、剪切刀,去叶片和皮刺的工具,保鲜、包装等设施。整理的工作包括去除下部15~20厘米的叶片、皮刺、枝上的腋芽及去除病叶等。然后根据采收切花的长度、花朵的大小、花茎的粗细、花茎弯曲与否、茎叶平衡状况以及病虫害等对月季切花进行分类,包括参照出口目的国的标准划分等级。
分级后的单头切花月季20枝捆成一束,包装成束的花,花头全部平齐或分为两层。分为两层包装时,上下两层花蕾不能相互挤压,花束茎基部应平齐,花枝长度相差不超过5厘米。多头月季10枝捆成一束。包装成束的花,每枝花中最长的花头应平齐。花束茎基部平齐,每束花花枝长度相差不超过5厘米。包装成束的花都用带有散热孔的锥形透明塑料袋包装。最后将切花下部然后放在保鲜剂中,准备移到冷库预冷。
月季切花的分级标准,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按切花长度和外观分以下几种规格:
附:鲜切花等级国家标准
(三)采后保鲜
月季切花品种极其多,瓶插时出现的“弯头”、“蓝变”(出现在红色品种)或“褐变”(多出现在黄色品种)以及不能正常开放等是世界性保鲜难题。经分级包装的切花应在初包装完成后第一时间运入冷库中预冷,去除田间热,减弱切花的呼吸作用,延长切花瓶插寿命。冷库温度5±1℃,空气湿度为85~90%。在预冷的同时切花应吸收含STS或硫酸铝的预处液,时间最少为4~6小时。8~羟基喹啉柠檬酸是月季切花有效的保鲜剂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杀菌,防止茎基维管束堵塞;同时使保鲜液pH降至3.5左右,微生物难以生存。通常,在贮藏或远距离运输之前通过在冷库预冷同时吸收预处液处理,或者在贮藏或运输结束后用瓶插液处理,都是月季切花采后保鲜的有效措施。
如果采收月季切花需要贮藏两周以上时,最好干藏在保湿容器中,温度保持~0.5~0℃,相对湿度要求90~95%。用0.04~0.06毫米的聚乙烯膜包装,使氧气浓度降低到3%,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5~10%,可以得到很好的延缓衰老效果。切花贮藏后取出,需将茎基再度剪切并放保鲜液中,在4℃下让花材吸水4~6小时。
(四)包装运输
月季切花包装方法是扎成一层或两层圆形或方型花束,一般每扎花束20枝,大花头和部分发往日本的切花每扎10枝(根据销售商要求而定)。各层切花反向叠放箱中,花朵朝外,离箱边5厘米;小箱为10扎或20扎,大箱为40扎;装箱时,中间需捆绑固定;纸箱两侧需打孔,孔口距离箱口8厘米;纸箱宽度为30厘米或40厘米。
外包装的标识必须注明切花种类、品种名、花色、级别、花茎长度、装箱容量、生产单位、采切时间等。
月季切花是欧盟2003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进口检疫规定中“欧盟特别名录”规定的进口到欧盟国家时都必须实施检疫检查的花卉品种之一。月季切花的检疫对象主要是病毒、虫害,特别是活虫体,如蓟马、红蜘蛛(螨类)、蚜虫、鳞翅目幼虫、金龟子等害虫。因此在出口前要进行必要的熏蒸处理,熏蒸不合格和不经过熏蒸的月季切花不能出口。熏蒸药剂采用溴甲烷,生产者在建盖的专一熏蒸室或通过植物检疫部门指定的熏蒸室作熏蒸处理。各国对进口切花月季的检疫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品种和数量、原产地、种植人、经销商。只有检疫合格的月季切花才能准予出口。
月季切花运输有两种方式,即用包装纸包装后横置于纸箱中的干式运输(即干运)和纵置于水中运输的湿运。运距离运输多采用干运;近距离运输可以用湿运的方法。整个运输过程创造低温环境很重要,在高温时期要求温度控制在10℃左右,其他时期要求在5℃左右。在夏季或切花运温度高的城市时,在包装箱内放有冰袋等蓄冷剂,进行降温保鲜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