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大丽花柳蝙蝠蛾
               	               学名:
               类属:鳞翅目,蝙蝠蛾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原苏联、日本等地。为害多种花木。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4毫米,翅展66-70毫米。体粉褐色至茶褐色。触角短线状。前翅前缘边环状的斑纹,中央有1个深色稍绿色,角形斑纹,斑纹外缘有2条宽的褐色斜带。后翅狭小,腹部长大。卵球形,直径0.6-0.7毫米,黑色,微具光泽。幼虫深褐色、胸、腹部污白色,圆筒形,体具黄褐色瘤突,老熟幼虫体长44-57毫米。
                                                             发生规律                                    在辽宁大多1年1代,少数2年1代,以卵在地面越冬,或以幼虫在基部越冬。翌春5月中旬开始孵化。6月上旬转向果农林木或杂草等茎中食害。8月上旬开始化蛹г9月下旬化蛹终了。8月下旬羽化为成虫。羽化盛期为9月中旬,终见于10月中旬。成虫羽化后就交尾产卵。以卵越冬。部分后期孵化的幼虫,或受其它干扰发育迟缓的幼虫即以幼虫越冬。翌年在7月旬开始羽化为成虫,随即产卵г2年完成1代。成虫多集中于16-18时羽化。成虫白天多悬挂于树干、下木或杂草上不动,直到日落后才开始飞翔、交尾和产卵。成虫具背光性。交尾后随即产卵,产卵无一定场所,多数随着两翅的颤抖,将卵粒一一产下,有的边交尾边产卵;多数不交尾就产卵。雌虫产卵量几百粒到数千粒不等。
                              防治方法                                    1、剪除带有木屑包的苗木和枝条。
2、药剂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龄幼虫在地面活动时,向地面喷布50%对硫磷1000倍液。中龄幼虫转入树干时,用50%敌敌畏10倍液滴入虫孔。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