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蝼蛄防治

2011/7/5 13:23:38

非洲蝼蛄学名:GryllotalpaafricanaPalisotdeBeauvojs,属直翅目、蝼蛄科
非洲蝼蛄是世界性大害虫,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发生严重;非洲蝼蛄为杂食性害虫,成虫与若虫均能危害;取食各种林木幼苗和刚摘下的种子,并在地表挖掘坑道把幼苗拱倒,给苗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35cm,淡黄褐色,密生细毛,形态与华北蝼蛄相似,但体躯小,故又称小蝼蛄,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3-4个。腹部近纺锤形。卵:椭圆形,较华北蝼蛄大,初产时长2-2.4mm,宽1.4-1.6mm,孵化前长3.0mm-3.2mm,宽1.8-2.0mm,初产时为黄白色,有光泽,后变为黄褐色,孵化前呈暗紫色或暗褐色。若虫:共6龄,初孵若虫体长4mm左右,末龄若虫体长24-28mm,后足胫节有棘3-4个。
(二)生物学特性:
非洲蝼蛄在河南省2年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60-120cm深处越冬。非洲蝼蛄越冬成虫,在5月间交尾产卵,卵期21-30天,若虫期400多天,共脱皮6次,第二年夏秋季羽化为成虫,少数当年即可产卵,但大部分则再次越冬,至第3年5-6月份交尾产卵。
非洲蝼蛄全年活动大致分为6个时期:①、冬季休眠期:10-11月份,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下60-120cm深处越冬,一窝一头,头部向下。②、春季苏醒期:非洲蝼蛄洞顶壅起一堆虚土隧道,此时是春季调查虫口密度、蝼蛄种类、挖洞灭虫和防治的有利时机。③、出窝迁移期:4-5月份蝼蛄进入活动盛期,出窝迁移,地面出现大量弯曲的虚土隧道,在隧道上并留有一小孔。此时是结合播种拌药和撒施毒饵防治蝼蛄的关键时期。④、猖獗危害期:5-6月份,蝼蛄活动量和食量大增,并准备交尾产卵,形成危害高峰。⑤、越夏产卵期: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若虫潜入30-40cm深的土层中越夏,非洲蝼蛄接近交尾产卵末期。可结合夏季除草和人工挖窝,消灭虫卵和若虫。⑥、秋季危害期:9-10月份成虫和若虫上升土表集中活动,形成秋季危害高峰。
非洲蝼蛄多在沿河、池埂、沟渠附近产卵,喜潮湿。产卵前,雌成虫在5-20cm深处作穴,穴中仅有一长椭圆形卵室,穴口用草把堵塞。单雌产卵量平均30粒,产后即离开卵室。
非洲蝼蛄无论成虫或若虫均于夜间在表土层或地面上活动,晚上9时至凌晨3时为活动取食高峰。炎热的中午则躲至土壤深处。有以下几种趋性:①、群集性:初孵若虫有群集性,怕风、怕光、怕水,以后分散危害;②、趋光性,非洲蝼蛄成虫在飞翔时均有强烈的趋光性;③、趋化性:对甜味物质特别嗜好。因此可用煮至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及麸糠制成的毒饵,诱杀效果特别好;④、趋粪性,蝼蛄对厩肥和未腐熟的有机物、粪坑具有趋性;⑤、喜湿性,蝼蛄喜在潮湿的土中生活。因此,河渠旁低洼地等处蝼蛄发生均较干旱环境多而严重。
(三)防治措施
1、施用毒土:在做苗床(垄)时,向床面或垄沟里撒布配好的毒土,然后翻入土中。毒土配制方法是,5%辛硫磷颗粒剂或50%氯丹乳油1份加细土50份,混拌均匀施用。
2、毒饵诱杀:用20%杀灭菊酯50-100倍液加炒香的麦麸或磨碎的豆饼5kg,搅拌均匀,傍晚时均匀撒于苗床面或沟施。每亩用毒饵1.5-3kg。可兼治地老虎幼虫。
3、灯光诱杀:在苗圃地周围设黑光灯、电灯或火堆诱杀。在天气闷热或将要下雨的夜晚,以20-22时诱杀效果最好。灯火最好设在距苗木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以免落地蝼蛄爬进田内而造成危害。
4、春季灭虫:在蝼蛄春季苏醒阶段,如发现虫洞,可沿虫洞向下挖,一般挖到45cm左右即可找到蝼蛄。
5、夏季挖窝毁卵:在蝼蛄产卵盛期,发现产卵洞口,从产卵洞口向下挖5-10cm深,即可挖出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