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玫瑰锈病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症状
                  3. 病原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玫瑰锈病                              分布与危害                                    严重时叶片脱落。                                             症状                                    叶片变黄。病部中央灰白色,但有些病斑周围仍为灰绿色,上生黑色小点,严重时叶片纷纷脱落。叶柄和嫩梢染病产生紫褐色到黑褐色条形病斑,导致叶片早落和嫩梢干枯。                              病原                                    病原为多胞锈菌(Phragmidiummucronatum)。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内或在发病部位越冬;冬孢子在枯枝落叶上越冬。夏孢子在生长季节有多次重复侵染。夏孢子由气孔侵入,借风雨传播。四季温暖,多雨、多露、多雾的天气,均有利于发病。偏施N肥能加重病害的发生。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地方,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休眠期清除枯枝落叶,喷洒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芽内及病部的越冬菌丝体。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或病芽。减少侵染来源。
                               防治药械                                                   
              
 相关信息