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野螟的危害与防治

2011/7/15 12:55:55

名称:白带野螟
学名:Hymenia re-curvalis Fabricius
类属:鳞翅目,螟蛾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甜菜白带野螟学名Hymeniare-curvalisFabricius,别名甜菜叶螟、白带螟蛾、青布袋。属于鳞翅目,螟蛾科。该螟分布在华东、西南及河北等地。除为害鸡冠花外,还为害蔷薇、山茶、杜鹃、向日葵、天竺葵等花卉。
为害特点:以幼虫吐丝缀叶取食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0-26毫米。头白色,前额有黑斑。腹部背面棕褐色,有白色横带;腹面灰白色。翅茶褐色,上有白色带纹。
幼虫老熟时,体长15毫米。头部淡黄褐色,散生多数褐色斑点,胴部淡黄绿色,稍带透明。体色随食料而变。背线带白色。化蛹前幼虫体带红色,有淡褐色刺毛。足淡褐色。
蛹长10毫米,黄褐色。 发生规律 1年可发生多代,以蛹在土中越冬。6—10月为成虫为害期。发生情况极不规则。成虫白天栖息叶背,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交尾后,在叶背沿叶脉产卵1—5粒。初孵幼虫沿主脉吐丝,啮食叶肉,稍长即吐丝缀叶,蚕食叶片,仅留主脉。幼虫老熟后,在浅土层化蛹。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2)可进行人工捕杀叶背主脉两侧的卵与幼虫。
(3)化学防治在幼虫发生盛期,喷杀螟松、敌百虫1000倍液,约10天喷1次,连续2-3次即可。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