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石竹褐斑病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症状
                  3. 病原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石竹DianthuschinensisL.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属石竹科多年生草本,以全草或根入药,具清热利尿、破血通经之功效,生于山坡杂草丛中,也有栽培,分布在全国。褐斑病是石竹上的常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危害严重。                                             症状                                    危害叶片、茎和花梗。叶片染病生近圆形或长圆形小斑,中间灰白色,边缘具1圈褐色环,略隆起,外围呈灰白色,最外缘呈浅绿色水渍状晕圈,大小0.2-0.5mm。病斑可相互融合,叶片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梭形长条斑。花梗染病花提早萎凋。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Cladosporiumechinulatum(Berk.)deVries称芽枝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榄褐色,不分枝,大小150-200×8-10(μm),呈屈膝状,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圆筒形,末端钝圆,单生或呈短链状着生,直或略弯,浅褐色,具隔膜2-3个,表皮密生细刺,大小30-50×7.5-13(μm)。有性态为Mycosphaerelladianthi(Bort)Jorstad。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7月开始发病,8-9月易流行,栽植过密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科学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秋末冬初认真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