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蛞蝓
               	               学名:
               类属: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蛞蝓蛞蝓蛞蝓                              分布与危害                                    双线蛞蝓分布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荷兰、俄罗斯、日本以及美洲、澳大利亚、北非、东南亚等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河南、新疆、黑龙江、北京等地,生活环境为陆地,多生活于阴暗潮湿的温室、菜窖、住宅附近、农田等多腐殖的石块落叶下、草丛中以及下水道旁。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或副食草萄果实,影响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虫。                              形态特征                                    蛞蝓像没有壳的蜗牛。成虫体伸直时体长30-60mm,体宽4-6mm;内壳长4mm,宽2.3mm。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mm,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mm,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崎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2.5mm,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发生规律                                    皱足蛞蝓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防治方法                                    (1)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破膜提苗等方法,以减少为害。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创造不适于蛞蝓发生和生存的条件。
(3)必要时喷洒蜗牛敌、灭棱威等。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