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百日草白星病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症状
                  3. 病原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白星病是百日草上发生普遍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吉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发生。日本等国也有报道。该病危害叶片,影响植株的生长,降低其观赏价值。                                             症状                                    白星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直径为0.4-5mm;病斑中央组织为白色或灰色,边缘红褐色至紫红色,稍隆起。发病后期,感病叶片正面的病斑上密生着许多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发病严重时病斑背面也有少量的霉层。最后病组织脱落,可形成穿孔。
                              病原                                    病原为百日草白星尾孢霉(CercosporazinniaeEll.etMart.),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内,或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该病一般发生在5-10月份,7-9月份是发病盛期,即开花期发病比较严重。夏季多雨,圃地排水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有病的枯枝落叶,并加以深埋等处理。
②从健康的植株上采种,播种前用15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冲洗晾干后播种。
③药剂防治:生长季节发病,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代森铵液600-1000倍液。7-10天喷1次,喷2-3次。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