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罗兰疫病防治

2011/7/5 13:28:29

非洲紫罗兰疫病为非洲紫罗兰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
非洲紫罗兰苗期、成株均可受害。叶片现褐色水渍状斑,湿度大时边缘不明显,有时可见白色霉状物。该病扩展特快。干燥时病情趋于停滞,病组织干枯。


非洲紫罗兰疫


病原
PhytopluhoraparasiticaDast称寄生疫霉,属卵菌。形态特征参见一串红疫霉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非洲紫罗兰疫病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越冬的卵孢子借水滴溅到寄主叶片上,有水滴条件下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入为害。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又由孢子囊产出游动孢子,借水传播扩展。该菌生长发育适温28—3℃,相对湿度要求高于90g或有水滴。此病常在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的条件下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
(1)强调生态防治,棚室养护要注意通风降湿,使湿度接近饱和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减少叶面吐水和结露,严防湿气滞留,雨季大气湿度高时,尤其要注意。
(2)必要时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61%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