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丁香白粉病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症状
                  3. 病原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丁香白粉病                              分布与危害                                    危害丁香叶片。                                             症状                                    该病可以发生在叶片的两面,但以正面为主。发病初期,病叶上产生零星的小粉斑,逐渐扩大,粉斑相互联结覆盖叶面,发病后期白色粉层变得稀疏,呈灰尘状,其上出现白色小点粒,最后变成黑色点粉——闭囊壳,为该病的有性时代,白色粉层为无性时代。
                              病原                                    该病由丁香叉丝白粉菌MicrosphacrasyringaeA.Jaca.所致。闭囊壳球形或扁球形,附属丝尖端有数次分叉;闭囊壳内多个子囊,椭圆形至广椭圆形;子囊孢子4~6个,椭圆形或卵形。无性时代为一种粉孢菌(Oidiumsp.)。                               发生规律                                    该病原真菌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孢子借风雨和气流传播。该病6月下旬开始发病,直至秋季。植株下部叶片或蔽荫处的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株丛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养护管理。种植密度适宜,株丛过大应分株或合理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并作深埋处理。
2、药剂防护。发病初期喷药,轻时可不防。常用药剂有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40毫克/升;或12.5%腈菌唑乳油4000~5000倍液。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